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前期主要是教材(教材上没有的可以利用网络,如常识部分 ),后期以真题为主,结合教材。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和薄弱的部分,严格把握时间,从而在考试时节约时间
申论:主要是时政和热点方面的材料,推荐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和《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经济允许的可以订阅,也可以在网上下载,航博公考网上就可以下载的,是word 版,很方便。尽量多背一些范文,吸取精华,掌握答题要领。前3题都是采点给分的,要分条作答;大作文一定要紧扣题目。
《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人文、科技、生活常识、时事热点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题型方面主要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有的省也有主观题,包括公文改错、法律方面的应用等。内容主要是考哲学、法律、公文写作等。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考试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综合基础知识里面也会包含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故乡。科举考试创始于隋,完备于唐,废止于清。在存续1300年的历史进程中,考试制度不断丰富发展,瓜瓞绵绵,根深叶茂,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对于民族的繁盛、文化科学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选贤任能都是功不可没的。同时,也对推进世界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英国学者说的,“考试是中国发明的,它将和火药与印刷术一样,使欧洲国家发生另一次的大变化”(引自邓嗣和著《中国考试制度史》附录)。英国学者所说的“另一次的大变化”,是指英国学习借鉴中国科举经验,颁发《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推行考试录用制度,首创了现代文官制度即公务制度,并被欧洲以及世界各国所效仿。
公务员考试录用是考试制度历史的回归和发展。无论是指导思想、考试内涵和方式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语。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开阔了选人用人的视野,给社会上有知识、有能力、愿成为公务员的人提供了在平等的基础上凭真才实学竞争的机会,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从而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创造了条件。坚持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将选人用人置于社会、'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从机制和制度上防止进人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坚持鼓励进取、奋发向上的机制,引导青年认真学习、勇于进取,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一种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风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选人用人的方法,尽力克服科举制度中存在的“朝有幸进之臣,野有抑郁之士”的现象,力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才适用,促进全社会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共基础知识简单点说就是行测中的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的具体描述是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要单独将公共基础知识进行考察,而公务员考试只是行测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建议你在购买图书的时候还是购买单独的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用书。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