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案下载,你要给邮箱啊,给你发一些觉得好的话,最好给追加点分,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
要教案下载,你要给邮箱啊,给你发一些觉得好的话,最好给追加点分,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
2007年中考)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三、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四、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初中化学说课] 四川省优质课展评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14 08:59:38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初中化学说课]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时教材位于科学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五节,计划3课时完成教学。今天我们来完成第一课时的说课。
之前已学过研究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式的读法、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那么本节开始,研究化学方程式。要学化学方程式,必须先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学生从量。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45:16 习题课说课稿(初三化学)[初中化学说课] 习题课说课稿(初三化学)上课班级:初三(10)本节主要探讨对比法解决一部分习题,让学生能掌握一些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处在初三化学期末总复习一轮刚完之际,摘取一些能用对比方法解题的习题,内容覆盖面较广。从对比解题的思路中促进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即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不同题型的解。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40:26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形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 九年级化学离子的形成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第二课时---离子的形成。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本课题的内容是离子,本课时的内容是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37:04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初中化学教材(上教版)[初中化学说课]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一、设计理念: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初中化学。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34:17 水电解装置的改进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中化学说课] 我参赛的课题是《水电解装置的改进》。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节中,课题开头就安排了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对于研究水的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实验展现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本实验的成败对帮助该课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教材中选用试管、水槽电解水的简易装。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29:28 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说课稿[初中化学说课] 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指导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是选修1≤化学与生活≥专题2的一节内容。
≤化学与生活≥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旨在通过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能源、健康等社。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07 09:26:47 《化学与环境》说课稿[初中化学说课] 《化学与环境》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这是一堂在网络环境下对化学与环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型。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达成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对“空气污染”、“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和“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三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网上浏览、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相互评价等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6-28 10:07:47 《钠的化合物》说课[初中化学说课] 钠的化合物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部分) 注意(化学式字母后数字是下标)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H2O(复分解)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 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 水通电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Ca(OH)2(化合)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②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关知识点: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 + O2 ===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 S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9.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 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 2H 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14.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 2CO2(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 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 H2+Cl2 === 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碳酸。 22.碳酸受热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关知识点: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现象:喷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喷到火上就可以灭火。 24.金属和水的反应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于非金属的反应 C +H2O === CO+ 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复分解) 。
《氧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三)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图片】液态氧气 固态氧气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总结:【板书】一、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PPT】师:研究气体物理性质通常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这几方面探究。师: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氧气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学生可能回答----液化气、---------等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你们能否通过生活先来假定这个结论!学生:化学性质活泼作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活泼还是稳定。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质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在纯氧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来一起探究。
【板书】二、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PPT】师:根据实验提纲,做演示实验。 注意:实验中不要将玻璃片拿掉;将燃着的可燃物从上至下缓缓插入集气瓶中,以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反应。
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物质膨胀,会将集气瓶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现象总结: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火焰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分组实验】师:下面各组分别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2名操作员,1名记录现象,其它是观察员。
(2)发现问题要记下来思考、讨论。师:下面实验开始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记录。
【学生合作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师:实验要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分别燃烧,和同学们共同探究现象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PPT】师:根据实验提纲结合学案上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相应的学案部分内容。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空气中:明亮的火焰,黄色火焰氧气中: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问题讨论】问题1: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学生回答----不能问题2: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吗?能不能怎么办?做实验来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总结现象: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相关部分)下面把这个化学变化表示出来【学生板书】【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板书】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板书】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问题讨论】问题3: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计是什么原因?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延伸:那么铁丝放入集气瓶后能否接触到集气瓶内壁?操作不规范,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导致集气瓶炸裂问题4:铁在空气中点不燃,如何在氧气中点燃铁丝?学生: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杆看来目的是?引导学生回答: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问题5:火柴杆点燃后什么时候伸入氧气瓶最为适合?书上面是如何要求的。
以下是本文的预览内容: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 、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 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 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 +表示两个氢离子。
22.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3.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 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4.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5.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其他口诀也可) 26.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二氧化氮NO2。 27.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28.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 氧气,占21%。 29.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0.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 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1.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淡蓝色火焰。 3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 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3.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
烟是 固体。 34.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5.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36.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7.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 )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 38.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3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0.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可用来切割玻璃。 41.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 ,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 4。
42.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3.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4.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 3。 45.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46.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47.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48.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49.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0.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 51.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2. 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53.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54.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55.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56.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57.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 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 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58.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 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59. 做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 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
实验结束时,应先 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0.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61.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2.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
二氧化碳的。
摘 要:初中化学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和启蒙课,学生通过“化学入门第一课”将会获得对化学学科、化学学习以及化学老师的第一印象,而这种印象对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故而,“化学入门第一课”的作用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绪言的主要内容是:(1)什么是化学?(2)化学有什么用?要让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初步了解化学的学习方法并不太容易。
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为此做了探索。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