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声基本知识的一些资料,适合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推荐。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
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 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
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
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
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
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
和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
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
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扩展资料:
它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①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的整体。
②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
③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和声的处理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也是对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础。有时,曲调也由和声衍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和声
学专业的话。
一般学《和声学教程》人民出版社。。就是楼上说的斯波索宾的
但就像楼上说的,不是通俗易懂,个人不推荐
还有就是《兴德米特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和桑桐老师的《和声学教程>
上面说的那三本都比较专业,,应该说是专业院校一般会用的教材,古典类的
。当然,我下面要说的也是专业的啦。。是流行和声类的,比较好懂
《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任达敏著
《流行音乐和声技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蔡松琦著(这本个人比较推荐,自己也正在看)不过提醒LZ句,,要先把乐理学好先,,,
还有个自学教程的。。不知道怎么样,买来没看。。一系列的其他书写得还不错。。所以应该不能太差。
叫《和声学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谢功成等著
这个自学系列的从书我比较推荐乐理教程。。写的很好懂
剩下的。。。都是杂七杂八的书。。我没看过的就不推荐了。
楼上说的那本书。。。我期待。。。不过不可能会那么神。。。我很期待。哈哈
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4)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
二、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5、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
6、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的单位是米。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噪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控制。
2、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在水中传播
固体中第一
气体排第三
另外,真空不传播声音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声源振动在周围的物质中激起声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而在真空中没有这些传播声音的介质,因此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一般地讲,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大.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传回耳朵里就是回声.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