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对动物保健或提高生产性能 的物质,称为兽用中药。
中药大部分取自天然的植物、动物及矿物, 有少部分为加工产品,所以中药又称中草药或天然药。中药的运用, 以临床实践为基础。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总结 出中药的特性有四气、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
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和凉,温和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一般说来,寒性凉性的药物, 都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等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热性温性的 药物,多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常用于阴证、寒证。
五味,是^^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辛味 的药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能,甘味药具有补益、和中的功 能,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功能,苦味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泻下的功能,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的功能。
此外,还另列一 淡味药,淡味药接近于甘味,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用中药防治疾病,一般是根据病情把多种药物匹配起来应用 (称为配伍),这种把若干药物根据一定配伍原则组成的制剂,称为 方剂,也称药方。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但它不是药物的随意拼凑, 而是以治法为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一定的原则搭配而成的。 古人将制方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君(主)、臣(辅)、佐、使”。
中药的用量依药物本身的性质及动物种类、大小、体质与病情、气候等因素酌定,对猪来说,以体重50千克为例,普通药通常10 克左右,大苦、大寒、大辛、大热药一般3克左右,有毒性的药更 应量少慎用。 一般猪用方剂,每剂总量50克左右。
中药的分类与中药方剂的分类大致相同,主要是根据其功能分 类。中兽医用药用方,有一些是移用于中医用药用方,猪的用药用 方不少是参考马、牛等大动物的方药,也有一些是从猪病治疗临床 经验总结出来的。
本节分以下几类介绍防治猪病时常用的各类主要 中药和部分传统成方制剂及经验药方,供读者临床选用或作为加减 化裁的基础方。
,中医、中西结合、针灸推拿等专业的本科生方剂学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补考人数和重修人数均有上升趋势.笔者对这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有轻基础、重临床思想,二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状况,谈谈本人对学好方剂学的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好方剂学的意义笔者在与学生交谈中得知:部分学生认为,方剂学学好与否并不重要,只要掌握几首基础方剂,在临床上什么病都可以在这几首方的基础上凭临床经验加减治疗即可.这种重临床、轻基础的思想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要想学好方剂学,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学好方剂学的意义.。
吴文正公序医方序成,有以一药治一病者,乃本草也。
以数药治一病者,医方也。医方祖于本草,而其合数药为一方也,大抵处方要在合宜而用,不可务取品味,数多过制,越此反为不效矣。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逐一从头说与君。
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
苦参丹参并前药,一见藜芦便杀人。
白及白蔹并半夏,瓜萎贝母五般真,
莫见乌头与乌喙,逢之一反疾如神。
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已上反甘草,
若还吐蛊用翻肠,寻常犯之都不好。
蜜蜡莫与葱根睹,石决明休见云母。
藜芦莫与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死。
十九畏:
硫磺元是火之精,朴硝一见更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蹊跷,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要精微。
妊娠禁服:
(虫元)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以蜈蚣,
三棱代赭羌花射,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都不中。
中药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 比较简洁明了。
中药配伍分君、臣、佐、使,以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为主要参考。
方剂记忆教学法1 背诵方歌,重点记忆现今方剂学教材所选的正、附方剂近四百首,每首方剂由哪些药物组成,具有什么作用,主治哪些病证等基本内容,都应该要求学生熟悉或掌握,这是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
的确,如果孤立地去记忆并掌握这些内容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前辈医家们为了方便记忆,将方剂的重点内容提炼压缩,并用歌诀的形式编写成方歌,如麻黄汤的方歌是:“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该方歌只用四句话,就囊括了方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主症等主要内容。方歌是中医传统的记忆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方剂学教学大纲对教材中要求掌握或熟悉的一百五十多首方剂,明确规定要背诵方歌。为此,笔者第一次上课就要求学生自备一个袖珍小本子,将已学过的方剂歌诀抄在上面,晨起或利用零碎时间背上几首,在背诵新方歌前,必须先背旧方歌,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背诀要做到一章一节地背,学到哪里抄到哪里背到哪里,有些同学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深有体会,觉得尽管书后附有方歌或有专门印刷的方歌小册子,但“手抄本”更亲切,印象深。
我经常告诫学生:年轻时记忆力强,背熟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要求他们趁年轻时多背诵,反复背诵,每次上课前都要检查督促,并定期在课堂上默写方歌。好多经过见、实习的同学都感受到了当时上方剂课时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要背熟方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熟练而准确地背诵方歌,临床用方才可能得心应手。
2 衍化延伸,扩展记忆这种方法是将部分基础方衍化出的系列方或通过适当加减而变成的类方进行纵横梳理、总结延伸,有机地联系,触类旁通,以扩展记忆。例如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其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用是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若加陈皮名异功散,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功兼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功兼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四君子汤除可衍化出如上所述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附方外,还可衍化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正方。有时其药味组成仅相差一味而功用就大不相同,归类也不一样,如四君子汤去佐药茯苓加干姜为君名理中丸,归在温里剂,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去君药人参加桂枝为臣名苓桂术甘汤,功用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此方属于祛湿剂中的温化寒湿剂。
其它如健脾丸、枳实消痞丸、布袋丸、八珍汤等方都可以说是四君子汤的衍化方。笔者体会到重点掌握这类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以后,通过扩展,就容易记住更多相关联的方剂。
3 理解贯通,加深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方剂的组成、方义、用法用量、功用(治法)、主治证等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只有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才能加深记忆。例如寒下剂的大承气汤,组成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软坚润燥,以除燥坚;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其煎服方法为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且厚朴用量倍于大黄,故泻下与行气并重,攻下力最峻,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热结重证,为峻下剂;而小承气汤则不用芒硝,厚朴用量为大黄之半,且三物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轻,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热结轻证,为轻下剂;调胃承气汤不用枳实、厚朴,芒硝溶服,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缓,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热结证,为缓下剂。
这就从组成、用量、煎法等的变化来理解和推断其功用及主治证的差异。再如药味较多的独活寄生汤,相关内容比较难记,但根据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可从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入手。
该方主治久痹证,其病因病机特点是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故治疗(即功用)既要祛风湿,止痹痛,又要益肝肾,补气血。在理解其病因、病机、立法之后,再分析其组成药物和方义:方名上的两药独活和桑寄生,既祛风湿,又益肝肾;秦艽、防风、细辛、桂心助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温经散寒;牛膝、杜仲助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四物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四君子汤(去白术)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
同学们觉得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方剂进行这样的分析、推导、贯通,不但容易记,而且印象深,记得牢,可谓终生难忘。4 抓住要点,巧妙记忆中医方剂要掌握记忆的内容较多,如何熟记也得有个技巧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窍门。
例如在讲解方剂的功用时,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记住方剂的分类,在明确共性的基础上,再抓住一些知识要点区别其个性。以理血剂中活血祛淤的方剂为例,其共性都有活血祛淤作用,而桃核承气汤中因含有调胃承气汤,组成中有大黄和芒硝,故兼下淤泻热作用,因主药桃核,祛淤作用较强,故有的教材称。
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小猪每次5 ~ 10毫升,大猪每次 20〜40毫并,肌肉注射,每日1 ~2次。
方2:复方大青叶注射液,]0~ 1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 2次。方3:复方柴胡注射液,小猪每次2 ~ 3毫升,中猪5 ~ 10毫升, 大猪15 ~20毫升,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2日;同时用 金银花50克、菊花30克,共煎1000毫升分早晚两次灌服(体重50 千克以下减半)。
。方4:柴胡6克,防风18克,藁本12克,茯苓皮12克,枳壳 12克,陈皮18克,薄荷18克,菊花15克,紫苏16克,生姜为引, 煎服。
夂方5: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牛蒡子、陈皮、甘草各 10 ~ 15克,煎服。方谷子250克、浮萍150克、黄蒿200克研末,凉开水冲 服;或生姜15克、大葱30克、炒盐10克,水煎服3方7: 10复方氨基比林液5 ~ 20毫升,30安乃近液5〜10毫 升肌注,每日1 ~2次;或阿司匹林2 ~5克内服,每日2次。
上述 各方供选用或连用。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方名育阴汤加减。
组成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 出处翟明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结不舒。 治法软坚散结,疏肝解郁,养血和血。
方名平复饮加味。 组成生牡蛎20克,昆布25克,海藻25克,夏枯草25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允中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名二陈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露祥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阴虚火旺,痰热郁结,腠理不固。 治法滋阴泻火,益气散结。
方名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 组成当归9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黄连6克,黄芩9克,黄柏6克,黄芪15克,浙贝母9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浮小麦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次青方。
首先要掌握中草药的基本知识,性味,归经等。具备中医辩证的能力 。
分清主症是什么?兼症是什么?然后确定处方的立法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开始组方。
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参考资料来源于(搜狗百科)。
需要准备的是要掌握药性。掌握一些常用的方剂(如汤头歌)。
需要注意的是:配伍的原则,和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妊娠禁忌等包括的药物。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