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教育的立场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了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国学教材
小学教材中的内容,除了富有时代感外,还有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课堂教学,不仅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大门口,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小学(1~6年级)学习的国学内容:
1. 古典诗词专题
1~4年级侧重于五言绝句;5~6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
2. 国学经典
1年级上册、下册《弟子规》;2年级上册、下册《三字经》;3年级上册、下册《千字文》;4年级上册、下册《笠翁对韵》;5年级上册、下册《增广贤文》;6年级上册、下册《幼学琼林》。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教法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能与古代英雄、圣贤、伟人们对话,能领会到古诗词、三字经、对联、文言文的魅力。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将国学启蒙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有课前导入、课中渗透、课后提升等教学方法。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每天安排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教授不同内容的国学书籍,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由语文教师具体组织,背诵内容是课题组在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并将其书写在前黑板的专栏中,供学生们一周背诵用。对于国学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单一的读、背、诵。比如在中华经诗美文,要求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时候,我便采用了故事会的形式,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家更加兴趣盎然。对于古诗的诵读,可以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汇报诵读、展示诵读、个人诵读、合作诵读、表扬诵读等,同时给学生补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诵读积累。
四、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小学生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不仅提升了孩子的文学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更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国学讲求“和”的理念,认为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适当、适度、适中的范围之内,才能和谐。又比如,国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思想、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道德追求,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目标理想等。因此,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和中心开展国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国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总之,“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从根基抓起。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竭尽全力,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为国学教学开辟出一条通畅之路。
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由此可知,国学是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怎样在低年级小学生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与欣赏我就这方面做一个浅尝式的论述。
一、兴趣的培养国学博大精深是终其一生也学不完的经典,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国学的最初认识我个人认为是建立在诵读与欣赏的角度,很多人认为“古文艰深难懂、枯燥乏味”怕孩子们很难接受。其实,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存在样的矛盾和问题。
在给孩子讲解国学时,要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的表现。
国学的诵读不同于课文的诵读,意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会,体会词汇语句的韵律之美与语言文字的精巧与贴切,朗朗上口却又言简意赅。一篇《千字文》通过诵读与讲解,既让孩子们了解了自然,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又特别提高了孩子们识字量,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国学诵读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二、国学与心智当下,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类信息大量的涌入,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之下何去何从,整日里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时代的不公,却从未从自身去寻找根源。这就是心智的不成熟与孱弱,无法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眼前与当下的环境需要怎样的人生目标与眼光。
而国学的学习却能打开这道润泽心智之门,国学诵读不是为了教国学而诵,重要的是的是发挥其‘立德、启智、育美’的功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孩子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孩子做事。因此,让孩子诵读、听老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弟子规》中所说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式教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脱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乱扔乱放,以免污损褶皱,用的时候找半天。再比如,当孩子说话不算数时,答应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
这时候的“言必信,行必果”来教育孩子,孩子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让孩子明白更多的做人道理。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都对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巨大的调节作用。
从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扎下善根,培育孩子敦厚善良的心性,必将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三、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优长处古人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好的环境孩子耳濡目染,不健康的东西对孩子也是潜移默化。
放眼当今社会,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的问题屡见不鲜,“我爸是李刚”、“李双江之子撞人”等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当今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一些学生不懂感恩、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令人忧虑。
人的素质养成关键在青少年时代,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行教育,不失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良策。同时,这也是应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哪些优长之处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学习方面:记忆力的锻炼;在小学的教育阶段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十三岁之前孩子记忆旺盛期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
专注力提升,看似不经意的诵读,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也就是说,在读经背经的过程孩子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潜意识下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的训练使左右脑协调平衡,开发大脑潜能。品德方面: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
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
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对贤光明正大的。
小学国学班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国学”一是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二是指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据《现代汉语词典》)。
国学班,自然是为那些有志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生做准备的。
如果把开办国学班仅作为高招专业设置的一个新的变化来看待的话,那么,“国学班”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用新瓶子重新装盛的“陈年老酒”。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了解半部论语,可以让孩子比别人更进一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