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问题,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这无疑也是关系到学生日后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这也就成为小学教师所需要重点考虑,并予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以期对这个问题获得统一的认识。
首先,需要我们弄清楚这样一个概念:什么是基础知识?或者说,难道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不是基础知识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需要我们进行一番深入思考的。所谓基础知识,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将会对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大作用的,更进一步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帮助的知识,再打个比方来说,这样的知识就好像是建筑楼房时的地基一样,离开了这样的知识,学生的后续学习就会异常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进行。而且,要认识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中的确是存在着这样一部分知识的。
其次,需要我们面对的问题是,要确定出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显然,从上述观点以及我们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全是基础知识,同样,也存在着还有一些基础知识被我们忽略的现象。当然,科学而又准确地筛选出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要求相关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苦劳动,因此需要集中教师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并应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修改完善,这应另当别论。不过,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与做法,还是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确定某一学科基础知识的基本原则,是在对该学科知识体系全面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该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进一步再拓展到其他学科。“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P12)对于我们来说,要确定一年级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就要了解整个语文、数学、科学以及其他品德与生活 (社会)等学科的课程标准,更进一步还要了解初中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其他一些与上述学科学习有关的教学材料,有了这样广阔的知识背景做基础,才可以来确定一年级语文的基础知识了。比如,一年级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汉字?而不仅仅是书写,还需要深入理解并做到运用自如。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这些汉字的掌握将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怎样的帮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基础知识层面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为此确定了小学三年时间学生需要掌握的部分语文基础知识为:2500个词、400个修辞性的成语和600个“童话用的”词。
在学科基础知识确定之后,便是如何有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的问题,这其中自然是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了。苏霍姆林斯基提供的案例中所叙述的“使用记忆的技术”也是值得我们予以借鉴的。为了让学生掌握那2500个词,他要求学生每天记住3 个。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词抄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把词抄写在各自的词汇本上;接下来,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回忆词的写法;第二天早上再将这些词默写在练习本上面。而且教师要注意做到这件事不要给学生造成负担,而是努力让他们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为此,大师将这种学习词的方式称作是“游戏”。他说,“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P13~14)也必须承认,这其中蕴含着高度的教育学素养,也就是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而相对于随意注意、随意识记来说,靠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获取的知识更加持久和深刻。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P14)数学学科如此,而语文学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学生在小学阶段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就意味着为一座万丈高楼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待他们升入中、高年级时,老师们便可以按照他们的既定计划来为这座高楼添砖加瓦,而不必担心大楼因为地基不牢固会随时倒塌的情况发生。
数学家外尔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这一语道破了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能准确应用。要想学生能准确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根本。教学多年,下面在扎实数学基础知识方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首先,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周玉仁专家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所以,我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不但要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使学生明白,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请第一个同学用身体表示x,请第二个同学用身体表示*号,再请第三个同学也用身体表示x,三个同学站在一起。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三个是一样的。
师:那怎么办?
生2:让中间那个变小一点。
师(夸张地):变小,再小一点。(然后在黑板上写x・x)
师:这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3:中间的那个点跟小数点会弄混了。
师:那怎么办?
生4:把它赶走。
“字母与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这句话可以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后也可以掌握,却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一知识点形成的过程。
其次,激发兴趣,熟能生巧。
大部分学生在学数学时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对于那些应该掌握的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不是记不住,就是记错记混。所以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每学一节课,我都把那些枯燥的概念法则、知识点归纳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的记忆。例如,在面积单位互化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学生就是记不住。我就给他们编了这样两句话:“平法千米百公顷,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在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这样一段话:“四舍五入求近似,整数小数方法同,找准它的下一位,结果要用约等连。”这些顺口溜既有各知识点的方法提示,又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运用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经常给学生讲,学数学就像给锁配钥匙。每一道题就是一把锁,或是连环锁。而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把钥匙。我们要熟悉每一把锁和与之相配的每一把钥匙。尤其是钥匙,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我们都要熟悉,甚至向左拧还是向右拧我们都要熟悉。熟悉了这些钥匙的特性,那么,遇到锁的时候,我们就能认真观察,准确选择,快速地打开每一道锁。
所以,我还让学生把这些顺口溜、概念、公式等都归纳整理在书后面的空白页上,每学一节课,就累计一节课的知识点。每堂数学课伊始,学生都要读一遍这些知识点。就这样,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学生把这些知识点都牢牢地刻在了心中,应用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劲。
最后,认真审题,态度端正。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学生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细心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就急于解题造成的。因此我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都会做出认真审题的示范,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例如在简便运算教学中,“乘法的分配律”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接受最快,出错也最多,分配率和结合律分不清。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认真审题。所以在教学时,我多次出一些分配率和结合率混合在一起的题,让学生认真观察,恰当选择运算定律。每一次的练习,我都要学生说出用这个定律的原因,学生的准确回答说明了他们真正的懂了,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了。
数学课堂常被人认为枯燥乏味、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便于学生探究理解记忆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好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
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所以,我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不但要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使学生明白,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一)在初中,学生普遍存着基础量不足而导致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学习中遇到好多问题,学生几乎是一片便茫然.(二)学生思维单一.,学生动手能力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他们认为象初中那样边玩边学就能考出好成绩来,因而刚上高一就有先 玩两年在高三学一年的思想准备,故怕吃苦,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三)学生初中时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针对我校学生的上述情况,教师只有对症下药,搞好各种衔接,帮助学生顺利的过度以适应高中学习(一)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各学科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心理衔接,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1、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课堂常规,每学科都要提出在作业、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1)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规范书写的习惯.(2)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作业及专心听课的习惯.(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思考的习惯.(4) 培养学生勤于独立思考,有善于合作的习惯.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中对新环境、新课程有好奇心,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很强的上进心.但他们有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初级中学,并且在初中阶段又有各自的不足,教师采用多种办法,用自己爱心、诚心、本着因人施教,多表扬 、多鼓励、少批评指责的原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就会形成愉快、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肯定、平等、温暖友爱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产生消极甚至对立的情绪,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拒绝老师的教学和教育,那么,再能干的老师,加上够聪明的学生,也无济于事.3、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责任.喜欢动脑筋,有挑战欲,有成功感,有愉快感,这时学生的潜力才是可观的.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序地分步骤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感和成功感.(二) .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衔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双基,提升能力.1.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要在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案、备教法中适当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先补漏缺,做好知识又已知向未知,由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自然衔接过度.(2) 明确高一教学目标:既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抓双基的落实;初高中衔接;认真学习大纲、教材,要严格执行大纲、教材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不超纲、不任意拓展.(3)正确处理好教学进度与课堂容量(知识量、问题多少、难度大小)、教学质量(基础、落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基础、解决重点是抓好落实的最好保障.(4)制订阶段目标,要分清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长远目标,使之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知识学习、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学习和思考的空间.(6)课堂教学应尽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为主要形式,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最终目标.(三)做好教法与学法的衔接,找准落脚点,抓好落实,坚决杜绝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高一学生和初三学生在智力类型,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习惯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差异不大,但单用初中的方法教及学是很难学好高中课的,高中知识突出表现了内容的难度问题,教师对他们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1、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学定位太高,脱离实际,导致优生不优,差生越来越差的现象(2)、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盲目性、随意性,一定要有备而来.杜绝满堂灌现象(讲多、听多、练少).(3)、对教材研究不够,只重习题训练和解题模式的传授,不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各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学生学会了才是最重要的,坚决杜绝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师切忌操之过急,期望过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开展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克服学习数学的障碍心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扬民主,师生共同探索、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科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而没有哪一门学科会像语文这样,讨论了多少年,各有各的说法,诸如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要加强情感培养,要进行思维训练,要发展智力,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
但这是其他学科都应承担的,并不是仅靠某一科能完成的,各门学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侧重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在,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目标归纳为德育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善于协调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激活思维,弘扬学生个性。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主动探索科学的记忆方法 小学阶段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初中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发展这种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意义识记能力。
这是因为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意义识记能力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如在记住公式之前必须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并纳入已经学过的知识系统,有利于永久记忆,在运用时便于提取。从教师的角度,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做好意义识记:首先,要理解所要识记的内容,引导他们组织好知识点和信息,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尽量赋予人为意义,使之尽量变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具体事物。
其次,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例如,如何分析材料,数和形的结合记忆,如何运用比较、分类、分段、归纳等方法。
第三,对于机械记忆能力也要适当加以训练,因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是细致、详细,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因此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是很好。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第一步是预习。
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的必需途径。预习并不等于简单地看书,而是按照教材对新概念、新公式的定义和例题等进行详细研究,并试着独立去做后面的练习题,并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外辅导材料、数学学习网站等)加深对定义和例题的理解。第三,在听课时,重点抓住自己预习时所记录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习与讲解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预习中起的主要作用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预习的重点,并为学生编排相应的预习题。在复习阶段同样如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开发创新思维。
2培养创新能力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束缚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
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告诉学生班门弄斧是一件好事。拓宽学生自由舒展的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3夯实数学基础 提高课堂听讲效率 初中数学课的安排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程量和学习量都增加了。学生往往觉得精力不够,顾此失彼,影响课堂45分钟的听讲效率。
听课必须要做到用心,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对于教师的讲解要认真听,自己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要全神贯注。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关键要掌握数形如何更好结合;在讲“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要听解题的指导思想和解题方法。对于重点和难点要勤于记笔记;还要开动脑筋,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积极进行思考;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好问,会问。
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是衡量学生学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