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目前很多企业继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之后,又着手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体系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9022-2003/ISO10012:2003),此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12月16日发布,2004年3月1日实施。2005年初,国内开始依据该标准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展相应的审核工作,审核机构为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由该中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负责现场审核工作,中心则负责对审核资料进行审查并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分为AAA、AA、A三种级别,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取得相应的证书。 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内容包括: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
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企业在初次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因缺少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无从入手、难以有为。
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组织管理架构、体系文件编制、人员培训、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关键测量过程识别、体系的审核和监视等六个方面,以期对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各类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有所帮助。 一、组织管理的架构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管理的架构是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企业应建立内部的测量管理网络,测量管理工作从上至下应层次清晰、职责分明。体系推进人员应包括最高领导层、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产品检验人员等。
对于原来测量管理工作薄弱的企业尤其重要,要求各级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加以重视,明确要求,履行职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起积极的作用。 二、体系文件的编制 体系文件是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体现,是测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依据。
根据企业的管理工作现状,应依据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大型或精密测量设备操作规程、测量设备校准方法等。在各层次文件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的结合度和相容性,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检验规范等,均可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执行。
三、人员培训 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人员包括测量管理人员和测量操作人员(包括测量设备检定/校准/验证人员、原材料检验人员、半成品检验人员、成品出厂检验人员、生产过程工艺监测人员、其它分析测试人员等),培训内容应包括《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企业正式颁布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与测量过程有关的各类标准、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操作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知识、法定计量单位、计量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 培训形式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理论讲授、现场实际操作演示等,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实打实战”。
要明确培训考核要求,切实做好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工作,做到“应知应会”,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测量能力。 四、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 企业内部的测量设备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如果按照一种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势必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好,难以有效发挥出测量设备管理的相应作用。
由于每一测量设备的应用场合、测量参数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对测量设备实施分类管理。 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是每个企业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管理难度最大同时又是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测量设备使用的场所、测量参数的技术要求、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等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管理,分类原则为: 1.A类测量设备:包括国家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设备,主要为用于贸。
l。
测量控制体系的概念 测量控制体系,是指为实现测量过程的连续控制和计量确认所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有效的测量控制体系,可以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始终满足其预期的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控制体系的目标,在于控制由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及其影响。 测量控制体系采用的方法不仅是测量设备的校准/检定,还包括应用统计技术对测量过程的变异作出评价。
2。测量控制体系的组成 测量控制体系由两部分组成:(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2)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3。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概念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规定1的计量要求,即必须经过确认,并在受控条件下使用,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由于不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按某一特定测量过程的要求确认的测量设备也许不能用于其他的测量过程。
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即顾客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特性;而确认过程的唯一输出,则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即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4。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过程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一般程序:使用要求→确定测量设备特性要求-+选定测量设备→校准→调整→再校准→确认满足要求→交付使用。 根据校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调整、再校准。
5。测量过程实施的控制 为控制测量过程的实施,不仅需确定该测量过程预期用途下所要求的特性,还需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控制。
测量过程的特性主要包括: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等等。 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间隔监控测量过程的实施,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改进措施,避免偏离预期的要求。
测量过程的失控,例如由于核查标准退化或观测者技能不同等引起的问题,可通过一系列后过程活动来揭示,其中包括:控制图分析、趋势图分析、后续检验、实验室间比对、内部审核、顾客反馈等,特别是统计分析技术在测量控制体系中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
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各阶段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工程的水平位置、高程、竖向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的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搞好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
项目部由两名测量管理人员,放线工作由施工队测量人员完成,项目部测量组负责现场轴线控制网的测绘,负责建立各种关键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及其桩位的交接工作,对各分包单位测量工作的复核验收,向监理的报验工作和对现场所有测量单位的协调工作,向其他部门提供测量成果及有关数据。 负责本部位施工范围测量方案的制定、轴线定位、工程放线的实施以及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由于 本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应配备足够的现场测量人员,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各施工队 应配备至少一名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测量 人员 和其它数名技术熟练的测量员 辅助施工放线, 每个人都应持有相应等级的岗位证书并报项目经理部、监理公司。
ISO 10012: 2003标准要求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实施严 格的受控管理。
而要实施高效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各自有哪些计量要求。所谓“计量要求”是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提出的一些性能 指标要求。
计量要求包括:(1) 定量的要求,如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分辨力、测量环境温湿度控制等;(2) 定性的要求,如准确度、测量环境条件、操作者资格与技 能要求等。对受控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明确其计量要求。
计量 要求有一些是针对测量设备的,如量程、测量范围、标称范围、稳 定性、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示值误差、引用误差、分辨力 等;有一些要求是针对测量过程的,如最大允许测量误差、测量范 围、测量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等。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准备工作
1、领导决策,统一思想
要按照ISO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或实施标准的转换,首先企业的领导要统一思想,作出决策,关键是要明确贯标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必须知道通过测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培训审核员
内审员是企业进行贯标工作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采用以过程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系结构,要建立管理体系则必须建立贯标的骨干队伍。但要注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培训要真正掌握ISO10012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体系的要求和审核的技巧和方法,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或标准转换做好准备。
3、建立健全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工作班子
标准中强调"领导作用",所以要开展贯标工作或对已通过认证/注册的企业实施标准转换,首先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班子。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由计量主管部门任副组长的贯标或标准转换领导小组,必要时可建立贯标或标准转换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体系建立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或修改小组,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负责,采取谁干什么谁写什么,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并统一,把编写体系文件作为深化理解学习标准的过程,作为改进本部门工作的过程,有利于贯彻实施和改进。
4、制定贯标或标准实施转换的计划
应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对已取证的企业应和确认机构研究换证的时间表,最好与复查相结合,进行审核和换证。实施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
(1)培训;
(2)进行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3)编制或编写修改完善体系文件;
(4)试运行;
(5)开展审核和管理评审;
(6)申请确认进行审核或复查换证。
计划应提出进度安排,由责任部门进行分工,任务落实到部门或人员,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由计量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通常作为一个初次开展贯标工作的企业,一般要求管理体系文件批准后应有3~4个月的体系试运行期,要具有体系运行充分的客观证据,加上标准的学习、文件的编制培训和实施,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通常大约需5个月时间。这是正常的。
对已通过标准认证的企业,因为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文件有一定基础,很容易产生由计量管理部门抓一下,把文件改一改就行了的认识。实际上ISO10012标准的转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要解决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改变体系的结构,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是标准的"彻底修改";,必须要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实施转换。
5、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的重要内容,是能否按ISO10012标准建立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培训应在两个层次上进行:
(1)管理层。即计量职能部门和贯标的骨干队伍成员。贯标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内审员),日常工作的领导者或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者是培训的重点,要能真正理解标准,能识别新标准的变化,能自如地应用和不断改进完善,能结合每个部门的特点有效地贯彻实施体系文件。
(2)执行层。主要指具体从事实施和操作的人员,如一般管理人员、车间测试人员、检验人员,最主要是应理解本职工作的要求和程序,能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计量意识,加强测量过程的控制。
培训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有效性,加强规范化管理,原则上培训应进行考试,要做好培训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