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掌握] 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 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标准化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攀登三个台阶,要走“三步曲”。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这三步的具体含义是:
第1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第2步: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占稳市场,不至于刚占领市场,由于质量不稳退出市场;
第3步:把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几十年可以不变,市场经济没有这种机制。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这种应变能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
标准化要一步一步的跟着企业的市场运作来转,一直转到这个角度,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这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种种弊端,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道路。 标准化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创新。企业标准化不能再走老路了,创新才有出路。企业标准化不能孤军奋战,要同各部门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发挥整体系统功
问题:什么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能,才能走好三步曲。
一、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第一步
二、标准形成体系才能发挥作用
三、产品开发领域是企业标准化的制高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于2010年4月15日公布, 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广大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将得到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概述: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编辑本段概述: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指出,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陆续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但各行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不尽相同,有必要出台一个规范,对各行业已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形式要求、基本内容、考评办法等方面作出比较一致的规定。同时,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也非常必要。
据介绍,《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基本规范》总结归纳了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已经颁布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中的共性内容,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共性基本要求,既适应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又避免了自成体系的局面。 编辑本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
2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
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
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 一般要求 4。
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
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
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 2。
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
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
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
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
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
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
找个机构直签申请就可以了。比如我们。程序大概如下:企业原有品质体系识别、诊断;
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9000推行组织;
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品质意识训练;
ISO9001标准知识培训;
品质体系档编写;
品质体系档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
管理培训;
内审员接受训练;
若干次内部品质体系审核;
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品质管制体系完善和改进;
申请认证;
认证公司档审核;
现场审核;
纠正措施;
批准;
注册颁证;
完善的售后服务。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 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 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申请ISO9001的步骤: 1. 提出审核: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注册的申请。 2. 文件初审:申认证机构审阅受审文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 审核准备:审核组、审核计划、检查表。 4. 实施审核、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未次会议。
5. 编写审核报告。 6. 跟踪纠正措施。
7. 监督审核:在认证以后进行。 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1)、培训先行 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一个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
所有与产品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都要有顾客意识教育、持续改进意识教育,进行相关的职责培训,培训可分发下几个层次: 领导层:(包括中层领导)领导层人员应对标准有一定的理解,需要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领导作用的理解,要知道自己应参与哪些工作,如何进行体系策划; 体系的骨干:包括文件的编写人员、内审员,应准确掌握标准要求,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文字水平,掌握审核的技巧和方法; 操作人员:结合体系文件的宣传和贯彻学习,清楚本岗位的职责(如何做、如何编写文件、记录等)和本岗位的相关工作及重要性。 (2)、建立贯彻认证的组织机构 贯标设计组织方方面面,要有专人负责。
如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应委托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必要时还应设立办事机构。 (3)、制定出贯标认证的工作计划 2 、体系设计阶段 (1)、首先组织应确定在市场中的定位,即确定产品与顾客、确定与产品相适应的经营宗旨,体现对顾客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及有适宜的质量方针、目标; (2)、确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所需要的过程,包括过程的职责、所需的资源以及控制的方法; (3)、确定体系的范围(可依据标准进行合理的删减); (4)、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及相关关系。
3 、体系文件的编写阶段 (1)、指导思想:组织需要建立文件化的体系,而不是只建立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通过文件,制定方法,然后按文件试运行,这样有利于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因此,体系文件的方式和详略程度必须结合组织的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素质等综合考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2)、整理、分析现有管理文件,对以前行之有效的文件要尽量保留,不要推倒重来。 (3)、制定编写体系文件的规划和编写计划。
(4)、按规定进行文件的审查、会签和批准,特别是批准前的会签,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讨论,对不一致的理解,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4 、体系运行和评价 (1)、可召开一个体系文件实施动员大会,以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然后是广泛、深入地分层次培训; (2)、运行三个月后,应进行一次内审和管理评审,对体系应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价,体系运行进入正常、有效时,就可以请认证中心派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了(认证合同可以在体系设计阶段、确定产品范围之后签定)。
组织可以聘请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进行指导。咨询工作应从组织的培训和体系策划开始,到通过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结束。
5 、体系的持续改进 组织一旦获得认证成功,说明组织对体系的运作基本符合 ISO9001 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重大不合格项目,但是也存在一些一般不合格项目。在继续执行体系规定的同时,要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
在体系的日常运作中, 组织的贯标办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持续审核、持续改进,以求不断完善组织的运作体系,提高。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计算机科学基础1.1 数制及其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1.2 数据表示●数的表示:原码、补码、反码,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与溢出●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逻辑代数基本运算1.4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本概念2.计算机系统知识2.1 计算机硬件知识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I/0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常用I/0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基本概念2.1.2 存储系统●高速缓存、主存类型●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RAID类型和特性●存储介质特性及容量计算2.2 计算机软件知识2.2.1 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中断控制、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分时、抢占、死锁)●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页、虚存)●设备管理(I/0控制、假脱机)●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作业管理●汉字处理,人机界面●操作系统的配置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调用的实现机制●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2.3 系统配置和方法2.3.1 系统配置技术●C/S系统、B/S系统、多层系统、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和群集)●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处理和Web计算)●事物管理(并发控制、独占控制、故障恢复、回滚、前滚)2.3.2 系统性能●性能指标和性能设计,性能计算、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2.3.3系统可靠性●可靠性指标与设计,可靠性计算与评估2.4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远程通信服务等基础知识●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3.计算机网络知识3.1 协议和传输●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0SI/RM、基本的网络和通信协议)●TCP/IP协议基础●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3.2 局域网和广域网●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互联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网络性能分析(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和性能评估●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网络安全(加密解密、授权、防火墙、安全协议)●远程传输服务3.3 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3.4 网络管理与网络软件基础知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工具)4.数据库基础知识4.1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4.2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SQL的功能与特点●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安全控制和授权●应用程序中的API、嵌入SQL4.4 数据库的管理与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并发控制4.5 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本知识5.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5.1 信息化、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信息系统结构与中间件技术●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方法概念●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本知识5.2 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系统规格说明书●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统一建模语言(UML)5.3 系统实施基础知识●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和方法●测试设计和管理●系统转换知识5.4 系统运行管理知识●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系统的成本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操作(系统控制操作、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资源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相关设备和设施管理、文档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步骤、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分布式系统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运行管理的标准化5.5 系统维护知识●系统维护的内容(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数据维护)●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方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预防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按合同维护●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5.6 系统评价基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