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2 、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3、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定语)最高(定语)成就(宾语)。
5 、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
6、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7、在一天夜里(状语)他(主语)被一阵尖叫声(状语)惊醒了(谓语)。
8、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定语)帝国大厦(主语)今晚(状语)熄灭了(谓语)灯光(宾语)。
9 、她(主语)教给了(谓语)我(宾语)生活的(定语)知识(宾语)和革命的(定语)道理(宾语)。
10、我们(定语)中华民族(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和优秀的(定语)文化(定语)传统(宾语)。
11、我们班的(定语)班长小红(主语)每天(状语)复习(谓语)一次(定语)课文(宾语)。
12、同学们(主语)都(状语) 跑来了(谓语),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是状语) 。
13、车间(主语)已经(状语)完成了(谓语)全年的(定语)任务(宾语)。
14、乔家(主语)忽而(状语)遭了(谓语)一场很大的(定语)变故(宾语)。
15 、花的(定语)植株(主语)有(谓语)庞大的(定语)根系(宾语)。
16 、在我的记忆里(状语),她(主语)是(谓语)一个温柔和美丽的(定语)人(宾语)。
17、我(主语)从此就(状语)看见(谓语)许多(定语)陌生的先生(宾语)。
18、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挟着(谓语)一叠大大小小的(状语)书(宾语)。
19、干事(主语)在黑板上(状语)写(谓语)广告(宾语)。
20、这位(定语)客人(主语)直勾勾地(状语)打量着(谓语)主人的(状语)脸(宾语)。
21、托尔斯泰(主语)透出(谓语)一股(定语)才气(宾语)。
22、一个(定语)陌生人(主语)把(谓语)我(宾语)紧紧地(状语)抱(谓语)在怀中(状语)。
23、我(主语)默默地(状语)站(谓语)在走廊上(状语)。
24、科学技术(主语)是(谓语)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状语)成就(宾语)。
25、这(主语)是(谓语)一种别开生面的(定语)场面(宾语)。
26、在场的(定语)老年人(主语)格外(状语)兴奋、活跃(谓语)。
28、白色的(定语)丝线(主语)拧成(谓语)细细的(定语)绳子(宾语)。
29、这些(定语)节日(主语)包含着(谓语)丰富的(定语)民俗习惯(宾语)。
30、我们(主语)喜欢(状语)倾听(谓语)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定语)鸟叫(宾语)。
31、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
32、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33、张思德同志(主语)永远(状语)是(谓语)我们学习的(状语)榜样(宾语)。
34、已经上了岸的(定语)勇士(主语)乘机俯身(状语)冲了(谓语)上去(状语)。
35、近几年来(状语),父亲和我(主语)都东奔西走地(状语)忙碌(谓语)。
36、经过反复的试验(状语),蔡伦(主语)终于(状语)发明了(谓语)造纸术(宾语)。
37、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们(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灾害的(定语)规律(宾语)。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划分句子成分就是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定语)。
1、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今 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3、宾语
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
4、定语:
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6、补语:
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扩展资料:
定语用( )表示,“的”可划进括号,也可不划进去,“地”“得”虚词同理,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如果出现多个定语或状语可以分别用相应的符号划出也可以将同一成分用相应的符号合并划出。
主语被谓语陈述,主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谓语(及物动词)支配宾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定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修饰,它与主语或宾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同理,状语与谓语也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谓语与补语之间是被修饰与修饰的关系。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⑴ 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⑴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 树叶黄了。
⑶ 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 明天星期日。
⑹ 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⑴ 什么叫信息?
⑵ 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⑶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⑴ 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⑵ (三杯)美洒敬亲人。
⑶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⑷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⑴ 他[已经]走了。
⑵ 咱们[北京]见。
⑶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⑷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⑶ 他生〈于1918年〉。
⑷ 他坐〈在桌子旁〉。
⑸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⑴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⑵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⑶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⑷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⑴ 先生自己也要书。
⑵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⑶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