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
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新 课标第 一 网 四、具体复习安排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1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
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4课时)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
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
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
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
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应在课堂教学气氛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并形成知识技能。
实施新课程以后,许多教师都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也就是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这是在实施新课程几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结合这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经历,谈谈我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关键词】 含义 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一、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会反思,相应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所以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是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标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有效的数学教学更应体现数学的本质,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为核心,强调对更多学生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的关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应充分体现数学味道,以智力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已有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很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实施教学,设计和创设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中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对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互动”。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及时用微小的动作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使他们产生被重视、被关注感,以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使活泼的学生更自信,令内向的学生更大胆,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创设丰富的课堂内容,精美的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而,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所以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才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前设计好教学的内容及流程,既要考虑学情,又要考虑活动的有效性,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习兴趣。
因而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如下准备:1、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
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
如: 在“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圆的一条切线的性质、两条平行切线的性质,然后提出两条相交的切线会有什么性质呢?然后再进一步追问(图片展示实际问题):如何用一把直角角尺测量一圆柱横截面半径呢?所以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钻研教材教材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活动平台上展开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思考,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随着学习的加深,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难学,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数学,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
有的教学情境与生活紧密联系,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例如在传授求圆锥的侧面积时,很多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因而可以采用一些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进行教学,我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拿了一个学生最熟悉的冰淇淋的外。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第一章
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步骤
一、精心了解学生
学情,就是学生自身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
学情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
1、细查学生的已知
了解学生是准备上课的前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
2、详备学生的差异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觉得学有所获。
3、着重研究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路径。
4、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都有成为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的愿望。因此,教学生必须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教师先练后评,先探究后点拨,让学生有思考和感悟的机会,并获得成功享有成就感。
5、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
尊重学生见解,尊重学生的选择。用智慧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创造”和发明。
二、精品教师自己的心理准备
“我准备好了吗?”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走上讲台前的一次心里对话,这同时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自己的心理准备。
1、要有能上好课的自信心理准备
认真备课,写好详细教案。相信自己能上好课。
2、课堂上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
透彻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明晰而又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应达到:简洁、明确、丰富形象、合乎逻辑,语言悦耳、语调清晰、节奏鲜明,避免语病。教育方式得当,身教重于言教。
3、满怀热情的心理准备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情绪,就必须提高课堂的讲授质量,提高讲授的艺术性。
教师的激情来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1)情景一、情景五是负责任的表现;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a.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b.我做事我负责。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如果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害,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即使与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 ,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一本好书,往往会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首先要给孩子们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例如,我们学校就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特点,为孩子们推荐中外优秀的课外阅读。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1、精读和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2、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3、读与背。
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有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他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二)学会阅读评价,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的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过程的最优化,通过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回顾,检查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来确定自己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否把握,对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思路能否理解,对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方法能否领会,它是考查学生阅读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活动。
1、评价主体多层。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决定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多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可以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数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
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对新知识的摄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墨守成规的阅读方法极不适应社会发展,要学会快速阅读。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默读。在美国有关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是十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有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
三、设计多样活动,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汇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1、办班级图书角。
结合本班实际办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节约制度。2、建立读书兴趣小组。
组织在课外阅读中取得效果较好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以此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同学,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3、结合读课外书活动,进行各种交流活动。
课外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使专题性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汇。在我班,我结合课外阅读活动,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每个学期确定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推荐好书、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主题演讲。
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并及时总结,给予恰当评价,评出班级“小小故事大王”“我是小小演讲家”“好书推荐大使”。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兴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让孩子们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
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素养的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 1 引言 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要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就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二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三是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除精通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2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2.1 热爱教育,甘作铺垫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有甘作铺垫、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捧着一颗心来,不 带半根草去”,献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2.2 严格要求,真诚关爱学生的师德情感 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育学生的先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力量的发挥和“亲其师、信其道”目标的实现,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应是公正、适度、合理、科学的,要遵循“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做到爱而有“格”、严而有“度”。 2.3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安全、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3 崇高的伦理道德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肩负着帮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的职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传统道德伦理相悖的现象。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法规等社会问题,能够评价和识别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 渊博的知识结构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4.1 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极快,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思想作指导,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4.2 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水平是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学生可以学到哪些本领、增长哪些知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自身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5 良好的信息素养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既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5.1 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5.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5.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 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5.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 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
何勇(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初级中学校 古蔺 646500) 一、走出认识误区,走进学生心灵 我们都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我们几乎都是以成绩来界定薄弱班级的,这就使得我们常常看不到他们的优点,甚至优点也成了缺点,如薄弱班级的“好动”可能被认为“混乱”,优秀班级的“好动”则可能被视作“聪明”。
对同样的问题,我们因为成绩的缘故不能一视同仁地看待,这不只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拉开了师生情感的距离,而且使得我们的工作难以开展。可以说,学校和班主任不走出这种认识的误区,就不可能抓好薄弱班级。
除了认识需要澄清外,还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入了解学生,弄清他们在想什么,从而找准薄弱的根源,才有可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否则“盲人骑瞎马”,事情将变得更糟。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需要,这就是进步的源泉、荣誉的源泉。
只要你真诚地和学生交心,你将会欣喜地感受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心渴望”,这也就是薄弱班级能够转化的原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充满信心地接纳薄弱班级。
二、以赞美消除对立,以宽容进行感化 一般来说,薄弱班级的学生长期受冷落、遭责难,比一般学生更敏感、更脆弱,因此极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消除薄弱班级学生和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是抓好薄弱班级的关键。
赞美和宽容是最好的方法。薄弱班级的学生或许会对别的班级受到的表扬“不屑一顾”,但在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老师、家长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给予赞美。
它可以融洽关系,消除对立,甚至催人向上。要会赞扬,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1)善于发现薄弱班级学生的闪光点;(2)挖掘不明显的优点予以赞扬。
我们还要避免新的对立情绪的产生,特别是薄弱班级的学生,问题比较多,对缺点的改正也可能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一方面,不要出现反复就感到“无可救药”,另一方面,不能一出问题就“严刑重罚”。
而应多些耐心,多些宽容。三、充分信任学生,指导自我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薄弱班级的学生之所以容易和老师对立,是由于其人格尊严,或者说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公平的认可。
薄弱班级的学生学习不行,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表现自己,而我们又没能客观地给予重视和认可,于是他们只好通过违反纪律等异常表现来显示自己的存在了。如果能适当加以引导,他们完全可以向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抓好薄弱班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班主任如果通过“严管”、“高压”取得“好转”,必将造成表面服从,内在逆反,当面服从,背后逆反的恶果。这样做,反而会把他们推得离我们更远。
薄弱班级的形成有其过程,改进起来也有个过程,我们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尊重,让他感到“自尊”,感到他的“分量”。当然,管理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应该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把纪律要求、学习要求通过自我管理化为学生内心的自觉。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既能获得同学支持和拥护,又具有内在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强有力的自我管理体制。
2、通过班、团干部组织学生订立“班级公约”,每月各组轮流推举一位同学担任执行班长,督促《公约》的执行。3、违反《公约》,一般由班、团干部,会同违反者,主要是违反者自己拿出处理意见,引导学生“自省”。
4、设立建议簿,并要求班、团干部及时处理后通报班主任。核心是承认学生的“自我”,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争取学生,从而有利于展开其他工作,达到抓好薄弱班级的目的。
四、消除自卑情绪,激发成功欲望 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的需要,薄弱班级的学生也有成功的欲望。但这种欲望被自卑压在心底,常表现为对成功不屑一顾。
要抓好薄弱班级,就必须消除自卑感,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摸清产生自卑的原因。
只有摸清了原因,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2、引导认识自卑的危害。
自卑心理人人都有,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被自卑压倒的人,不能展示自己,也就失去了成才的机会,而能克服自卑的人,将成就伟业。
3、帮助消除自卑。不提过高要求,不求完美。
正视缺陷和不足,正视失败和苦难。消除了自卑情绪,也就树起了成功的信心。
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观察分析,我发现薄弱班级学生之所以成绩很差,一般来说不在于“智力”不够,而在于“努力”不够,而且薄弱班级学生往往在文娱、体育、见闻等方面强于一般的学生。
我们可以积极和科任老师联系,降低要求,放宽尺度,努力营造“苦学”、“勤学”的氛围,一方面扬其“长”,一方面宽其“短”,树立其信心,激发其成功的欲望。五、强化预见意识,提防信心受挫 薄弱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很差,而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绩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他们遇到的困难比一般学生多得多,以至于当他们信心被鼓起来之后,其愈努力,受挫愈多,而且分数、位次还可能下降,这势必挫伤积极性,使我们前功尽弃。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预见性,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3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