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中政申论专家为您提供服务!
熟悉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的几种公文,比如:方案(格式为“标题(关于***的方案)-正文(反映的问题,原因,提出的对策)-主体-日期”),通知(格式为“标题(关于***的通知)-正文(同志的内容,规定事项,规定要求)-主体-日期”),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种类就可以了。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的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具体申论学习可以到以下网址:
中政申论网:/
一品公务员网:/forum.php
公文写作知识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3088 更新时间:2006-8-8 第一节 规范性文件 一、规范性公文的特点 规范性公文是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
条例、规定、办法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公务文件相比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公文内容是作者单方面意志的表示,其规范作用的成立与实现不以对方是否同意为前提条件,具有极强的强制约束力;公文所针对的问题是反复多次适用的、涉及多数人而非少数人的一般的普遍性问题;公文生效程序更为严格和规范,特别是在审批手续和正式公布程序方面非常严格;在效用方面一般均实行“不溯既往”和“后法推翻前法”的原则;语言运用讲究高度准确、概括、简洁、通俗、规范。 二、规范性公文结构 (一)总体结构 条例、规定、办法等规范性公文一般均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必要时还有节题)、正文。
(二)正文的结构 条例、规定、办法等规范性公文的正文一般均有这样几部分内容: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施行程序与方式、有关说明等。 在写作实践中,上述内容多以条文形式表达,每条还可下分为款、项、目等层次。
总则、分则、罚则、附则。 三、写作要求 撰写条例、规定、办法等规范性公文时,应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特别应注意:维护文件的高度一致性、严密性、条理性、简明性、稳定性、连续性,尊重条例、规定、办法各自的特殊撰写要点。
第二节 领导指导性文件 一、领导指导性文件的特点 领导指导性公文的一般特点是:公文内容对规定受文者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关下级机关及有关个人必须认真遵行;公文所针对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涉及特定的问题、特定的人,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有效期一般不长,时过境迁公文即失去执行效用;与规范性公文相比生效程序相对简约,除决定、决议等之外,只要发文机关的法定代表对公文的效用予以确认(如签发),即为有效;在效用方面,一般“溯及既往”,即公文的效力所及不仅针对成文之后发生的有关事物和问题,而且包括成文之前发生的问题,受文者应根据作者要求纠正有关偏向,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二、指示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的指示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行文的客观依据或目的、意义;二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安排,以及指示事项的意义;三是对落实指示事项提出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如步骤、方法、时间安排、期限、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时间等)。这三部分内容可依以上次序陈述,也可先讲事项意义及行文目的,然后分条列项对每一项具体任务和要求分别陈述。
用于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指示,其正文通常也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行文依据或该项工作活动的意义;二是对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原则的规定(禁止、纠正或倡导、要求以及有关政策界限);三是在落实指示事项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等。 撰写指示时应注意的事项。
三、决定 领导指导性文件的一种,用于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决定在实践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具体用途,正文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常见的组成形式有这样儿种: 第一种最简洁,通常只有一个自然段,几句话。
主要包括的内容是:谁,于何处,根据或为了什么,确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确定召开会议、人事任免、设立机构、参加或脱离组织的决定,以及一部分履行法定审定批准程序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种比第一种稍复杂一些,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目的或根据;对所针对事物或问题性质的分析、评价;有关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方法、注意事项等)。用于表彰或处分,命名,撤销有关议案或其他公文,以及赋予、剥夺、免除有关对象的权利义务、能力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种形式则更复杂一些,主要组成部分有:根据、目的、意义或原因;分条列项陈述有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必要时在各条项上附加小标题,以概括揭示各自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要写出:措施的性质、种类以及实施的时间空间和人员范围、步骤、方法、条件、组织领导保障、政治思想保障、与其他措施的关系、有关的政策界限、执行要求等。
用于确定实施重要政策的决定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四种形式适用于确定并表明原则立场的决定。
其特点是除了以简要文字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之外,还有较多的议论、推理方面的文字,以讲清道理,驳斥错误观点。>撰拟决定时应注意的事项 四、通知 (一)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 颁发(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的主要作用分别是完成有关规范性公文的发布生效程序(颁发);扩大一部分公文的有效范围并使之更加具体化(转发);使一部分公文升格赋予其在更大范围产生效用的条件(批转)。
这三种通知的正文都比较简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一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或从何时开始施行)。稍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上述简单形式的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
格式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可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红色反线以上的各个要素统称眉首;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 结构用语 公文结构的用语分为:中,国演。
讲网,一是开头用语,代,写公,文。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
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电画:幺三二,二令五三,五零零六,(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
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上“文件”二字或者加上带括号注明的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 渝府字〔2009〕23号 1、份号 标注同一份公文正本份数的号.在秘密以上等级公文中标引。 2、密级 秘密,机密,绝密 3、紧急程度 特急,急件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
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 意义:议论:常用“是…” #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
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
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
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几种常用的商务公文 请示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请示的特点 一、针对性。
只有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重要决定、重要决策、人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
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呈批性。
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领导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三、单一性。
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受文领导,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时效性。
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单位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请示的分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 一、请求指示性请示。
二、请求批准性请示。 三、请求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 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有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
如《***组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的请示》 2. 受文领导。每份请示只能写一个受文领导,不能多头请示。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语构成。 1. 开头。
主要交代请示的理由。 2. 主题。
主要说明请示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3. 结语。
另起一段,其习惯用语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呈请核准"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予以执行"。 三、。
公文写作的考试范围可能会比较广泛,不同行业、单位的出题人关注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写作、改错都可能。其中撰写公文肯定要考的。
一般是给出一个情景,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来选择文体、撰写内容。写公文的题,在认真撰写内容以外,一定要注意格式规范与卷面整洁。
公文写作考试中一般不会有案例分析这种题型。考试知识范围:基础知识(公文类型、定义、作用;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党政公文的格式,也就是红头文件的规范;公文处理的知识(收文、发文、归档等);常用文体(通知、通报、报告、决定、请示、批复、函、纪要、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
准备这些知识的考试,需要你下一番功夫,千万不要以为和文学写作相同,更不要想当然地去写。最好买一本这方面的书籍进行准备。
祝你顺利。
答: 公文写作与处理总结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 1.情况的概述和叙述。
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正>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工作.公文质量如何,关系到机关工作的全局,造成档案质量问题,大多是组卷之前,即公文移交档案室(馆)之前,在公文处理工作的各个程序中产生的.对保证政府机关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保证政令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直接关系到公文下一步转化为文书档案的质量,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工作、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也是文书档案的母体,在公文处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件,发布法规、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是政令的基本载体.一般说.它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基础.对此,公文处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说,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是比较好的,档案的形式过程也就是公文处理的全过程.机关文书档案工作公文处理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中文摘要】 <。
分2个部分:1是基础写作部分。
2是应用写作部分。 基础写作部分是一般文章写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的基础能力以及文章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如何确立写作的目的,如何搜集和使用材料,如何组织安排好这些材料,如何组段,造句,措词,经过推敲修改,以完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等问题。
应用写作部分,讲授常用应用文体文章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工作中实际应用的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据我所知的基础写作考试没有名词解释这一说,叫你写上一篇应用文到是有,比如立一个合同什么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