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模型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昆虫、鸟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行的航空模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韩非子》中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宋朝李鸢等人编的《太平御览》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蜒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西方有人用风筝做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他们的飞机在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种试验,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
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空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2)航空模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器具。我国汉代就有用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日臻完善,航空模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在训练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航模靶机完成直线飞行、转弯、上升、俯冲等飞行动作,甚至在靶机上完成空投降落伞、发射模型火箭、投放炸弹、施放拖靶等特技动作。在实弹射击时候,可以在航模靶机尾部几十米远处拖拽一个彩色靶袋,以靶袋作为目标,避免击毁靶机。
又如,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上装上摄影机,就可以对地面进行航空摄影,拍摄一些人们不容易接近的野生动植物,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危险性很大的惊险镜头或战斗场面等。
另外,可以利用航模飞机携带农药灭虫,利用航模飞机拖一根尼龙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然后换成钢索,进行高山架线。还可以利用航模飞机飞入云层,施放催化剂,进行人工降雨,等等。
(3)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玩具。
航空模型活动在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许多著名的航空学家,小时候都非常喜爱航空模型。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爱玩飞螺旋(竹蜻蜓),从而产生对航空事业的浓厚兴趣。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船长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也酷爱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装了一个风洞,用来试验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这无疑对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火箭设计师、飞行员等,小时候就是航模爱好者。
另外,航空模型还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态的风筝随风飘荡;夏日朗朗,五颜六色的飞盘划出一道道弧线,秋高气爽,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在蓝天中翱翔;冬天恬静,彩色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起。所有这些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作为普及航空知识的工具和娱乐玩具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1905年10月,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航空联合会。它下设国际航空模型委员会,负责制定航空模型竞赛规则,组织国际航空模型竞赛活动。中国是国际航空联合会成员,积极参加国际航空模型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经常举行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航空模型竞赛,以推动航空模型活动和普及航空科学知识。
航空模型运动是以操纵、放飞自制或装配的模型航空器进行户外活动、训练比赛或创纪录飞行的一项科技性较强的运动。
现代航空模型运动分为自由飞行、线操纵、无线电遥控、仿真和电动等五大类。按动力方式又分为:活塞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和无动力的模型滑翔机等。
航空模型的最大升力面积500平方分米;最大重量25千克;活塞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250毫升。 航空模型的竞赛科目有:留空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特技、“空战”等。
目前世界锦标赛设有30个项目,隔年举行一次。航空模型还设有专门记录各项绝对成绩的纪录项目。
目前国际航联共设90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可在本网络中寻查)。 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起步于四十年代,1947年举行首届全国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于五十年代初建立了组织指导机构,培养了一批骨干,群众性的航空模型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10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1979年开始步入世界赛场。
至1998年止,我国选手已获19项世界冠军;58人59次打破31项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蝉联线操纵特技航空模型世界冠军的韩新平、牛安林和曾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郭浩洲、江育林、陶考德、甘彦龙、何伟雄、尹承伯、赵济和、刘汉茂、李韶昆等一大批优秀航空模型运动员,已永载我国体育史册。
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亲手制作的矫健雄鹰翱翔蓝天,往往会使青少年产生美好的遐想,激励它们不停的追求,使他们从兴趣爱好走进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
参加这项活动还可以学到许多科技知识,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模型运动也将作为一项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闲活动而吸引更多的成年人的参与。
航天模型,顾名思义是仿航天器外形制作的一种可回收模型,隶属于航空航天模型,是供运动用的一种不载人的飞行器,其动力为模型火箭发动机,即一种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
由于航天模型多呈火箭状,故通称模型火箭。换句话说,模型火箭是指不利用气动升力去克服重力,而是靠模型火箭发动机推进升空的一种航空模型;它装有使之安全返回地面的以便再次飞行的回收装置;为确保安全,它的结构部件必须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模型火箭虽小,然而它要靠模型火箭发动机推进才能在大气中飞行。因此,设计和制做模型火箭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力学等。
要研究模型火箭在空气中飞行的稳定性和空气对它的阻力;要分析火箭的飞行轨迹,计算它的飞行高度;有条件时,还可以对模型火箭进行风洞试验,确定火箭最佳外形;进行模型火箭发动机静态性能测试试验,测量推力和工作时间,计算总冲量。[1] 在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等学校里,在理工科有关的课程上,甚至一些中学的物理课上,教师们经常以模型火箭作为讲课的题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和模型火箭的制作。
航模已经超出了航空航天科学家研究的狭窄范围,成了航空航天和飞行爱好者的一种学习手段。
飞行器分为航天器和航空器两大类。航空器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航天器在大气层外。因而,两者的原理有很大的差异。航空器的气动外形很复杂,由多组曲面构成,借助高速运动过程中的气动力完成各种飞行动作。航天器在服役时,处于几乎完全失重状态,不需要提供大的升力,因为其外形要求不高,只要能保证其天线或者摄像头的姿态即可,在发射时,航天器(Ps,有的认为航天飞机属于航天器,这儿除外)全部由火箭运载,靠的是火箭向下高速喷射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升空。
本人工科男,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望谅解,希望对你有用!
用普通的泡沫块做。
1.找个简单的航天飞机图片,或者在大脑中勾画一架航天飞机,最终的效果是在你的面前有个航天飞机的大致形状。
2.将泡沫(包装用的,比如包电脑,包电视机等的泡沫)割出一块完整的块。
3.先用刀片将泡沫块削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最后用细砂纸打磨,将一些细节地方加工下。
4.一架航天飞机就做好了。
这是做泡沫航天飞机的步骤,中间有更多的细节,感觉让你们做模型是有点要求过高了。不过你可以想象将泡沫块当成泥巴,捏出一个航天飞机模型的过程,只是中间所用的工具是刀片和砂纸而已。当然你可以用文具店的捏泥人的泥巴也可以做,希望你可以对模型感兴趣。
航空模型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
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
昆虫、鸟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
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行的航空模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秘。
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韩非子》中记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宋朝李鸢等人编的《太平御览》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蜒等。
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西方有人用风筝做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他们的飞机在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进行种种试验,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
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空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2)航空模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器具。我国汉代就有用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
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日臻完善,航空模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
在训练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航模靶机完成直线飞行、转弯、上升、俯冲等飞行动作,甚至在靶机上完成空投降落伞、发射模型火箭、投放炸弹、施放拖靶等特技动作。在实弹射击时候,可以在航模靶机尾部几十米远处拖拽一个彩色靶袋,以靶袋作为目标,避免击毁靶机。
又如,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上装上摄影机,就可以对地面进行航空摄影,拍摄一些人们不容易接近的野生动植物,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危险性很大的惊险镜头或战斗场面等。 另外,可以利用航模飞机携带农药灭虫,利用航模飞机拖一根尼龙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然后换成钢索,进行高山架线。
还可以利用航模飞机飞入云层,施放催化剂,进行人工降雨,等等。 (3)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玩具。
航空模型活动在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许多著名的航空学家,小时候都非常喜爱航空模型。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爱玩飞螺旋(竹蜻蜓),从而产生对航空事业的浓厚兴趣。
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船长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也酷爱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装了一个风洞,用来试验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这无疑对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火箭设计师、飞行员等,小时候就是航模爱好者。
另外,航空模型还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态的风筝随风飘荡;夏日朗朗,五颜六色的飞盘划出一道道弧线,秋高气爽,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在蓝天中翱翔;冬天恬静,彩色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起。
所有这些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作为普及航空知识的工具和娱乐玩具的作用更加突出。
为了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1905年10月,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航空联合会。它下设国际航空模型委员会,负责制定航空模型竞赛规则,组织国际航空模型竞赛活动。
中国是国际航空联合会成员,积极参加国际航空模型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经常举行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航空模型竞赛,以推动航空模型活动和普及航空科学知识。
航模知识简介 航空模型运动是以操纵、放飞自制或装配的模型航空器进行户外活动、训练比赛或创纪录飞行的一项科技性较强的运动。 现代航空模型运动分为自由飞行、线操纵、无线电遥控、仿真和电动等五大类。
按动力方式又分为:活塞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和无动力的模型滑翔机等。航空模型的最大升力面积500平方分米;最大重量25千克;活塞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250毫升。
航空模型的竞赛科目有:留空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特技、“空战”等。目前世界锦标赛设有30个项目,隔年举行一次。
航空模型还设有专门记录各项绝对成绩 的纪录项目。目前国际航联共设90项航空模型世界纪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亲手制作的矫健雄鹰翱翔蓝天,往往会使青少年产生美好的遐想,激励它们不停的追求,使他们从兴趣爱好走进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参加这项活动还可以学到许多科技知识,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随着人民物。
33年前的7月24日是一个大日子,因为美国航天员7月20日首次登陆月球后返回地球。
不过,一直以来都有人唱反调,称人类从来没有登陆月球,那些航天员在月球漫步、插美国旗的照片和影象,全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弄出来的“登月骗局”,更声称已找出幕后黑手!姑勿论孰真孰假,激辩至今仍不间断。 自1969年7月20日航天员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首次登陆月球的一刹那,就不断有阴谋论传出,质疑那个月球是假的,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或迪斯尼的电影厂景而已,月球表面的光影也只是电影射灯打光等等,一切有关60至70年代登陆月球的场面都是美国太空总署发布出来的“登月骗局”(Moon Hoax)。
国旗无风也会动 “登月骗局”这个说法在近几年又再被热炒,有名作家、电视节目以此作话题,连美国霍士电视(Fox Network)去年亦就此拍了一个特别节目,探讨美国航天员是否真的曾登陆月球,更令“登月骗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登月骗局”阴谋论的支持者提出多个疑点,由于说得有鼻子有眼,一度令外界哗然,不过,之后陆续有人逐点反驳,以还人类登月一个清白。
阴谋论者提出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航天员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放手后国旗仍摆动多时,即表示现场有风,也即是有空气,显示航天员身处在地球。 但反驳者解释,那支是用铝金制成的旗杆,呈L形。
当航天员插旗时,由于月球地质较硬,要用力扭动才可把旗插上,所以这个扭动再加上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 而根据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而不停。
温度高无碍拍照 阴谋论者也曾质疑登月照片穿崩,因为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及对象反射近距离强光,都显示现场有多过一个的光源。 他们说,由于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引证了登月是假的。
但这一说法又被否定,反驳者解释月球表面不平坦,才形成不同长短的影子。 他们又质疑月球上根本无法拍摄,因为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之下,气温可高达华氏250至280度(约摄氏121至138度),胶片早已溶解了。
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航天员用的是特制菲林。 其实,阴谋论者提出的论据很多时都以他们对摄影作为媒体的有限了解,而且对登月计划一知半解,故他们提出的其它疑点都一一被反驳。
苏联必定会揭穿 专业人士表示,“登月骗局”不可信,因为当时美苏是死对头,苏联一直密切监察太阳神计划的每一步,若发现不对路,必定会马上拆穿美国。 香港太空馆助理馆长黄耀华指出,“当时美苏正处冷战,如果美国做假,苏联一定会乘机揭穿,而且苏联有无人驾驶宇宙飞船上月球,如果是骗局苏联不可能看不出来!” 另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就是美国真的拿了月球上的岩石回地球,“那块月球岩石,交给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如果是假的一早就穿帮了。”
一些“阴谋论”反驳者表示:“这些荒谬言论,对那些曾为人类登陆月球付出生命的人,是一种侮辱!” 骗局之父著书立说 “登月骗局”的其中一名幕后炒手,就是被称为“登月骗局之父”的Bill Kaysing,他与英国一位摄影师David Percy撰写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一书。 Bill Kaysing在1957曾在其中一间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工作,虽然在1963年太阳神计划开始前已离职,但却自称熟悉太阳神骗局的底细。
不过对照片穿帮的疑问,显示他对摄影技术完全是门外汉。他为加强著作的可信性,声称曾邀请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另外,身为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任职摄影师的David Percy,则以摄影专家的身分,指出登月照片中的破绽;不过David也曾被外间批评不懂摄影技巧。其它登月骗局的支持者,包括声称拍到太阳神11号上的航天员,在宇宙飞船内做假脚印的记者Bart Sibrel和自学工程师Ralph Rene。
疑点逐一击破 支持“登月骗局”论据 1. 航天员放手后,国旗杆仍摆动多时。 2. 在太阳神17号电视传送画面中,两个航天员同时入镜,但两个影子长短不一,且向着不同方向,证明现场有不同光源。
3. 太阳神16号航天员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国旗敬礼时,背景中竟拍摄不到星星,而他亦没有影子。 4. 照片中近景一块石头上面似乎有一个C字,分明是电影道具。
5. 在太阳神14号和17号的传送画面中,航天员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强光,那是射灯的反射,证明现场只是一个布景。 反驳“登月骗局”论据 1. 当航天员插旗时,用力扭动,扭动再加上铝金属制旗杆本身弹性引起的震动,便造成国旗的摆动。
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空气的缓冲,国旗反而可以摆动多时不停。 2.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出现长短不一的现象。
航天员用的哈苏摄影机,配用60mm Bio-Gon广角镜头,亦会令扭曲了原本平衡的影子。 3. 没星星是菲林曝光问题,若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东西都会曝光过度。
没影子因为John Young并非站在地上,而是跃起了,在半“真”空中,所以影子距离他身体几呎外。 4. 以显微镜细看,C字只是相纸上一条头发或衣物纤维的影子。
5. 那个反光是月球地平在线一些恒久的玻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