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zncjzfdxf 1.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判断形式的逻辑变项是_______.2.从定义的结构来看,在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判断”是______,”“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______,“思维形式”是_________.3.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都是前提_____结论的推理,它们都是_____性推理。
4.思维的形式由______和_____构成。5.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_______.6.由p→非q为假,可知p为______q为_______.7.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________、_____还是____。
8.真言命题的______和______通称为词项。9.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_______.10.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都不当记者”整理成I命题,则其谓项是_____。
11.如果SOP为假,则S与P的外延间具有_______和________关系。12.证明是根据已知为________的命题,来确定某一个命题________的思维形式。
13.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14.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15.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16.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22。.。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
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由满6向空5倒,剩1升,把这1升倒5里,然后6剩满,倒到5里面,由于5里面有1升水,因此6只能向5倒4升水,然后将6剩余的2升,倒入空的5里面,再灌满6向5里倒3升,剩余3升。【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
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
"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
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设杯子编号为ABCDEF,ABC为满,DEF为空,把B中的水倒进E中即可。【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
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
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小林在轮到自己且小黄没死的条件下必杀黄,再跟菜鸟李单挑。
所以黄在林没死的情况下必打林,否则自己必死。小李经过计算比较(过程略),会决定自己先打小林。
于是经计算,小李有873/2600≈33.6%的生机;小黄有109/260≈41.9%的生机;小林有24.5%的生机。哦,这样,那小李的第一枪会朝天开,以后当然是打敌人,谁活着打谁;小黄一如既往先打林,小林还是先干掉黄,冤家路窄啊!最后李,黄,林存活率约38:27:35;菜鸟活下来抱得美人归的几率大。
李先放一空枪(如果合伙干中林,自己最吃亏)黄会选林打一枪(如不打林,自己肯定先玩完了)林会选黄打一枪(毕竟它命中率高)李黄对决0.3:0.280.4可能性李林对决0.3:0.60.6可能性成功率0.73 李和黄打林李黄对决0.3:0.40.7*0.4可能性李林对决0.3:0.7*0.6*0.70.7*0.6可能性成功率0.64 【4】一间囚房里关押着两个犯人。每天监狱都会为这间囚房提供一罐汤,让这两个犯人自己来分。
起初,这两个人经常会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总是有人认为对方的汤比自己的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个人分汤,让另一个人先选。
于是争端就这么解决了。可是,现在这间囚房里又加进来一个新犯人,现在是三个人来分汤。
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方法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和平。该怎么办呢?按:心理问题,不是逻辑问题 是让甲分汤,分好后由乙和丙按任意顺序给自己挑汤,剩余一碗留给甲。
这样乙和丙两人的总和肯定是他们两人可拿到的最大。然后将他们两人的汤混合之后再按两人的方法再次分汤。
【5】在一张长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硬币。这些硬币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内,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叠;当再多放一个硬币而它的圆心在桌面内时,新放的硬币便必定与原先某些硬币重叠。
请证明整个桌面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要想让新放的硬币不与原先的硬币重叠,两个硬币的圆心距必须大于直径。
也就是说,对于桌面上任意一点,到最近的圆心的距离都小于2,所以,整个桌面可以用n个半径为2的硬币覆盖。把桌面和硬币的尺度都缩小一倍,那么,长、宽各是原桌面一半的小桌面,就可以用n个半径为1的硬币覆盖。
那么,把原来的桌子分割成相等的4块小桌子,那么每块小桌子都可以用n个半径为1的硬币覆盖,因此,整个桌面就可以用4n个半径为1的硬币覆盖。【6】 某城市发生了一起汽车撞人逃跑事件,该城市只有两种颜色的车,蓝15%绿85%,事发时有一个人在现场看见了,他指证是蓝车,但是根据专家在现场分析,当时那种条件能看正确的可能性是80%那么,肇事的车是蓝车的概率到底是多少?15%*80%/(85%*20%+15%*80%) 【7】 有一人有240公斤水,他想运往干旱地区赚钱。
他每次最多携带60公斤,并且每前进一公里须耗水1公斤(均匀耗水)。假设水的价格在出发地为0,以后,与运输路程成正比,(即在10公里处为10元/公斤,在20公里处为20元/公斤。
),又假设他必须安全返回,请问,他最多可赚多少钱?f(x)=(60-2x)*x,当x=15时,有最大值450。
450*4 【8】 现在共有100匹马跟100块石头,马分3种,大型马;中型马跟小型马。其中一匹大马一次可以驮3块石头,中型马可以驮2块,而小型马2头可以驮一块石头。
问需要多少匹大马,中型马跟小型马?(问题的关键是刚好必须是用完100匹马)6种结果 【9】1=5,2=15,3=215,4=2145那么5=?因为1=5,所以5=1. 【10】 有2n个人排队进电影院,票价是50美分。在这2n个人当中,其中n个人只有50美分,另外n个人有1美元(纸票子)。
愚蠢的电影院开始卖票时1分钱也没有。问:有多少种排队方法使得每当一个拥有1美元买票时,电影院都有50美分找钱 注:1美元=100美分拥有1美元的人,拥有的是纸币,没法破成2个50美分 本题可用。
这些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你没有及时看到?现在再给你重发一下。
一、是非题1、对2、错3、对4、错5、错6、错7、错8、错9、错10、对二、双项选择题1、AE2、BD三、运用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下列个体中有无逻辑错误?若有,是什么逻辑错误?1、甲同时肯定了相互矛盾的两种思想,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乙同时否定了相互矛盾的两种思想,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2、甲同时肯定了相互否定的两种思想,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乙没有错误。
3、在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中国人”的内涵与外延均不同,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四、简答题1、剩余法的公式:复合情况(A、B、C、D)是被研究现象(a、b、c、d)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 所以,D是d的原因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剩余法的例子: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运行的轨道不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
经过观察分析,知道其他几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偏离则原因不明。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是由相关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知其中的几方面偏离是由另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另一个未知的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来有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剩余法的明显运用。就这个例子来说,复合现象指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处偏离(设为甲、乙、丙、丁四处偏离),复合原因指各行星对天王星的引力(设为A、B、C、D四颗行星),通过观察,已经知道偏离甲由行星A所引起,偏离乙由行星B所引起,偏离丙由行星C所引起。
那么剩下的部分,即偏离丁必为未知行星D所引起。2、假说就是人们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事物或规律性所提出的一个假定性解释。
如:《谁杀死了拿破仑?》一书在法国出版,引起了很大轰动。根据历史记载,拿破仑是1821年5月5日,死于被流亡的圣赫勒挪岛,死因为胃癌。
本书的作者却认为拿破仑并非死于疾病,而死于谋杀。作出这一判断的人是一名瑞典牙医,他在1955年阅读当年看守拿破仑的人所写的《回忆录》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拿破仑在最后那段时间患脱毛症,除头发以外,全身汗毛脱光,牙龈露出齿根,双脚浮肿,心脏激跳。
这位医生认为这些都是砒霜引起的副作用。由此作出了拿破仑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死于谋杀的新解释。
这也是一种假说。任何一个假说都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假说是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的。
前面关于拿破仑死因的假说,便是以科学知识为依据,经过推理分析才提出来的。光有事实材料,没有一定科学知识,不运用推理,不可能形成假说。
(2)假说带有推测的性质。任何假说都是对未知的现象或规律性的猜想,尚未达到确信可靠的程度,还有待于检验,甚至还有可能被推翻。
因此,科学的假说与确已证实的科学理论是不同的。只有经过了检验,得到了证实,假说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科学理论。
3、推理性是不正确。该推理形式为:((p→q)∧q)→p,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4、结论必然为O判断。因为E判断为大前提,根据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然为否定的规则,结论必然是否定的,或者是E,或者是O;I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只能为特称的规则,结论只能为单称判断,或者是I,或者是O。
综合大小前提的组合,只能得出O判断为结论。五、举例简述类比推理在现实中的运用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它能够帮助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类比推理也有它的弱点,就是它的结论不必然可靠。
为了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要求人们在运用这种推理时,要尽量可能地保证它们的共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有本质的联系。只有做到了这些,结论才有较大的可靠性。
例如:我们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这就是类比推理的应用。六、分析题1、(1)求同法(契合法) 摩擦的对象不相同,场合不相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摩擦后都生热,于是可以认定:摩擦是生热的原因。 这就是运用求同法,推出了生热的原因。
公式: 先行情况——现象 ①ABC———a ②ADE———a ③AFG———a —————————— ∴A是a的原因。(2)求异法(差异法) 两个相同的对象,各种情况都一样,其中一个摩擦,结果生热,另一个不摩擦,结果不生热,于是可以。
这些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你没有及时看到?现在再给你重发一下。
一、是非题1、对2、错3、对4、错5、错6、错7、错8、错9、错10、对二、双项选择题1、AE2、BD三、运用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下列个体中有无逻辑错误?若有,是什么逻辑错误?1、甲同时肯定了相互矛盾的两种思想,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乙同时否定了相互矛盾的两种思想,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2、甲同时肯定了相互否定的两种思想,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乙没有错误。
3、在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中国人”的内涵与外延均不同,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四、简答题1、剩余法的公式:复合情况(A、B、C、D)是被研究现象(a、b、c、d)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 所以,D是d的原因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剩余法的例子: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运行的轨道不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
经过观察分析,知道其他几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另一方面的偏离则原因不明。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是由相关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知其中的几方面偏离是由另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另一个未知的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来有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剩余法的明显运用。就这个例子来说,复合现象指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处偏离(设为甲、乙、丙、丁四处偏离),复合原因指各行星对天王星的引力(设为A、B、C、D四颗行星),通过观察,已经知道偏离甲由行星A所引起,偏离乙由行星B所引起,偏离丙由行星C所引起。
那么剩下的部分,即偏离丁必为未知行星D所引起。2、假说就是人们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事物或规律性所提出的一个假定性解释。
如:《谁杀死了拿破仑?》一书在法国出版,引起了很大轰动。根据历史记载,拿破仑是1821年5月5日,死于被流亡的圣赫勒挪岛,死因为胃癌。
本书的作者却认为拿破仑并非死于疾病,而死于谋杀。作出这一判断的人是一名瑞典牙医,他在1955年阅读当年看守拿破仑的人所写的《回忆录》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拿破仑在最后那段时间患脱毛症,除头发以外,全身汗毛脱光,牙龈露出齿根,双脚浮肿,心脏激跳。
这位医生认为这些都是砒霜引起的副作用。由此作出了拿破仑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死于谋杀的新解释。
这也是一种假说。任何一个假说都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假说是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的。
前面关于拿破仑死因的假说,便是以科学知识为依据,经过推理分析才提出来的。光有事实材料,没有一定科学知识,不运用推理,不可能形成假说。
(2)假说带有推测的性质。任何假说都是对未知的现象或规律性的猜想,尚未达到确信可靠的程度,还有待于检验,甚至还有可能被推翻。
因此,科学的假说与确已证实的科学理论是不同的。只有经过了检验,得到了证实,假说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科学理论。
3、推理性是不正确。该推理形式为:((p→q)∧q)→p,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4、结论必然为O判断。因为E判断为大前提,根据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然为否定的规则,结论必然是否定的,或者是E,或者是O;I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只能为特称的规则,结论只能为单称判断,或者是I,或者是O。
综合大小前提的组合,只能得出O判断为结论。五、举例简述类比推理在现实中的运用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它能够帮助人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类比推理也有它的弱点,就是它的结论不必然可靠。
为了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要求人们在运用这种推理时,要尽量可能地保证它们的共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有本质的联系。只有做到了这些,结论才有较大的可靠性。
例如:我们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这就是类比推理的应用。六、分析题1、(1)求同法(契合法) 摩擦的对象不相同,场合不相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摩擦后都生热,于是可以认定:摩擦是生热的原因。 这就是运用求同法,推出了生热的原因。
公式: 先行情况——现象 ①ABC———a ②ADE———a ③AFG———a —————————— ∴A是a的原因。(2)求异法(差异法) 两个相同的对象,各种情况都一样,其中一个摩擦,结果生热,另一个不摩擦,结果不生。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E.循环论证
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是徒劳。
解析 题干中改革家的犯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倒置",选项D也犯了同样错误。
(1)可以用逻辑矛盾来解题。
假设A说的是真话,那么B说的是假话,D说的是假话,都没有矛盾。而C说的(A→B,箭头由右侧指向左侧) ,除非A,否则B的意思是一般情况都是B,只有A出现的情况下是A。除非A干了,否则就是B没有干。这句话肯定是假话,那么就与假设矛盾,所以,A说的不是真话——可能是A作案,也可能是B没作案。
假设B说了真话,那么盗窃犯就是A或D,假如A是盗窃犯,此时,A说的就是假话;C和D说的就有可能是真话,与题目不符。假如D是盗窃犯,那么A、D说的都是假话,C说的是真话,也不符。所以B说的也是假话——C就是盗窃犯。
假设C说的是真话,那么再推出矛盾……
假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