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学生在学校课堂一定要做到认真听讲,这直接关系到基础的落实。另外还要归纳和梳理教材知识点,记清概念。特别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二:提高拓展
在注重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必须要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专题训练,涉及的有关知识点要过关、强化训练,做到知识点之间能够融会贯通,不会出现混淆、张冠李戴的情况。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三:精做精练
精选几套模拟试题,其中包括历年联考试题,从四月份开始要有计划的给孩子练习。这些试卷的难度与联考相仿,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到位,这样能够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基础与能力得到升华,速度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
在此阶段训练要让孩子形成审题要慢,题意分析清楚后,再动手快做的习惯。另外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复习要强化的训练,联考题量多时间紧,因此平时训练要求孩子一步到位,一次算对。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四: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同时,会有许多错题产生,整理、归纳、订正错题是必不可少,订正比做题更加重要,对比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就能发现错误的原因。建议学生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统计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小升初数学是在小升初考试中所占比例最重的科目,所以小升初数学的复习一定要注意以上几个要点,争取彻底掌握小升初数学考试的知识点,才能够在小升初考试中脱颖而出。
一、小升初分班考试没有统一标准。
二、一般情况下,分班考试的主要内容:
初中各个学校实验班几乎都是针对理科而言的,所以占分值比例最大,主要的参考成绩就是数学。而且分班考试一般都是该校新初一的教师团队组织命题,所以往年的真题有很大程度的参考价值,对往年真题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纳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分班考试中肯定要考小学校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小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这部分知识一般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要尽量掌握这些知识,并且保证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做错。
2、小学奥数知识,这在分班考试中是较大的一块,能通过考试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在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太差,所以巩固为主,但是要针对不同的学校,进行不同的复习。
3、初一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之前都没有学过,所以要针对这方面新知识进行学习,这个内容的难度不会太大的,但因为是新知,还是需要系统的学习。
三、分班考试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不管小学的学习怎么样,把握好分班考试,就能在初中领先一步。
学习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但人脑既有记忆功能,也有遗忘的特点,掌握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适时进行复习,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7种复习方法。
1.复习基本法 通过温课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有:
①过度复习法。就是集中在一个时间内进行超过所需次数的复习。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复习达到熟记的程度以后,再用取得这种效果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的百分之五十继续复习,效果最好。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次复习。
②循环复习法。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学完下一部分知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这次复习要包括第一次复习过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学到一定阶段,再把整个复习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复习后,都要搞一次小循环。这种方法适用于阶段性复习。
③重点复习法。就是在复习时不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知识重点——构成知识体系的“关节点”,也就是构成章节“骨架”展开复习。
④尝试回忆法。
⑤实践操作法。复习时,结合知识点的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如造句、解题等。这对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和提高能力大有益处。
2.复习意义明确法 复习时通过综合归纳,就能探索出篇章单元甚至全册的主旨,掌握知识的要领,去粗取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飞跃和升华。
3.复习任务落实法 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①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②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③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而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就会慢慢遗忘。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学到完整的知识。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已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对复习应注意克服两种片面认识,一要克服复习光是为了考试的倾向,避免只在临考前进行复习的做法。二要纠正复习时只简单地重复学习知识而很少开动脑筋的弊病。
4.尝试回忆复习法 一种独立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的复习方法。有人把这叫做“过电影”,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也有人把这比喻为“反刍”,就像牛一样,在休息时让食物重回口腔,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有四个好处:
①可以检查当天的听课效果。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也可以回忆后看书。为了专心回忆,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②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③可以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④可以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
5.浓缩复习法 把所学各科的教材按一定的科学系统自编提纲,高度概括后“把书变薄”,浓缩记忆内容的一种复习方法。
浓缩的原则应是:
要有科学的体系。就是要把大量看起来是单一的,需要死记硬背或逐个理解的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归并到某个知识体系中,从横向、纵向形成有机联系,组成一条知识链。
对小学的同学们而言,小升初考试时非常重要的。
在备考数学时,不少同学觉得知识点很多,不知道从何下手。本文总结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大家要注意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备考。
一、圆柱(锥)问题。 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要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近似数的进一法。 二、面积、体积问题。
主要考虑以下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思索正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长方体表面积是怎样算的?这类题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圆柱体表面积是怎样算的?求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统计问题。 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还学过求平均数和求百分数等都是统计初步知识。
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常见统计图有以下三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要认识统计图,并明确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和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过程。能根据绘制出的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在小升初考试中,不少同学容易在以上几个知识点失分,所以希望同学们复习时能够注意这几个知识点,以免考试出现差错。
语文考试主要包括拼音、字词、句子、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约占50分,阅读部分占20分,习作部分30分。 一、拼音汉字 (一)考试内容: 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查字典法。
(二)考试要求: 1.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句。 2.能辨识常用汉字注音正误。
二、词语 (一)考试内容: 词语的理解、辨析、归类;成语的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二)考试要求: 1.能熟练地掌握音序、部首查字法,会根据词语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能用指定的意思正确组词。
2.能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辨别、修改错别字。 3.能自己积累一定的词语,按要求写词语,按要求将词语分类。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并能按要求替换词语。 三、句子 (一)考试内容: 标点符号的使用;常见句型的转换;七大修辞方法;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八大类型;口语交际。
(二)考试要求: 1.能按原文或要求写谚语、对联、格言、警句等。 2.会按要求改写句子和仿写句子。
3.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有修改常见病句、正确调整句子顺序的能力。 4.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含义(包括古文中的句子)。
四、古诗词 (一)考试内容: 必背古诗词的默写;古诗的分类考察;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 (二)考试要求: 能按原文或要求写 五、阅读 (一)考试内容: 分析理解题;概括内容题;归纳中心题;感悟道理题;阐述观点题。 (二)考试要求: A.课内阅读: 1.能按原文填空,并指出所填文章的出处、作者等。
2.能把握课文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B.课外阅读: 主要从词句理解、标点使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语言、情感、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文章的水平。 六、写作 (一)考试内容: 四大文体: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法。
(一)考试要求: A.作文基本要求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B.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C.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D.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E.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F.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G.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
(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命题原则: 1.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命题,根据所使用教材的不同,各有所侧重。 2.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进入初中后的可持续学习。
3.以毕业年级所学内容为主。
一、做到三个学习三个理解 我在制定复习计划之前,要做到三学习三理解: 一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对新课标和大纲制定的有关六年级的各项要求,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 二是学习《考试说明》。
理解《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考查、阅读的项目、写作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每一项的难易程度和新课标的关系。 三是学习教材课后练习和进修学校印发的试卷。
理解作者的编排的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与新课标的关系。 二、做到两个调查两个分析 一个是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
我召开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调查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期末复习中来。 二个是调查学生的知识状况。
我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了解学生最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我可以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受到复习的效果。 三、认真做好复习计划 在完成以上两项任务以后,我就是详细地制定复习计划,我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计划: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依据教材和卷子、对本班的学生状况都做个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2、复习时间:一般是三个星期,我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四天左右,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3、复习方法: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4、复习内容:我把所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口语交际部分。
四、复习的实施方法 我想把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采用的是集中复习和 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阶段:语基部分--全员参与 自主复习 第一步:抽签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小组,由学生依据教材和试卷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
我们的学生大概归纳了16项基础知识。 2、我把学生归类概括的这些项目板书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梳理一下,让学生都抄在自己的复习本上,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组词这一项学生们梳理为: ①形近字组词。 ②多音字组词。
③填字组词。 ④一字组多词。
⑤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 ⑥照样子写词语。
选择近义词填空。 ⑦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
⑧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 …… 3、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发动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些项目编成知识卡片。
这也是学生熟悉的过程。 4、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学生出的卡片进行抽签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求教,每五张卡片都做对了的,就奖励一朵知识之花。
第二步:单项验收 在抽签复习之后,我根据学生在抽签复习中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进 行强化练习单项验收,这样能做到发现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 第二阶段:阅读部分--练中有导 导中有练 一、背诵和默写 1、我要求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
2、我把背诵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3、默写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我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比赛,学生很感兴趣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解题方法上。
做每一道题时,我都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我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出题的方式来完成。 例如:我有意识的选择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记、比较结合生活实际的一段话或文章,让大家阅读后出题。
有的学生能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的学生能出用--或~~~~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有的学生能出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有的学生还能出仿写词语和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还有的学生出的是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真是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
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我认为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
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而不是放在了教会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在目前小升初择校的过程中,数学或者说奥数仍是小升初中的重头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升初成败,那么,如何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来去的小升初择校的最终胜利呢,下面就来看看考好数学考试的五大技巧及方法。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数学的要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公式和概念,计算题,简便运算,脱式计算是每年必考的,面积公式,圆柱圆锥面积、周长、体积、底面积公式。
估算、运算顺序、正比例,反比例、数的认识。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比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