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简介《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2.通假字木直中绳,煣以为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 以为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4.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4):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6):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腿,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5.虚词①于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于,介词。
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另:苛政猛于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②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另:有蒋氏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③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另:君将哀而生之乎;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另:潭西南而望;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6.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学(节选)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直了,刀剑在磨刀石上磨,就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洪亮,但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和桨的人,。
1、文学常识: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固定词语: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以。有……的(办法)。
3、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4、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曝”,晒。
(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
5、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
扩展资料: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劝学
<;劝学>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劝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 而”的用法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2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转折)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 5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表修饰) 6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表修饰) 7 、登高而招, (表修饰)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 8 、顺风而呼, (表修饰)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转折) 9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表转折) 1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表假设) 1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假设) 1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表并列) 13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承接) 二、句式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句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省略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 三、通假字 輮 以为轮 虽 有 槁 暴 则 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 生 非异也 四、古今异义词 君子 曰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 轮 金 就砺则利 君子 博学 而日参 省 乎己 假 舆马者 蟹六 跪 而二螯 蚓无 爪牙 之利 蟹六 跪 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 者 用心 躁也 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 五、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名词作动词) 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上 食埃土, 下 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2 、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 3 、形容词的活用 其 曲 中规(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 登 高 而招(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积 善 成德(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假舆马者,非 利 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走得快) 4 、数词的活用 用心 一 也 5 、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 用輮的工艺使弯曲。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中学全科教育的高中语文课程。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省略句)
1.作品简介《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2.通假字木直中绳,煣以为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 以为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4.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4):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6):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腿,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5.虚词①于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于,介词。
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另:苛政猛于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②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另:有蒋氏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③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另:君将哀而生之乎;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另:潭西南而望;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6.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学(节选)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直了,刀剑在磨刀石上磨,就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洪亮,但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