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册第39——4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
学具准备:硬币、剪刀、彩色正方形和长方形、2厘米的小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生:对)那三只小猪的故事听过吗?(生:听过)三只小猪呀齐心协力的赶走了大灰狼。(出示课件)可是猪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坏了,猪二哥的木头房子也被它推倒了。
所以呀,这小哥俩商量着决定用砖重新去砌新房子呢!(出示课件)瞧,这就是它们俩刚刚圈好的地,可都争着说自己家所圈的这块地大,你们觉得呢?生1:我觉得猪大哥圈的地大。生2:我觉得猪二哥圈的地大。
生3:我觉得他们俩圈的地同样大。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咱们一块儿学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紧贴生活,结合实例,理解含义。(一)实物感知,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1. 感知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的大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就从这一本数学书开始。
师:请举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也就是这一个面。(师指导摸的方法:摸面的时候,手放在封面上,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一个面的全部,静静感受它的大小。)
生:进行摸面。师: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黑板,它的表面也是一个面。
谁来比一比,这两个面谁大谁小?生:黑板的面大,数学书的封面小。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
2.感知手掌面的大小(1)摸手掌面。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这是我们的手掌面,摸一摸。
师生共同感受。 (2)抽一个学生和老师击掌,比较老师与学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 现在看一看,老师的手掌面和这位同学的手掌面比,谁大谁小?生:老师的手掌面大。(3)学生和学生击掌,比较学生与学生手掌面的大小。
师:刚才已经和老师比过了,现在同桌两个小伙伴也互相比一比你们的手掌面,看看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生1: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同桌的手掌面大。3.总结。
师:其实刚才我们接触的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还有手掌面等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我们刚才比较了物体表面的什么?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板书:大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中有一个名字叫面积。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4.结合生活实物,感受物体表面的面积(1)比较桌子和凳子表面的大小。
师:伸出手摸一摸咱们的课桌表面,再摸一摸凳子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生:课桌表面的面积大,凳子表面的面积小。(2)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呀?生1:黑板的面积大,橡皮的面积小。生2:文具盒的面积小,课桌的面积大。
生3:门的面积大,椅子的面积小。(二)亲身体验,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进行摸面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摸一摸“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找一个同学上来,闭上眼睛来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你摸的第一个面大?还是第二个面大?还是两个面同样大?谁愿意来挑战一下?师:抽一个学生。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并指导孩子摸两个面。
(第一个面大,第二个面小)师:如果她说对了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如果说错了我们帮帮它。生:摸面。
师:感觉到了吗?请你说给大家听。生:我觉得第一个面大。
生:鼓掌。师: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师:再抽一个学生。
师:再次拿出一个正方体盒子,让学生摸。(摸两次相同的面)师:请你说说刚才摸的两个面大小怎么样?生:一样大。
生:鼓掌。2.认识封闭图形。
师:如果老师把他们刚才摸到的面画在黑板上,看,这一个面就变成了什么?生:正方形和长方形。师小结:我们就把这样首尾相连、密不透风的图形称作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师: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我们就把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他们的面积。
3.比较这两个封闭图形的大小。师:谁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4.认一认。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图形,找一找哪个图形不能找到面积。
(课件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一个未。
解决方案1: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24比23多1,课件
教学设计:24+30+41=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再把个位数相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师进行详细讲解:
P2-3页
教学目标.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发现了什么。
2.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怎么读,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竖着读。
2,30比44少14,你知道了什么,会读表格,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对有难度的题目,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实物投影,整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生独立完成:竖着读。
例题,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第二次得30分。
3:(看谁的得分高。
例题.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用竖式结算,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太牢固,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第三次得41分……。
4,师对答案
2,横着读
淘气:1.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24+30+41=95(分)
教学反思
新学期的第一课。
教学重难点。加上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连加算式计算方法的: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或你学到了什么,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在后面几节内容中我会侧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教学内容,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
如,课下进行了及时的辅导,41比29多12
总结.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3,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24+30+41=95
(2)用竖式计算,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总结。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学生兴趣盎然,事实上对于100以内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已经不是难点,而应用题的思维方式才是这届内容的难点,积极参与
小学数学四年级前四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二年级语文生字表第三册 宜层尽染翠爽壮谷登华图梨笼浪梁燃勤劳区尤其仙盘峰胳膊巨当脖著形状旅蒲降娃纷 苍洼啪炸蹦察识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交支龙求凡利棋弹钢琴胡戏喂养鸽航模株踮院除疲倦牵困委补室宁楞切集掌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计算冒览馆紧怦握容普奋灿烂柏纪纺织优胜湾粒神州川涌岛隔峡与陆民族庆献帜洁奏曲亿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案坛迹厦讯传约聚挥锣呼击拥抱泪泽克扬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退危险买卖反杂简单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沿际信葫芦藤哇盯邻枣浅秃忍呗虽乘思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茶泡饱袍鞭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坏扎抓莓幸福吵受之轮期第任惯式眯郑铁钉裙裤袄疼痛疯恨漠炭贫富饥索奉永科亚呆始猜栓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则昨纱羡慕粉料套份妹贵寄费客何赠汪舟欲踏潭历贡肯扇确愁护牢孔雀锦鹰丛鹂灵嬉叽喳蓬跃棱巢崭牌侧卷欣赏龟镜映幻演蕉扔跨甚至蒸死继乎叨蒙喃味浓腾猎黎射卫嫦娥宇宙载箭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呱喱圈纹碰返舒必须绑通杯塑咳嗽钩件喷设浴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制泥茁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 谁的得分高
1—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教学内容: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 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2. 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 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
1.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用手表示它们的长吧!
2. 学习目标:
(1)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2)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 进行"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
二:自学探究:
1. 估一估:
书上铅笔一号有多长?写在表格中。
量一量:
书上铅笔一号有多长?写在表格中。
提示: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揭示分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
3. 观察米尺:
比一比 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
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分米呢?
数一数 米尺中有几个一分米呢?
4. 揭示分米和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5. 阶段小结
闭上眼睛想一想
米,分米,厘米的长度
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三:讨论解疑:
1. 0—20是多少厘米?又是多少分米?
1—11呢?
2. 铅笔2号:
估一估:
书上铅笔二号有多长?
量一量:
书上铅笔二号有多长?
3. 6厘米多3个小格,6—7中有几个小格?0-1中有几个小格?
一个小格是一毫米,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1厘米=10毫米
4. 铅笔二号 6cm3mm
四:反馈总结:
1. 闭上眼睛想一想
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
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2. 画线段:
长 30 毫米
长 2厘米5毫米
长 1分米
3. 填一填:
3厘米=()毫米 2米=()厘米
90分米=()米 800厘米=()米
4. 你学到了什么?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学生分析;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设计思路;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 “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9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
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总之,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引入。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测量物体。二、讲授。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厘米”,在后面的学习中请学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这部分安排,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在学生估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如果不用尺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呢?展开讨论,再由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关于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意见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教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预习数学,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形成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激发兴趣,乐于预习。 《课程标准》指出:#8218;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对学习的欲望。#8219;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⑴、在预习活动中引入#8218;竞争意识#8219;。
比如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几名#8218;预习小能手#8219;(或者#8218;预习小明星#8219;)。还可以让预习得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活动。
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⑵、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8218;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8219;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8218;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8219;#8218;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8219;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比如,#8218;预习得真仔细!再多动一下脑筋,你都能当小老师了!#8219;#8218;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8219;等等。另外,还可以让预习得好的同学在台体验上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并把预习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 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对于预习得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奖给他们#8218;智慧星#8219;,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
三、授之以渔,学会预习 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
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长方形周长》的预习内容安排:①、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和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至少掌握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③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学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题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题就可以了,而第③题更高一个层次,主要是为学优生准备的。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
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很好。第一个谜面是这样的,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
生:我是云。
师:嗯,她肯定听得很认真,小耳朵特管用。第二个谜语: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我请这位小朋友,因为他是听完最后一个字才举手的。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
生:我是雪花。
师:说得真好!第三个谜语: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我是什么?
生:石头。
师:石头是从天上砸下来的吗?那太恐怖了。
生:雹子。
师:真好!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大谜语。告诉我,课前读过吗?还想读吗?
生:还想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本,老师听一听,谁读得最好听。自己读,老师一个一个来听。(学生读,教师巡回倾听。)这个大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水。
师:大家都猜出来了。老师把他请到了黑板上(师贴画)。请大家打声招呼。
生:水珠,你好!
生:水珠弟弟,你好!
师:哦,把水珠当作了自己的弟弟,很亲热还有不同的吗?
生:水珠妹妹,你好!
师:因为你是男生,所以喜欢妹妹,是吗?
生:水珠娃娃,你好!
师:水珠娃娃,这个称呼真好!
多元识字授之以“渔”
师:水珠娃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投影出示词语)
生:飘浮、暴躁、灾害。
师:很好,每个字都读得很准,谁倒着读一读?
生:灾害、暴躁、飘浮。
师:也不错。谁能够先读中间,再读两边?
生:暴躁、飘浮、灾害。
师:还可以先中间,再两边吗?
生:暴躁、灾害、飘浮。
师:真聪明,一个从左读到右,你是从右读到左。下面我们一起读。顺着读
生:飘浮、暴躁、灾害。
师:反着读。
生:灾害、暴躁、飘浮。
师:先读中间,再读两边。
生:暴躁、飘浮、灾害。
师:请看第二组词语(投影出示词语)。谁能够读?
生:红袍、雹子。
师:你虽然不举手,但读得很好。特别是“袍”送气,“雹”不送气。一起读。
生:红袍、雹子。
师:是“雹子”。再读。
生:红袍、雹子。
师:真好!看看,“袍”和“雹”像一对兄弟,但有不一样的地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偏旁不一样。
师:请把话说完,继续说下去。
生:“袍”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衣字旁,右边是个“包”。
师:那么“雹”呢?
生:“雹”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雨字头,下面也是一个“包”。
师:小朋友,其实像这——类的字,我们已经学过。比如提手旁的是什么字?
生:抱。
师:足字旁的是什么字?
生:跑。
师:老师给大家编了两句顺口溜,我们来记一汜(出示)。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
师:真好,看你能不能给“袍”和“雹”也编句顺口溜。试试看?生:有衣穿红袍。师:对了!有雨是——生:有雨是雹子。师:真好!如果我们这样记,就会很快汜住。、为了更加好听,老师将“雹子”改成了“冰雹”。(出示顺口溜)一起读顺口溜。这位小朋友特别好,渎之前先把胸挺一挺。开始。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衣穿红袍,有雨是冰雹。
师:下面我们再看第三组词语。(出示词语)谁来读?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