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几点体会 开设这门课的宗旨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每周开课2节,教学实践让我体会良多。 一、《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知识丰富。
充分挖掘其内涵。师生均可获得较多的综合科学知识。
如第三章第二节化学肥料,教材从化学肥料的特点和化学肥料的种类进行介绍,还安排“常用化学肥料性能一览表”的阅读材料和“用简易方法鉴别化肥”的实践活动。思考题是 1、碳酸氢氨挥发性强,施用时应注意那些事项?2、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相比,不足点在哪里? 通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师生共同讨论,在理论课上。
师生可了解到:1.化肥是作物的精细口粮,①养分含量高,用量少。②化肥在补充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数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起巨大作用(使用化肥所提高的产量占农作物产量的40%-50%)。
2、化学肥料的不足之处:①长期单独施用这种化肥。会导致土壤酸碱度改变,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②化学肥料大多养分单一,肥效不持久。
3、氮、磷、钾为大量肥料。钙、镁、硫为中量肥料,铁、锰、锌、铜等为微量元素肥料,教材之所以没提中量肥料,在于这些物质在其他化工产品里含有,如在氮、磷、钾里含量还比较高。
4、溶解性中的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性的解释。5、尿素,氯化铵,氯化钾不可或不宜作种肥的解释。
6、碳酸氢氨挥发强性,施用时应该:①避开午后高温期,早上或傍晚施用。②水田施用,田中保留一定深度的水,③干旱施用溶于水或覆盖土。
再如第七章第一节畜禽的生长发育。通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师生共同讨论。
师生可了解到:1.动物体重前期增加快、后期增加慢。2.哺育阶段特点:合养→去势→断奶→出窝。
3.育成阶段特点:分栏饲养。种公猪、种母猪,商品〈育肥猪〉-上市。
4.体组织变化:先向长发展,后向粗宽发展。5.育肥猪〈商品猪〉养到体重80千克时出售最合算。
6.在哺育阶段对商品猪进行去势,是因为①去势后没有性冲动行为,利于生长,②方便手术。7.给动物初次配种的年龄要比性成熟晚一点的解释。
8.家畜性成熟和初次配种的年龄都是什么时至什么时的解释。9.雄性动物一般比雌性生长快一些的解释〈此点放到第二节内容里解释,时机更恰当〉。
10.动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停止生长的理由。11.初中生不适宜谈恋爱的理由。
二、采用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实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同探究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目标,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好教案。
教案中预计学生将会提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准备比较理想的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发现凝问、作好标记,阅读教材后按书页的先后顺序举手示意提问,提出问题后或由教师帮助解答,或由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或者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到答案。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想难倒教师。于是看书认真了,开动脑筋寻找问题了,同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又使他们得到了培养能力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如第七章第一节禽畜的生长发育阶段这节课,学生提问超出教师预计的内容就有“为什么动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停止生长?”“为什么雄性动物一般比雌性动物生长快一些?”这两个问题。在谈初中生不适宜谈爱的理由时,学生提到的“谈恋爱造成胡思乱想,休息不好,影响发育”内容教师在教案里就没有归纳进去。
三、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好地规范了教学秩序,使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趋于公正、合理。
综合评价方法:1、期末采用开卷考查评分综合平时学习态度评分进行评价。2、试卷总分70分,其中实践活动的结论和应用方面的知识的分值占50%。
3、平时学习态度总分30分,课堂违纪每次扣1-2分,无教材上课的每次扣3分。当堂宣布扣分情况,期末累计扣分。
绝大多数学生是看重综合评价分的。因而他们会认真观察教师所做演示实验,记录师生共同探讨的正确答案。
顽皮生也会对自己放纵行为有所收敛。 四、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无教学参考书。教师很难备好课。
绿色证书课程涵盖的知识相当广泛,而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要备好一节课实在很难。我为了备好“化学肥料”这一节内容,在新华书店查找资料就花了一整天时间,在学校图书室查资料和在家查资料花去了半天时间,这查资料一项就花去了一天半时间,可见备课的难度。
为此,为任课教师尽快配备好教学参考书是很必要的。 2、学校不具备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器材,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挫伤了学生学习绿色证书的积极性。
劳技教学一直以来没被各界重视,学校限于经费紧张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实践活动所需的场所和器材。绿色证书课程是新课程,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场所和器材就更不具备。
为此,实践活动很难开展。实践活动不开展或开展少,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地理复习知识要点(人教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 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 洲相连,西南与 非 洲为邻,东与 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洲界线: 白令 海峡2.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低悬殊。3.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 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 1-7)。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图见课本P8 1-8,1-9)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 高温多雨4.河流特征: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范围(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最大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2)位置: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23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第二节东南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位置和范围:(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纬度位置:热带;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
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9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
现代农业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以上供参考。
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它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在对耕地和作物长势进行定量的实时诊断,充分了解大田生产力的空间变异的基础上,以平衡地力、提高产量为目标,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理,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一般而言,基于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
二、生物技术
三、农业专家系统ES
四、决策支持系统(DSS)
五、工程装备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等。
我国当前面临农业资源匮乏、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另外加入WTO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示范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一、农业现代化本质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深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其内涵扩大、延伸到了经营管理现代化,即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农业经济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
9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已经全部展开,整个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也在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这个时期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又扩展到6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
这一提法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拓展到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民生活消费领域,旨在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具体说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也是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信息既是一种资源,又能起到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既是一门科学,又能起到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既是一个产业,又能起到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信息的这三大基本属性,十分透彻地揭示了它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二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信息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
例如,通过信息链路、传播设备和网络技术-,可以将空间上分散而功能上独立的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联系起来,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因特网的建立使网上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电脑空间,这既是一种信息和文化的空间,又是商业和经济的新天地。因为这样的特点,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着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
1.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农业管理现代化。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当地的光、热、水资源,从事生物生产的产业。
由于中国土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经验作业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强的地域性、时变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以及经验性强而量化、规范、集成程度差的行业特点和弱势。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信息技术促进了产业化农业的形成。 产业化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程度高、系列化生产经营配套、企业化集团优势突出的集约型农业,可谓是现代化农业的雏形。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生活等信息的网络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把农业融人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发展;把强优农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跨国竞争的巨大优势;可以开发网上贸易,直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3.信息技术为未来农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借助于信息技术,将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运用于农业科研中将使农业科研出现崭新局面。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系统模拟环境,可以全面改善科研条件和手段,大幅度加快科研项目的进程。信息技术也为农业科研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农业各行业均有待开发出大量的应用软件。
另外,全球信息资源网也将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跨国家、远距离的研究、交流和转让创。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