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1.宇宙的基本知识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地位: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中心天体:太阳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 ◆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5.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地球自传的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二 地方时产生(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7.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即自西向东)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的作用: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第1页 黄赤交角的大小:23°26〃画图注意:画出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重点:问题探究: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太阳公转轨道面之间的斜交存在夹角,太阳的回归运动是在黄赤交角之间进行的,在两条回归线之间出现了太阳的直射现象,所以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有了四季和五带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为0的影响:也就意味太阳徘徊在赤道,全球毫无温度带而言,四季的变化是反映在温度的变化(四季变化的作用),既然任何一个地方的全年温度不变,那么四季也不会变了。同样在全球任意地方的最低太阳高度角全年大于0,也就无极昼极夜现象了。
又因为地球存在黄赤交角时,每到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太阳停留在赤道上),既然太阳永远停留在赤道上,那么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黄赤交角变大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
(也就是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了,而温带范围变小了) 黄赤交角变小的影响: 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变化的原因:南回归线北移,北回归线南移,北极圈北移,南极圈南移 (北极圈的纬度+北回归线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90度)8、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以及12月22日前后) ②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夏至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第2页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
1、宇宙中基本天体指恒星和星云,因为宇宙的大多数天体都是在这两种天体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演化而成的,夜晚的满天繁星主要是恒星。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既可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级别由高至低可以分为:(1)最高级:整个宇宙既总星系;(2)第二级:银河系与河外星系;(3)第三级:恒星系(如太阳系);(4)第四级:行星系(如地月系)。其中第一级和第二级无法确定某一个具体的天体是中心天体,第三、四级中心天体是指系统内天体共同绕转的那个天体,如太阳系中的太阳、地月系中的地球。不包含太阳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可以理解成就是宇宙。3、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外部结构自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光球中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色球中有耀斑、日珥,日冕中有太阳风。太阳活动的标志主要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其周期相同,大约都是11年。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4、中学地理中涉及的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太阳系中均有,不包括的太多了,如星云。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主要指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八大行星分类有多种,中学地理教材中就涉及了一种划分,即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周期等既有与行星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异于行星的地方,例如其轨道的偏心率过小、轨道与其它大行星轨道相交等,因此最终将其列为矮行星,排除在大行星之外。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 和 木星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适宜的温度 、大气层 、液态水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第一课时 知识点回顾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进入环月轨道,进行探索研究。据此回答下题。
1.嫦娥一号发射时,伦敦的区时是 A.2时05分 B.10时05分 C.12时05分 D.20时05分2、假如一艘轮船在1月25日12点开始穿越1800经线,10分钟后,时间不可能是 A. 24日12点10分 B. 25日12点10分 C. 26日12点10分 D. 25日11点50分3、12月22日时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A.悉尼 B.漠河 C.巴西利亚 D.广州4、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的方向左偏,在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20°N C.南回归线 D.赤道5、形成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太阳回归运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6、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寒带范围缩小 B.温带范围扩大 C.温带范围缩小 D.热带范围缩小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7-8题7.则该地的经度 A.123.5ºE B.112.5ºE C.127.5ºE D.135ºE8.此时的季节是 A.冬季 B.夏季 C.春分 D.秋分 如图1, 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 D、C分别为100°E与南北极圈的交点,读图完成9题 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 A.3时20分 B.10时40分 C.13时20分 D.22时40分 图19、D地位于B地的 A. 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北方向 D.东北或西北方向10、右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间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 D.3时30分 如下图,完成11-12题11.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西北 C.正西 D.东南12.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为 A.5000km B.10000km C.2500km D.3000km 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据此回答13题:13.最后此人位于: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西北 D.出发点以东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14、2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右图中,所示半球为白昼,据此完成15-16题15.图示日期为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16.若此图为西半球示意图,则北京时间为 A.3时20分 B.8时40分 C.15时20分 D.20时40分17、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 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18、下面各图,中心是极点,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
当阴影区为3月21日、北京为3月22 日凌晨6点时,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式回答19-20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②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19、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20、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3—7),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此回答21题。21. 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5° C.66°34′ D.55° 读汕头周边地区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
(图3)1.a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
地理高一期末考(必修1)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40小题) (一)基础过关(每题1分,共9分) 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白云 C.轮廓模糊的星云 D.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2.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液态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 B.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 C.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D.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3.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4.水循环的最主要的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5.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 A.蒸发和凝结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输送 6.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地下水 D.潜水、承压水、冰川 7.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多 C.夏秋少,南部少 D.冬春少,西部少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②影响海岸线地形 ③给沿岸带来风暴潮 ④能加快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将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 A.花岗岩、岩浆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砂岩 C.砾岩、大理岩、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能力考察(每小题1分,共22分) 10.如图,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西飞行,左侧是 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叙述正确( ) 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D.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1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数据回答11—13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 13.此时的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下面(图1)中的……………………………………(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 图1 ) ( 图2 ) 14.读右上(图2)“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15—16题。
15此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16.此现象明显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 ) 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强烈干扰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8.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9.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图中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字母“A” B.大气的反射作用—图中字母“D” C.大气的吸收作用—图中字母“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图中字母“C” 20.读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21—22题。
地点 纬度 经度 高度 ① 22°N 116°E 1500—2000米 ② 42°N 118°E 600—1000米 ③ 41°N 90°E 2200——2600米 21.造成①②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2.造成②③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3.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4—25题。
24.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26—28题。 26.属于“向斜成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下列山脉或山地的成因与山地①的成因不同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华山 C.泰山 D.庐山 28.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一般应选择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比较图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