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赞叹你的发心。
学佛能得大智慧,如果如法的修学,对于学习方面是有帮助的。你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主位,然后在课余时间看看佛书,念念佛,认识佛理,最主要是心中有佛。
在念佛中,修学中,智慧慢慢增长,烦恼也会慢慢消失,对学习的压力你可以不必考虑过多,相信菩萨,也相信自己,只要经过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考试的时候要镇定,在菩萨前多求智慧,相信观世音菩萨时时都在加持你。
对所学的知识学有所成,这样你的父母会为你的学佛而高兴。如果想入门学佛,请看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
欢迎认识佛教,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问:如果念经,应该念什么经呢?答: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读完的。学净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离垢地章》、《华严第一回向章》、《普贤行愿品》、《普门品》、《金刚经》、《心经》等。
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为最重要。(六) 怎样念佛问:念佛不就用嘴念吗,还要注意什么呢?答:有些人口里虽然不住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
这种念法只种远因,利益不大。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然后才易成功哩。
问:那不是很难吗?答:你看,你一会嫌念佛太容易,一会又嫌太难。实在说,念佛一法,说易极易,说难很难。
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着心多念,日子久了,心自然慢慢地不会乱了。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
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
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它放松。这样时间久了,乱想杂念自然少了,心也就安定了。
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千万不要忘记。问:念佛应该在什么时候呢?答:应该在每天早晚两个时间立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
可以照各人的情况规定。规定以后,无论忙闲,非念完这个数目不可。
此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念。念的遍数越多越好,念的时间越长越好。
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念佛吗?答:是的,搬柴挑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耕种除割的时候可以念佛。不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
总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工作都是碍不着念佛的,而且一面工作,一面念佛,能使杂念不生,心志专一,头脑清醒,工作做得更好。问:念佛要大声念,还是小声念呢?答: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口里不念心里默念也好。
只有睡在床上的时候和不干净的地方,只可心里默念,不可念出声来。念出声就不恭敬了。
但是遇着危急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出声念的。问:学佛要供佛像吗?答:最好供一张释迦牟尼佛像,或西方三圣像。
(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菩萨,称作西方三圣。)问:佛像供在什么地方合适呢?答:有闲屋收拾出一间最好。
如果没有,就供在自己住的房间里也可以。但总要收拾得干净些,并且在像的上面遮块净布,不念佛时把布放下,这样就不至于亵渎了。
佛像最好向东,念佛的人向西对着佛像,如果不能这样,就是随便向那一边也都可以供佛的。问:实在没有适宜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吗?答:假使实在办不到,那末只要诚心,不供佛像也可以。
问:供养佛应该用什么供品呢?答:通常可用香、花、灯、清水、饭菜、瓜、果等物。如果不容易办到,缺几样或全都没有也可以的,但决不可供奉酒和荤腥,更不能在佛前焚烧纸锭。
问:烧香点灯烛是什么意思呢?答: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着所蒙蔽了。
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来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烧得越多,烛点得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了。
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也一样能得到供养的功德的。问:念佛的时候必须跪在佛的面前吗?答:也不一定。
跪着、站着、走着、坐着都可以念,不过要诚心就是了。当然啦,能跪更好。
:你说,早晚两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就烦你替我立一个好不好呢?答:说到课程,原该各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忙闲规定的。现在你既找我,我就只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
倘你有工夫,肯加紧行持,可以向各地佛经流通处,请一部《早晚功课》来修习。那简单的仪式是: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和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以下括弧内的字不要念。)
(一)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念一声,拜一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一声,拜一拜。)
(三)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一声,拜一拜。)
(四)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二、三千声,越多越好,虽各人的忙闲自己定数。
只可由少加多,。
以下仅是个人见解:
佛学分真谛和俗谛。
真谛依真如本性完整无遗地解释宇宙人生,依帮助迷失众生离苦得乐而发起慈悲万行。
俗谛依迷失众生之贪着处,随顺拔苦予乐,渐渐导入真谛,故俗谛只是为众生一时无心去了解真谛而设的循循善诱之道。
如果您具大心,想要直入真谛,请耐心阅读楞严经,阅读此经的关键是要略过卷一的七处征心一段,因我等受现代科技知识的影响,一旦执着于要理解七处征心一段,必然会对此经丧失信心,若能暂且略过,先读取卷一至卷四中能理解的部分,而忽略不能理解的部分,则能直趣菩提真谛。这里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好的教程
如果您想从俗谛入门,推荐《善生经》。
索达吉堪布:学佛要先广闻后专修 读书时,正在读这本书,就不要想另一本。
不然,这本还没有读完,就拿出另一本来读,最终这两本书都学不好。 有些人看书总是看一半,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另一本……这样一来,书桌上摊满了要读的书,可是一本也没有读完。
曾国藩说:“桌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无书。”否则,桌上放的书太多了,说明你心不专一,肯定学不好、学不精。
有人可能问:“既然读书要专一,那我们上学时,同时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好几门功课,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刚开始学文化知识时,需要对各种学问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但到了最后,还是要专学,像现在的大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 实际上,学佛也要如此。
刚进入佛门时,对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知识,都要广闻博学,以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一门专修,要么念佛,要么参禅,要么修大圆满。
就像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后,上大学时可以钻研自己的专业,因为他已经学过了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故从中选出一门“专”学即可。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他从未学过数理化,那即使让他去“专”,他也不一定“专”得进去。
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先要通过广泛闻思,遣除相续中的各种怀疑,然后闻思到量之后,就应像无垢光尊者所说,所知犹如天上繁星般学不尽,故应选择最具有实义的法,终身行持。因此,藏传佛教也提倡专修。
《庄子》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一个人若懂得太多了,有时会流于表面、博而不专,考虑问题时也特别复杂,给自己徒增困扰,如此一来,烦恼会越来越多,痛苦会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他人了?这样的人好像什么都学过,但真要他去做件事,又什么都不行。
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言:“智者学习诸知识,究竟一门通世间,愚者虽是见识广,不能照明如星光。” 对于这种“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稀松平常”的人,《荀子》中讲到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鼯鼠。
书中说:“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它能飞,却飞不过屋顶;能攀,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渡不过小水沟;能跑,却赶不上人走;能藏,却盖不住身体[ii]。
鼯鼠有五种技能,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手,这是它的悲哀。有些道友背书也是如此。
《亲友书》背了一点,《中观庄严论》背了一点……每部论典都只背了一点,没有一部是从头到尾背完的,最终自己一无所成。 因此,学习任何知识,应圆满以后再放下。
《君规教言论》和《入菩萨行论》中都讲过,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则,如同走路时一只脚尚未站稳,另一只脚就抬起来,这样人会跌倒的。 今年,我讲了前行、净土、般若三部论典,原本是要求一门主修,其他兼修或不修也可以。
但听说很多人全部在修,没有主次之分,结果佛号也没念完,加行也没修完。尽管你们精神可嘉,像有些人所说“全部都听一听,可以种下善根”,但最好还是抓住一个重点。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我们学习也应如此深入。去年学《中观四百论》时我就说过,这部论典以前虽学过、背过,但大家还要再再地学、再再地背,四百个颂词并不多,若能将其通达无碍,收获定会非常大。
学习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希望大家学有所专、修有所成,切莫像野牛吃草一样,贪多嚼不烂,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通。 鼯鼠:又名催生子、飞鼠、寒号鸟。
体型类似于松鼠,不同点是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可从树上或岩壁上向下滑行。 [ii] 《荀子·劝学》云:“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
五能者,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泅不能渡渎,能走不能绝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
分三种:1、对佛教好奇,想了解其内容,可以看一个问答类的,如赵朴初的《佛教知识问答》,写得很棒,也浅显易懂。
(?from=like)另外较为可读的还有: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见君的《原本的真实》佛学基础知识 广超法师2、希望从根本学习佛法:最佳教程《佛光山教科书》,共12册,从第一册开始学习名相知识,到最后佛教的当今发展思路都涉及,非常实用,而且权威。3、想心灵解读的:推荐一行禅师系列文章《故道白云》《佛之心法》《步入解脱》……看完这些之后,基本上你不需要别人列清单,自己也晓得看什么了。
既然题主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显然题主是对佛学产生了兴趣,或者有了一些信仰基础。
简单来说,佛学,它不是一门学科,它也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按照很多佛学大家,高僧大德的说法,佛学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可以说佛学是宇宙人生的科学。
如果当做一门学科来学,那么我建议楼主放弃这个想法,因为佛学的义理博大精微,它不像其他自然科学,有可以把握分析的比较具体的对象,可以来研究来验证,而佛学,可谓是玄之又玄,其理论之庞杂,经文之繁多,以及后人根据经文所著述的各种文字,真的是无穷无尽。所以 如果把佛学当做一门学科,题主会犹如纵身跃入茫茫深海,不知穷尽,无法回头。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信仰,那么这个就好办得多了,你只要单纯的相信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钻研佛学的义理和形而上的理论,用禅宗的四个字来说:言语道断,如果想钻研透彻,表述明白佛学,那就不是佛学了,所谓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虽然像个笑话,但是从另一个层面阐述了佛学的玄妙之境。
最终,总结一下,佛学其实就是修心,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忠告:不要陷入要证明其可信才去信,证明不了就不相信的这个荒谬的逻辑中,信仰,信仰,信则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