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384?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攻击性行为17.无意注意18.创造想象19.能力20.敏感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3小题计分。每小题8分,共24分)2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作简要说明。
24.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并略加解释。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合答的只按前1小题计分。
每小题12分,共12分)25.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26.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共14分)27.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
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
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
心理学 第一章现代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现象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态度 3.人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态度:个体行为是其内隐心理活动的支配,反过来,个体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人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4.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差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整个心理过程,个性差异指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心理学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基本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韦特海默,考夫卡, 苛勒 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 佛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西蒙,皮亚杰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罗杰斯 人类缩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 9.心理学研究的程序:a 确定问题并提供假设;b 确定研究对象;c 确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d 选择研究方法;e 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因为实在太长了,超过了一万字,只传了第一部分。
如果你需要的话,跟我说声,我加你Q发给你 望采纳~!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心理知识
一、如何获得好心情?
1、拿一张纸,一支笔,把你所能写出的漂亮、美好、幸福的词语写出来,渐渐
的,笑容就会在你的脸上浮现。
2、到外边看一看天空,追逐那白色的云朵,想象那蓝蓝的天。你的心胸就会开
阔多了。
二、心理保健:
1、不做过当事。大凡为人处事,宜于恰当适中,切莫做过当事。光明磊落,与人
为善,乐于助人,便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心安理得,心静神宁,有益身心。
反之,若做事失当,甚或胡作非为,终是理屈心亏,便觉心神不宁,焦虑不安,惶惶
不可终日,必然损害身心。
2、不求事事称意。“人生世间,自幼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事常多”
因此不能苛求事事称意。需求过高,难以达到,使人悲观失望,甚或诱发疾病。因
而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当某些需求不能满足时,须自我开导,知足长乐,切勿自
寻烦恼。其实有些不足还可以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3、学会宽宏大量。宽宏大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
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
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
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这是一种宝贵的经
验,值得学习借鉴。
4、善处逆境。人生在世,或多或少总会遭受挫折、失败与打击,因而必须善处逆
境,“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可以通过舒散、疏泄、排解等方法,如向亲友倾诉苦
闷,或尽情欣赏音乐,以尽快摆脱不良心情,解除心理压力,求得心理平衡。有志者
能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在更高水平上求得心理平衡。如周文王被囚而写《易
经》;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编写《国
语》;孙子惨遭膑刑,著有《兵法》;司马迁辱受宫刑,撰写《史记》。这些历史人
物的确善处逆境,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升华”。
5、恬淡寡欲。保持思想安闲清静,愉快乐观,知足而少欲望,是历代公认的延年
良方,故《素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粗茶淡饭
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首诗教导人们做
到志闲少欲,怡然自得,随遇而安,以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等)和意志过程(克服困难,调节行为,达到目标). (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人都有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从事的活动等不同,这些心理过程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了每个 不同的个性心理,简称为个性.个性心理是由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构成的.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 (3)两者的关系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某一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这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因此,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观察和思考等心理活动,同时还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 ①个性心理是在人的长期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在当前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如人的认识能力,就是在长期认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也只有在当前认识某种事物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认识能力的强弱. ②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对本人当前的心理过程和结果又有深刻的影响.如能力,性格都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事物认识过程的效果.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必须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结合起来研究. 二,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探索,不能凭主观臆测.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并在人的各种客观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必须依据这些客观事实,坚持客观性. (二)实践性原则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既要在实验室进行,也要在自然条件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既要进行理论研究,也要进行实际应用的研究.如从众现象.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即便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在较长时间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四)系统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受到周围环境各种具体因素的影响.人对每个对象和现象的反映,都要受到时间,地点,当时情境以及本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人的心理研究不仅要考虑引起心理现象的原因和条件,还要考虑与这些原因,条件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言语,表情等)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一般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仪器进行的.实验室实验法所得结果,不仅准确而且还能进行重复实验,检验其结果是否正确.但由于实验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被试往往出现情绪紧张,自我态度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2,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具有观察法的自然性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主动性等优点. (三)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被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选用这种方法,研究者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问题,制成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然后根据问卷整理,分析,统计,做出结论. (四)其他方法 (1)心理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量表来测验人的态度,能力,性格,气质等个别差异的方法. (2)个案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长期系统的了解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被试的作品,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根据管理或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心理现象,使其上升为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节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并不能自己产生心理现象,而必须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 一,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意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中有花草树木,人脑中才会有花草树木的映象;客观现实中有汽车飞机,人脑中才会有汽车飞机的内容. 人的心理,意识,是一个时刻与外界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它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客观现实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社会现实包括家庭,亲友,学校,社会团体,社会风尚,社会文化,社会的。
1、立身处世的态度?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出使态度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2、观察学习对道德行为的影?1)形成新的行为2)消退已有的行为3)抑制已有的行为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
3、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4、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1)问题2)动机3)试探4)偶然成功5)淘汰与选择6)整合与协调
5、经典条件作用的五条定律?1)习得律2)实验性消退律3)泛化律4)分化律5)高级条件作用律
6、顿悟说的理论要点?1)情境中所有刺激都是一个整体2)知觉的组织3)同化4)顿悟
7、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给他们设置一定的情境使之产生问题2)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问,使学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便激起探究,明确发现的目标3)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以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推测出各种相应的结论4)帮助学生走机和组织可资作结论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5)组织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以便从中得出应有的正确结论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正式结论,对假设或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检验、补充和修正,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8、智力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1)定向活动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生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一.和领导搞关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瀑布心理效应——在嘴上安个哨兵 贝勃规律——小心!不知不觉中,已经OUT…… 布里丹毛驴效应——“庸人”成为领导的内幕 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从众效应——让公司不安的“小团体”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鸟笼效应——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联想的“鸟笼” 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手表定律——好几个领导,听谁的? 紫格尼克效应——比比谁能沉住气 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 地位效应——有了职位,再提建议 踢猫效应——挨批了,再不要赔了情绪成本 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老板很不安 视网膜效应——想升职,用脑子去观察你的领导 坐向效应——开会的时候,你会坐在哪里? 约翰逊效应——关键时刻,真正的高手会忘了自己 螃蟹效应——领导会留心的“利爪” 同态心理效应——看不透的另一面 二.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 阿伦森效应——别让别人以为你在“装” 霍桑效应——抱怨之前,先干出成绩 比马龙效。
可以先看一下《心理学导引》这是一本大学非心理学专业用的教科书,讲的比较入门的知识,但是很好很有用,讲了心理学的一些流派,梦,催眠,人格,压力,记忆,遗忘等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入门
还有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 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一.和领导搞关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瀑布心理效应——在嘴上安个哨兵 贝勃规律——小心!不知不觉中,已经OUT…… 布里丹毛驴效应——“庸人”成为领导的内幕 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从众效应——让公司不安的“小团体”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鸟笼效应——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联想的“鸟笼” 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手表定律——好几个领导,听谁的? 紫格尼克效应——比比谁能沉住气 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 地位效应——有了职位,再提建议 踢猫效应——挨批了,再不要赔了情绪成本 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老板很不安 视网膜效应——想升职,用脑子去观察你的领导 坐向效应——开会的时候,你会坐在哪里? 约翰逊效应——关键时刻,真正的高手会忘了自己 螃蟹效应——领导会留心的“利爪” 同态心理效应——看不透的另一面 二.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 阿伦森效应——别让别人以为你在“装” 霍桑效应——抱怨之前,先干出成绩 比马龙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