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条件调查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首先要对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环境条件调查的重点因素和调查内容如下: ①大气污染; ②水环境; ③土壤环境; ④生态环境; ⑤视觉影响环境; ⑥噪声环境; ⑦社会经济环境。
2、评价适用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适用的标准主要包括: ①环境质量标准;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总量控制指标。
3、工程分析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基础,并且贯穿于整个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宏观上掌握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保护全局的关系,并且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提出消减负面影响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工作内容通常包括: ⑴工程概况描述; ⑵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⑶污染源分布的调查方案; ⑷事故和异常排污的源强分析。在源强分析中,不但要确定污染物排放量,还要确定与其对应的发生概率,因此属于风险评价的范畴。
⑸污染因子的筛选。必须抓住重点,筛选出主要的污染因子进行评价。
⑹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检验; ⑺工程分析用于环境影响辨识; ⑻环境保护方案和工程总图分析; ⑼对生产过程和污染防治的建议。 ⑽工程分析小结。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描述基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方案设计,而后面的九项内容则属于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概念及意义 特点: (1)预测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前者是指预测和评价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后者是指通过环境调查和监测,对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定。 (2)客观性 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然后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3)综合性 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由持有评价证书的单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不同,可以分为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概念:见第2题 意义: ⑴贯彻“预防为主”,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治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质量下降局面的。
⑵为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可弄清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及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⑶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的轨道。
从而有效地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分类管理 3.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5. 环境影响识别 基本概念和一般特征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16. 环评专题设置 17. 工程分析 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 概念: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分析。从宏观上掌握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保护全局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作用: 1. 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2.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分析方法:类比调查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的概念 1、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和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2、物料衡算法: 3、此法是利用已有的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及其确定 划分依据: 污染物排放量 地形复杂程度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计算: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同等级的范围确定 评价等级: Pi≥2.5*109 2.5*109>Pi≥2.5*108 Pi< 2.5*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复杂地形: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 评价级别的调整: (1)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分布、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可适当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2)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而又没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其评价工作等价不应低于二级。 评价范围: 级 别 一 二 三 范 围 16~20km 10~14km 4~6km • 决定于评价等级 •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 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 主要污染源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范围 • 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者南北向为主轴 • 某些项目需要扩大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 若界外区域包含环境敏感区,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若包含荒山、沙漠等非敏感区,可适当缩小。 • 核设施的大气环评以核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地区。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的概念 • 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
•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 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监测制度 (1)监测因子:筛选因子 (2)监测布点:以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性。 一级(10个),二级(不少于6个),三级(1-3,含例行监测点) (3)监测制度:一级2期(冬、夏):二级(一期不利气象季节,必要时二期)三级:必要时作一期 (4)统计分析: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范围、超标率、日变化及季变化等。
(5)同步污染气象调查:主要有风玫瑰、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 (1)代表性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逆温、静风、小风、熏烟)的评价区浓度分布; (3)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 (4)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影响; (5)对国家实施总量控制因子、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进行无组织排放浓度影响预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19. 水环境影响评价 • 评价等级划分的判据 1.项目污。
环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对环境法熟知,以及对项目的流程要熟悉。
还得有证,以下为报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条件。
(一)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二)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三)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四)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五)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我做过环评,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法律确定项目应该属于哪种评价级别,然后编写环评大纲(阐明要评价的内容),交审核,然后批准后自己编写正式的环评报告(有的不是报告,这要看工作级别)主要内容是依据法律,方法(一般有分类的国家标准和环评技术导则)根据这个写出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
当然这些数据要来源于实地或存档的环境监测。最后编制报告书,提出建议,能还是不能,皮还是不批。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又称环境影响分析。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 前,对其选址、设计、施工等方案和建成投产后对环 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 防治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在 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
还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 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地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 地建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1981年5月,国务院 有关部门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及附 件《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影响报告书提要》还对基本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法律责 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1、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登记表只需建设单位简单填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规模、原辅材料、水及能源消耗、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周围环境简况、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拟采取的防止污染措施,以及登记表的审批意见。
2、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及环境质量状况;
(3)评价适用标准;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5)环境影响分析
(6)建设项目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7)结论与建议
以及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和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不是审查小组)。
同时,报告表应附的附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及“其它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包括: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如果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特征,应选择1~2项进行专项评价。
按照环评导则的要求,专项评价包括:①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②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③生态环境④声环境⑤土壤⑥固体废弃物。
3、环评报告书主要内容
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必备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一、环境 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 (1)环境质量——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包括综合环境要素和各要素的环境质量。
(2)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的分布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 《环评法》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而环境质量评价则是针对既有的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和原则 (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3)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
(4)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即:第一:客观、公开、公正;第二:综合考虑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三:兼顾各种环境因素和其构成 的生态系统;第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