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有:1数据: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与记载的物理符号,是以个有意义的实体。2信息:信息时数据的集合、含义和解释。3: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可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4: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6: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1.同轴电缆2.双绞线,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又可以传输数字信号。3.光纤。无线传输介质:1.微波通信2.激光通信3.红外线通信。
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传输是指要传输的数据中的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这种通信方式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串行通信在传输数据时是一位一位的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的。
基带传输:二进制数字序列最方便的电信号形式为方波,人们把方波固有的频带称为基带。在信道上直接传送数据的基带信号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将数字信号调至称模拟音频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宽带传输:传输熟虑大雨1MB\S的广域网接入技术,例如ADSL,DDN等。
多路复用技术就是把多路用户信息用单一的传输设备在单一的传输线路上进行传输的技术。分为: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3个阶段。报文交换:中转节点把收到的信息储存起来,等到信道空闲时再把信息转发给下一节点的交换方式成为存储交换,报文交换式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交换的技术。所谓报文,就是要发送的整个数据块。分组交换式把要传输的报文分成若干个小块然后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分组交换方式有两类: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差错控制方法奇偶效验、方块效验、循环坈余效验。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特性是: 1、物理特性。
说明传播介质的特征。 2、传输特性。
包括信号形式、调制技术、传输速度及频带宽度等内容。 3、连通性。
采用点到点连接还是多点连接。 4、地域范围。
网上各点间的最大距离。 5、抗干扰性。
防止噪声、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影响的能力。 6、相对价格。
以元件、安装和维护的价格为基础。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特性是: 1、物理特性。
说明传播介质的特征。 2、传输特性。
包括信号形式、调制技术、传输速度及频带宽度等内容。 3、连通性。
采用点到点连接还是多点连接。 4、地域范围。
网上各点间的最大距离。 5、抗干扰性。
防止噪声、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影响的能力。 6、相对价格。
以元件、安装和维护的价格为基础。
(1) 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 1数据通信技术 2。
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数据 (3) 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 (4) 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模拟数据通过编码解码器(CODEC)转换成数字数据,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模拟数据(MODEM) (5) 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在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用信号放大器,但是,放大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通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畸形; 与此相反,数字传输与信号有关。
衰减会危及数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可以使用中继器,中继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式。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按信息分为: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按调制分为:基带传输;调制传输。
按传输信号特征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通信具有许多不同于电报、电话通信的特点。它所实现的,主要是“人(通过终端)-机(计算机)”通信与“机-机”通信,但也包括“人(通过智能终端)-人”通信。在数据通信中所传递的信息均以二进制数据形式来表现。
数据通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总是与远程信息处理相联系的。这里的信息处理是指包括科学计算、过程控制等广义的信息处理。由于信息处理内容与处理方式的不同,对数据通信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
例如:根据系统的不同应用,即信息处理内容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对终端类型、传输代码、传输速率、传输方式、系统响应时间、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在实现数据通信时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复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数据通信是指在两个计算机或终端之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传输数据。关于数据通信的相关概念,下面介绍几个常用术语。
1.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或渠道,作用是把携带有信息的信号从它的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常见的有线信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短波、超短波、人造卫星中继等。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传输数据,信号是数据的表现形式。对于数据通信技术来讲,它要研究的是如何将表示各类信息的二进制比特序列通过传输媒介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
信号可以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类。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用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0和1。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如电话线上传输的按照声音强弱幅度连续变化所产生的电信号,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信号,可以用连续的电波表示。 3.调制与解调 普通电话线是针对语音通话而设计的模拟信道,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但是计算机产生的是离散脉冲表示的数字信号,因此要利用电话交换网实现计算机的数字脉冲信号的传输,就必须首先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将接收端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Demodulation)。
将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4.带宽(Bandwidth)与传输速率 在模拟信道中,以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
带宽是以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表示,即频率的范围。频率(Frequency)是模拟信号波每秒的周期数,用Hz、kHz、MHz或GHz作为单位。
在某一特定带宽的信道中,同一时间内,数据不仅能以某一种频率传送,而且还可以用其他不同的频率传送。因此,信道的带宽越宽(带宽数值越大),其可用的频率就越多,其传输的数据量就越大。
在数字信道中,用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表示信道的传输能力,即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bps,比特/秒),单位为:bps、kbps、Mbps、Gbps与Tbps。 其中: 1kbps=1*103bps 1Mbps=1x106bps 1Gbps=1x109bps 1Tbps=1*1012bps 研究证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经常用“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是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5.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是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数据 在通信信道传输中一定会因某种原因出现错误,传输错误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在某个允许的范围内。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l0-6。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是构成多个用户相互通信的多个电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是人类实现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电缆、无线、光纤或者其它电磁系统,传送、发射和接收标识、文字、图像、声音或其它信号。电信网由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三要素构成,运行时还应辅之以信令系统、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通信体系正向数字化的电信网发展,将逐渐代替模拟通信的传输和交换,并且向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电信网具有全程全网互通的性质,已有的电信网不能同时更新,因此,电信网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电信网按不同的分类体系可以划分如下:
按电信业务的种类分为:电话网、电报网、用户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
按服务区域范围分为:本地电信网、农村电信网、长途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国际电信网等。
按传输媒介种类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按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宽带交换网等。按结构形式分为: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栅格网、总线网等。
按信息信号形式分为: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字模拟混合网等。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为:同步转移模式(stm)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地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深圳市**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 1亿 ,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
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电话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
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内,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
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电话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鉴于模拟移动通信的局限性,因此尽管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还会以一定的增长率在近几年内继续发展,但是它有着下列致命的弱点: A)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B)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开展。 C)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这些致命的弱点将妨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将逐步被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然而,在模拟系统中的组网技术仍将在数字系统中应用。 1.1.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TACS等模拟制式存在的各种缺点,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
代表产品分为两类: 1.1.2.1 TDMA系统 TDMA系列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 (1)D-AMPS是在198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完成技术标准制定工作,1993年正式投入商用。
它是在AMPS的基础商改造成的,数模兼容,基站和移动台比较复杂。 (2)日本的JDC(现已更名为PDC)技术标准在1990年制定,93年使用,只限于本国使用。
(3)欧洲邮电联合会CEPT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SMG)在88年制定了GSM第一阶段标准phase1,工作频带为900MHz左右,90年投入商用;同年,应英国要求,工作频带为1800MHz的GSM规范产生。 上述三种产品的共同点是数字化,时分多址、话音质量比第一代好,保密性好、可传送数据、能自动漫游等。
三种不同制式各有其优点,PDC系统频谱利用率很高,而D-AMPS系统容量最大,但GSM技术最成熟,而且它以OSI为基础,技术标准公开,发展规模最大。 1.1.2.2 N-CDMA系统 N-CDMA(码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
北美数字蜂窝系统的规范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1987年开始系统研究,1990年被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接受,由于北美地区已经有统一的AMPS模拟系统,该系统按双模式设计。随后频带扩展到1900MHz,即基于N-CDMA的PCS1900。
3 1.1.3 第三代――IMT-2000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和数字通信的发展,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逐渐显示出它的不足之处。首先是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其次是GSM虽然号称“全球通”,实际未能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较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的将是一个综合现有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和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所以国际电联要求在2000年实现商用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它的关键特性有: (1)包含多种系统; (2)世界范围设计的高度一致性; (3)IMT-2000内业务与固定网络的兼容; (4)高质量; (5)世界范围内使用小型便携式终端。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主要存在两个标准: (1)以Qualcomm公司为代表提出的与IS-95系统反向兼容的宽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