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很多人都认为,指挥不过是“打打”拍子而已,合唱队不要指挥也能自己演唱。
另外,由于很多从来没有学过指挥的音乐爱好者在歌咏活动中也指挥了合唱,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指挥合唱并不困难、更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理论与技术性学习。 实际上,合唱指挥远非只是“打”拍子,指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合唱队的水平;作为一位称职的合唱指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门性的学习,并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指挥的实践中,从而发挥出指挥应有的作用。
指挥从准备乐谱、研究乐谱,到设计动作、制定排练方案过程中,有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一、理解音乐、把握作品 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是指挥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
音乐表演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不同的合唱团在演唱同一作品时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一点同指挥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有直接的关系。
要具备音乐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音乐作品需要掌握: 1、音乐基础知识 基本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音乐史等,是合唱指挥应努力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音乐理解过程中帮助你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2、音乐感觉与音乐经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感官的艺术。
无论具有多么高的音乐修养,都离不开运用音乐感来把握和理解作品。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感的作用是:通过对乐谱的视唱、视奏对该作品进行直觉的初步“设计定形”,反复的哼唱或弹奏这个初步“设计定形”,并用心去感受,往往可以把它“修正”为非常接近于实际音乐效果的音乐构思。
运用音乐经验来把握作品也很重要。音乐实践机会多的人,听得多、见得多,这对选择音乐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用。
此外,经验还能帮助指挥预见到排练中将要出现的问题,以便加以预防和找出妥善的解决方法,使排练的效率提高和顺利进行。利用音乐感和音乐经验来对音乐加以理解,往往能形成对音乐的整体和局部的全面把握。
3、其他修养 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其它姐妹艺术如:戏剧、影视、诗歌,还有指挥本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影响对音乐的理解。要想构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具有个人特征的音乐风格,没有这些修养是很难办到的。
二、音乐表达 任何一位指挥都必须具有音乐的表达能力。 在正常的情况下,指挥在排练中应主要用自己的双手动作来表明自己的音乐意图。
过多的用语言来训练合唱是不合适的,是指挥就应该用手来“说话”。要具有这种能力就应掌握: 1、合唱基本知识和技术 合唱基本知识包括:声乐发声原理、吐字原理及方法;合唱声部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合唱训练方法。
合唱基本技术是指:对人声的共鸣、吐字的基本技术的把握以及对各种音色的模仿能力和示范能力。 2、指挥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指挥的基本知识是指指挥法原理及理论。
指挥基本技术是指有起拍、击拍法、各种拍子以及力度、速度、情绪表达到收拍等指挥法的基本要素。 指挥作为合唱活动中的中心人物,把自己对作品的意境、内涵理解、音乐感受和审美要求通过手势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 把合唱队的歌唱声音提高到最佳状态,使得合唱更具艺术表现力,他是作曲家及合唱队与听众之间交流感情的钮带和相互默气的重要桥梁;是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主宰和灵魂。
关于合唱指挥的几点 -------------------------------------------------------------------------------- 2007年05月22日11:04 杨东 标签: 通过这段时间合唱训练,发现在指挥上有很大的问题。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也给学生们讲过一些关于指挥发面的知识,但是在运用上还是不够灵活。
现在就合唱指挥的一点经验总结了一下: 一、指挥的任务与要求: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指挥而且无可替代。 2)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 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二、指挥基本动作及要求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被了解,富有表现力: 1)站立时,上身要挺直,两脚自然稍分,略成丁字形,左脚可稍上前一些,要站得稳而美观,指挥过程中忌身体大幅度摇摆。
2)面部表情要丰富,眼睛要能传神,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协同一致地表达出作品内容,耳朵对音准就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及时纠正演唱发音不准的情况。 3)指挥时双臂抬起至胸前,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上与眉齐、下不低于腰部这一活动范围,挥动手臂时,要自然有力、舒展大方;手指不要伸直,手心自然保持弓形,忌两手心平行向上或向下,注意动作的中心是手腕部。
双手的动作要匀称,指挥时拍点和拍子方向要清楚,不可含糊。一般来说,双手的动作相同而挥动方向相反,右手是掌握速度和节拍的,左手是掌握表情、强弱等的,动作要灵活,富有表现力。
三、几点注意事项 1)动作的准确性应为指挥的第一要则,但反对指挥动作单调而机械地重复,缺乏生机与活力。 2)即兴发挥应慎重,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动作练习基础之上,且忌过多。
3)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
合唱指挥的标准如下:
1、身体挺直,双脚平稳,肩膀放松,双腿微微分开,给人以稳定感,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
2、指挥员的动作要适度,不能夸大,尽量减少重复动作,做到准确、精细。通常右手掌握节奏,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分工又合作。
3、根据工作内容,指挥员在处理工作的力度和动作时,应具有“重力向下,离心向外”的特点,即重拍、强拍向下、弱拍向外、轻拍向外的运动规律。手臂不要抬得太高,基本在胸前,尽量减少手臂的摆动,手腕要由手臂带动,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和手指关节要灵活,要灵活,要刚柔并济。布尔。
要掌握的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来说,命令越快,动作就越小。大臂主要用于缓慢、有力、辉煌、有力的作品。前臂根据工作强度和速度的变化,充当支点和驱动力。
4、指挥家的动作路线要有技巧和音乐性,但不能太平淡、太直接、太套路、太简单。在学习图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指挥技能。行动应该是你内心世界的补充。感情和行动是统一的。这就是所谓的“拍手”和“心满意足”。
5、指挥要善于调动每个合唱团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演员的最大潜能。他应该在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独树一帜,从而体现出最高的音乐表现意境。
6、指挥的节拍是亮节拍和暗节拍。明亮的节拍是眼睛看得见的节拍,而黑暗的节拍是心脏中“隐藏”的节拍。这种“隐藏”的节拍是根据你的感受和心跳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团成员不仅了解明亮节拍的意图,而且有意了解你黑暗节拍中的节拍点、节奏和情绪。
扩展资料:
合唱指挥的重要性:
合唱指挥是一个合唱乐队的灵魂力量。合唱指挥不仅是音乐作品的诠释者,也是音乐作品的指挥者和表演者。指挥在合唱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作品,根据作品音节快慢、语气力度强弱不断调整指挥手势,不仅使得手势动作到位,且能体现出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情感。
指挥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各个换气点和呼吸点进行精准把握,在需要转换情感的地方应通过一定的动作提示,指导演唱者转换情绪。指挥的动作要优美协调,富有观赏性,动作要适度不夸张,核心力度应控制到手腕上,身体要保持挺拔姿势,以能更好地施展力量。
另外,指挥需要充分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指挥中借助表情等辅助动作,更好地帮助演唱者诠释作品。作为一名合唱指挥,应全面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不仅对基本的乐理知识熟谙于心,且能对音乐发展史、著名音乐指挥家及代表性作品,全面予以把握,以能通过在实践中的演练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指挥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指挥家
百度百科-音乐指挥
“基础乐理”是一门技能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阅读理解音乐的记录的书面形式---乐谱,同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基础乐理这门课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原理”、“基础乐学”、“乐理基础”、“基础音乐理论”、“乐理”等。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解的是音乐的音高
“基础乐理”是一门技能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阅读理解音乐的记录的书面形式---乐谱,同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基础乐理这门课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原理”、“基础乐学”、“乐理基础”、“基础音乐理论”、“乐理”等。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解的是音乐的音高和节奏体系,及其记谱法,音高是围绕着音程、调、调式、和弦展开的。节奏包括节拍、速度、力度、切分等。乐理的学习犹如实用语法的学习,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学习的是一些实用的法则,对具体的音乐实践--演奏、欣赏---具有指导意义,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
学习“乐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具备“识谱”的能力,这好像“识字”一样,一个识字的人不是文盲,可以读书看报,一个识谱的人不是“音盲”,可“读谱奏乐”。一个从不识谱到识谱的转变过程,是盲乐教育的启蒙过程,即扫盲。中华民族是礼乐之邦、孔夫子能琴。当今大学生都应具备基本的识谱能力,可以浏览贝多芬、冼星海、黄自的作品。
学乐理的关键是建立对于音高和节奏的敏锐感受。具体说就是要有能力根据乐谱再现作品。具体说一是要能够按乐曲的节奏正确击拍,再加上每个音符的正确的音高。学习中最好有一个同学二人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比如:学习一首8小节四分之二拍的片断时,一个同学击节拍,即每小节击二拍,第一拍重,另一个同学击节奏。学习音乐时,如音程、音阶可以多多的使用钢琴或电子琴做为辅助工具。
“基础乐理”课程是学习音乐的最基础的训练,是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如和声学、对称法、作曲法、配器法、曲式学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所有学习音乐者的入门必读,无论您的目的是想从事音乐的演奏、演唱、作曲、评论,或做为音乐的业余爱好者。
学习基础乐理的关键是应用基础乐理课程内的知识。这种应用的途径是音乐活动本身,即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的活动,学习歌唱或一种乐器,比如竖笛、电子琴,吉它等,在音乐演奏、演唱中逐步掌握乐理课程的内容。具体来讲是掌握音高和节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和节奏体系,及其记谱法,音高是围绕着音程、调、调式、和弦展开的。节奏包括节拍、速度、力度、切分等。乐理的学习犹如实用语法的学习,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学习的是一些实用的法则,对具体的音乐实践--演奏、欣赏---具有指导意义,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
学习“乐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具备“识谱”的能力,这好像“识字”一样,一个识字的人不是文盲,可以读书看报,一个识谱的人不是“音盲”,可“读谱奏乐”。一个从不识谱到识谱的转变过程,是盲乐教育的启蒙过程,即扫盲。中华民族是礼乐之邦、孔夫子能琴。当今大学生都应具备基本的识谱能力,可以浏览贝多芬、冼星海、黄自的作品。
学乐理的关键是建立对于音高和节奏的敏锐感受。具体说就是要有能力根据乐谱再现作品。具体说一是要能够按乐曲的节奏正确击拍,再加上每个音符的正确的音高。学习中最好有一个同学二人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比如:学习一首8小节四分之二拍的片断时,一个同学击节拍,即每小节击二拍,第一拍重,另一个同学击节奏。学习音乐时,如音程、音阶可以多多的使用钢琴或电子琴做为辅助工具。
“基础乐理”课程是学习音乐的最基础的训练,是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如和声学、对称法、作曲法、配器法、曲式学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所有学习音乐者的入门必读,无论您的目的是想从事音乐的演奏、演唱、作曲、评论,或做为音乐的业余爱好者。
学习基础乐理的关键是应用基础乐理课程内的知识。这种应用的途径是音乐活动本身,即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的活动,学习歌唱或一种乐器,比如竖笛、电子琴,吉它等,在音乐演奏、演唱中逐步掌握乐理课程的内容。具体来讲是掌握音高和节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乐理知识,识谱,线谱为好,
2、调式、和声和弦知识:不同调式的曲子、各种和声、和弦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3、乐器法:管乐各个乐器的音色、音域、特点、适宜演奏的曲段和表现的风格及乐曲感情;
4、配器法:各种乐器按照其本身特点的互相搭配;
5、风度:指挥节拍准确、手势潇洒自如,避免僵硬
一个指挥不只是在乐队前挥舞小棒打节奏就可以的,要能在平时训练合练的时候指导队员学习和进步,指出纠正各个队员的各种错误,指导集体强弱、变换的搭配,更完整的表现乐曲的风格,并且也要处好和队员之间的关系。
乐理基本知识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 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 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
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
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
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现代小音阶"四 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
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
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
度数相 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
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 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 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 (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弱)等。
26: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
现代派作 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 (asymmetric 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
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