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适当性是指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患者、适当的疗程、适当的治疗目标。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患者: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并且这个药物应适合患者。
例如,肾功能不好,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适当的剂量:即使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很严重,也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因为这样可能会出危险,反过来,如果觉得症状好转,也不能随意减少剂量,应及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适当的时间:用药间隔应尽量在每天的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作息时间协调。比如:每天两次,应尽量间隔12小时服药,在早7点和晚7点用药。
如果每日三次,应尽量间隔8小时服药,在早6点、下午2点和晚10点用药。如果每日四次,应尽量间隔6小时服药,在早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和晚上10点用药。
如果作息时间与此矛盾,可适当地调整,但间隔时间不要过短,特别是使用抗感染药时更应注意用药间隔。 每日一次用药不是一天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降糖药如果每日一次都不宜晚间服用,因为这样会造成夜间药效过强,导致危险又不易发觉。
有些药物要求必要时服,如止痛药要求痛时服,但不是只要一痛就服用,应注意给药间隔,一般应间隔4小时以上,如果服药过频不仅不会有好的疗效,可能还会增加副作用或造成药物中毒。 药物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说来,除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以上多为饭前服)、驱虫药、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催眠药、缓泻药(睡前服)以外,其余药都可以在饭后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铁剂等)更须在饭后服。饭后服因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一般吸收较慢,出现疗效也较慢。
具体药物应咨询药师或医师。 睡前:一般指睡前15-30分钟。
饭前:一般指饭前30-60分钟。饭后:一般指饭后15-30分钟。
适当的途径:一个人得了病是用打针还是吃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是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而言,危重病人多采用打针的办法,比较轻的病症或某些慢性疾病可用吃药或其他方法治疗。
有些药物由于其性质决定其只有口服或只有注射剂型,有的药物不同给药途径作用不一样。打针不一定比吃药好。
适当的疗程:应遵医嘱按疗程吃药。单纯为增加治疗保险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不仅浪费,而且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等不良反应。
反之,为了节省,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反而为疾病复发和耗费更多的医药资源留下隐患。 适当的治疗目标:受现阶段医疗和药物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药物治疗只能起到减轻症状或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药到病除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做得到的。
作为患者应采取积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个现状,达到现实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用药目标。
临床上能供使用的药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许多新药是在新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发展 起来的,要达到相对的合理用药境界,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 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初“沙。立度 胺(thalidomide)事件”等几次世界范围的“药害”,用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评价合 理用药的重要前提指标,对病人和公众切身利益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药物作用的两 重性,决定了它们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又可能存在毒副作用。因而,医师在选用某 种药物时,不能单纯考虑它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治疗效应,应该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状 况全面认识它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 果,即获得单位效益所承受的风险(风险/效益)尽可能小。
(2) 有效性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人们使用药物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治疗、诊断或预防作用。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目的,其有效性的外在表 现不尽相同。
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分别 为:①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②延缓疾病进程;③缓解临床症状;④预防疾病发 生;⑤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⑥调节人的生理功能。 至于非医学目的的用药,要 求的有效性更是千差万别,如避孕、减肥、美容等。
判断药物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 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指标则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3) 经济性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用药经济性 是指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人的成本(成本/效果)尽可能低,即以尽可能少的药费 支出取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医药卫生资源不平衡现 象。近20年来尽管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国家用于卫生保健事业的专项经费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而让有限的药物发挥最大效益对减轻病人及社会的 经济负担、维持人类健康、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适当性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其含义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 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患者,使用适当的疗程最终达到合 理的治疗目标。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 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和方 便地使用药物。
具体包括以下9条:(1)正确的诊断:只有诊断正确,用药才能有的放矢,特别对急症和重症 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一旦误诊误治,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 逆转的后果。 如感染性疾病,首先应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 染亦应分清是何种致病菌,否则,选用抗菌谱与致病菌不符的再新再好的抗 菌药亦难奏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感染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四大类。
再 如药物过敏性休克与感染中毒性休克,“药物肝”与“病毒肝”,地高辛治疗中 出现的心律失常,是地高辛的中毒反应还是心脏病加重等,若不注意鉴别而盲目用药,可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2)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3)注意个体化用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深人开展和血药浓 度监测技术的应用,发现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可产生不同的药物效 应,即药物剂量的等值而作用上的不等效,如按常规剂量应用苯妥英钠(每 天300mg)、氨茶碱(每天300mg)、地高辛(每天0。 25mg),对有些患者无效, 但亦有引起中毒者,而且有些药物的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症状极 易混淆,很难鉴别。
若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而盲目加大剂量可导致药物中 毒而死亡。所以用药时应注意加强对病情变化的观察,给药方案应逐步由 常规化、经验化转向个体化、科学化,必要时还应监测血药浓度。
(4)严格掌握适应证: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国内滥用药物(无明确 用药指征或适应证掌握不严),尤其滥用三素(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的现象 仍很普遍,由此而导致的药源事故时有报道。(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忽视药物相互作用而盲目联合用药所引起的 药源事故亦时有报道。
(6)注意不良反应。(7)全面深人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注意药物的选择(疗 效高、毒性低)和用法(合理的疗程和合理的停药。
(8)注意方便用药:口服和外用给药不仅方便,而且较肌肉和静脉注射 给药安全性高。因此,除非病情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凡能口服和外用给药 就不要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要静脉给药。
(9)注意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药物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对 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国民经济及自然资源的有效性的矛盾问题。随着 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医药费用亦急剧增长,因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已成为人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
药物经济学现已被国内外列人合理用 药的范畴。简而言之,就是用最低的医药费用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常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4、少而精和个体化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既可能提高疗效,对病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损害。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因人的病情和病原是多变的,故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四个基本要素。
安全用药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只有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
药物的有效性是使用药物的关键。 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
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等。在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
如果一种药品既安全又有效但价格昂贵,患者用不起,也谈不上合理。适当用药包括几个方面。
(1) 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同类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当 的药物,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2) 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自我 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 适当的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 最合理的给药方案是设计出适当的剂量和间隔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 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 适当的途径是指综合考虑用药的目的、药物性质、患者身体状况 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 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薄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 固治疗。(5) 适当的患者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 即使适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 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如治疗结核病要打持久战,至少需要服药半年以上,而治疗痢疾则需速战速决,一般采用3 ~5天的治疗时间。
(7) 适当的治疗目标患者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性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