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 ) 河阳之北( ) (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
(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 诉__法律 原形__露 付_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语段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用“/”给文中第二、三段没有加标点的句子断句。 10、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策之不以其道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4分) (1)其如土石何?( )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3、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4分)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1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参考答案 1、rèn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kuì sǒu yōng shuò 2、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水的北面;增高;并,还;通;即使;穷尽 3、(1)反通返,往返。
(2)亡通无,没有。(3)厝通措,放置。
(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5)听说,听。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做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增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
;“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5.“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的意思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6.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7.写法:对比,衬托。
8.愚公遇到的困难:1.山大且高2.劳动力少、弱3.工具简陋4.路途遥远
因为不知道题目,所以就把老师整理的打了下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1.在家庭会议上愚公召集老老小小家庭成员,开了一个讨论会。
没等他把想法说完,年轻的年幼的儿孙们个个摩拳擦掌,齐声赞同。有的说:“把山搬走,咱们再也不要绕这麽大的弯子啦!”有的说:“这不光是咱家子孙的事,也是住在北山的乡亲们的愿望呀!'愚公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感受到全家洋溢着向大自然挑战的壮志豪情,心里乐滋滋的:“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愿,也有这个决心,那咱们就分头作准备,把锄头磨得锋利一些,铲子多备几把,还有箩筐、扁担,要多多准备,选一个吉日动工吧!'“慢!”愚公的老伴冷不丁的叫了一声。
老婆婆一直坐在边上听着,眉头皱得紧紧的。现在,大大小小一家人真要动手干了,她不得不把自己心里的顾虑说出来。
愚公转过头看着她,众孩儿都闲了嘴,屋里刹时静了下来,静得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老头儿,你的心比天还高,可是你的脊背都已弯曲了,你不想想,你挖得下多少石头,再说挖下的山石、泥土又丢在哪儿去呀!”愚公笑呵呵的说:“瞧你,想得还挺仔细呢!别担心,我早想好了,挖下的山石、泥土可以挑到渤海去,那海可深哩,别说太行山、王屋两座山,就是再有几座山,也填不满大海呀!至于我,大的山石挖不动,小的还可挖些嘛,多一个人,多一双手,一天挖一点,十天挖一块,连你这老太婆也能帮着送送箩筐呀!”一群小孙儿七嘴八舌的嚷嚷:“我们也能递箩筐!”“我们可以给大人送饭、送茶水!”大伙听了哈哈大笑。
愚公笑呵呵地说:“瞧,我们子子孙孙齐上阵,力量大着呢!”老伴听了笑眯眯的直点头。众人都笑着拍起手来,那掌声仿佛是向大山吹响的号角!号角声传到了邻居耳中,众乡亲聚集到愚公家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踊跃支持,最后,愚公挥手下令:明天动工。
主意定了,愚公和家人开始日以继日的工作。邻家的京城氏是个寡妇,她有个刚刚换牙的儿子,也蹦蹦跳跳来帮忙。
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这么老了,又没了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笑了笑:“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哪。”说完,又埋头铲土。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汗水湿遍全身,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冷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一老头,行吗?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停下手中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铲不平之理呢?”一番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狼狈离开。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
本书保存了不少古代_和_。 2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____ 二. 字词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孀妻()3.始龀() 4.穷匮()5.一厝()6.荷担者() 三、阅读理解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嫌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辨字注音并组词。
( 1)垦()恳() (2)遗()遣() (3)渤()勃()。 (4)冀()翼()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惩山北之塞() A.处罚B.警戒C.苦于 (2)出入之近也() A绕远B.迂腐C.困难 (3)指通豫南() A. 指向B.手指C.一直 (4)杂然相许() A. 允许B.赞成C.答应 (5)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助词 3.翻译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投诸渤海之尾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位置:___ 5.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_ 6. 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 7.愚公移山非常艰难。
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_:;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明,无陇断焉。
1.用文段中原句填空回答。 (1)河曲智支讥笑愚公的原因是:______。
(2)愚公驳倒智叟的错误看法的理由是:____ (3)表示愚公驳斥河曲智支取胜的一句话是: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如土石何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及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同___,意思是____。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4给下列字注音。
叟()匠()雍() 5.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操蛇之神闻之 (3)虽我之死 (4)汝之不惠 (5)告之于帝 6.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
(l)惧其不已也 3(2)其如土石何? 5(3)帝感其诚 (4)其妻献疑 7.本文塑造了“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积极意义? 8.作者在文中树立了一个反面人物“智叟”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文后要求答题。 治园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颠踬:跌倒,摔跤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夷:通“豫” 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遂止 (2)公善之,欲行 (3)又何忧焉? (4)事又寝 2.鲁公治园,欲凿池,先后有谁阻止?其理由各是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公什么样的性格?。
1.hèjīběnchènkuìsǒu2.(1)反返 返回(2)亡无没有(3)厝措放置 (4)惠慧聪明3.(1)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2)遂/率子孙荷
8/10
担者三夫(3)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遗男(4)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4.(1)纷纷(2)用箕畚 装土石(3)即使(4)尽(5)哪 里(6)加强反问语气5.(1)的 (2)他们,指愚公等(3)无义, 取消句子独立性(4)这件事,指 愚公坚定移山的事6.(1)凭你的力 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 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7.这 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 的肯定和歌颂,也表现了古代人民 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表达向自 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 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 使“愚公”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8.(1)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 用正当的理由欺骗。(2)比喻经 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做事就能得心应手。(3)比喻处 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 (4)事物(情况)是在不断变化 的,要根据变化调整做事的方法。 (5)略
愚公召集老老小小家庭成员,开了一个讨论会有的说:“把山搬走,咱们再也不要绕这麽大的弯子啦!”有的说:“这不光是咱家子孙的事,也是住在北山的乡亲们的愿望呀!愚公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感受到全家洋溢着向大自然挑战的壮志豪情,心里乐滋滋的:“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愿,也有这个决心,那咱们就分头作准备,把锄头磨得锋利一些,铲子多备几把,还有箩筐、扁担,要多多准备,选一个吉日动工吧!' “老头儿,你的心比天还高,可是你的脊背都已弯曲了,你不想想,你挖得下多少石头,再说挖下的山石、泥土又丢在哪儿去呀!” 愚公笑呵呵的说:“瞧你,想得还挺仔细呢!别担心,我早想好了,挖下的山石、泥土可以挑到渤海去,那海可深哩,别说太行山、王屋两座山,就是再有几座山,也填不满大海呀!最后,愚公挥手下令:明天动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