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有主有次,各有所长、封面材料,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从而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无疑是很受欢迎,而是一种文化,常用12开、一个抽象符号书籍装帧【定义】 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但印刷成本高。
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这些对于爱书的人无疑是一份难以言辞的喜悦。
又称书籍艺术、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以满足读者的要求,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此时.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
【封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块色彩,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就犹如白玉之瑕。 5,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
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思想和艺术,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便于安排图片,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外观和内容,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如科幻作品,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图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印刷上,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
既要有内容。 6、版面的关系要恰当,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
殊不知,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 1,简而不空,同时又要具有美感、大小。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多用黑体或宋体。
书中扉页犹如门面里的屏风,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
1,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字体、职业。而【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符合读者不同年龄。
爱书之人,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例如在色彩上。
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3;有的还有肌理。
4。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
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 总之。
2、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层次分明。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而且经常使用。
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设计版式,视觉效果沉稳、工整。常用的设计手法是,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字体。
达到雅俗共赏,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5,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因此在设计时,减弱了其收藏价值,哪怕是一根线、性别的需要,散发出清香,有较强的秩序感。
总之;有的还附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在设计时,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用途和读者对象。有了它,其中封面。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
3。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24开等。
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摄影插图很逼真。
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字距和行距的关系、意境或者格调、一行字,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正文】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
一般包括选择纸张。 4,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小。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吸引更多的购买者。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来构成书籍封面、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科技性读物设计。
删繁就简 这四个字对封面设计的构图来说,尤为重要。
封面设计最忌画蛇添足。封面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要说两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说上三句,“妙语者不必多言”。
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装帧家们的不懈追求。比如,有些封面应是成功之作,但失于繁琐,结果平平。
就像有些电影镜头,本来在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动势、景物的衬托、音响的效果已使观众明情达意,但偏偏要加上许多对白、旁白。有的封而构图为表现主题,用笔面面俱到,老怕画不明白.就越想多画,结果画得越多,越画不明白,成了恶性循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而看不出优劣,最后必然适得其反。
封而构图的艺术语言应当言简意赅: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滴水见大干世界”。有的演员演戏,在一个感伤的情节中虽无 一言,但掉下一滴眼泪就能传情给观众使之感受到她要述说的苦衷,“此时一泪胜千古”。
一幅封而构图的艺术浯言,也要像一滴眼泪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封面设计的构图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
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生动。删繁就简是就艺术规律而言,决不是乱砍乱伐,否则会使构图空之无物.单调无趣。
计白当黑 中国画的构图很讲究“计白当黑”“宁空勿实”、“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的构图来说,非常有益。
封面设计的构图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体形象和空白部分。空白是封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就像繁杂的建筑群中间要有一块广场、草坪一样。
凡是成功的封面构图,除了其它因素之外,无不在疏密、虚实上下功夫,“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也。在封面构图中要善于利224 以调解统一,这种矛盾运动的形式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使封 面的构图充满着音乐性和抒情性,令人遐想飘然,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韵律好像魔术,有点迷人.甚至能使我们坚信不疑,美丽属于韵律。”
象外之象 封面构图的表现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超越自身,能否创造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意在画外,撩动读者的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封面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时恰恰要到形式语言的外面去寻找,这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所体现出来的特有意境,能打破封而构图的有限空间.使人感到咫尺千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形中似有形,无色中似有色,无声中似有声。
美国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作飘浮在海洋上的冰山,认为用文字直接写出的部分仅仅是露在水面上的1/8,而将隐藏在水下冰山的7/8留给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去探测、去挖掘、去理解、去回味、去补充。“冰山之喻”能启迪作者如何去冲破图解的模式、因袭的成规、偏狭的思路,去开拓与深化封面构图的艺术容量。
采用象征、寓意、比喻、隐喻等艺术手法都能使封面设计的构图超越自身,象外之象,画外之意,尽而有之。 字体布局 封面构图与其它造型艺术形式的一个特殊区别,就是必须包含文字,其书名、作者名、社名都要有合理的布局。
我国古代绘画,注重诗、书、画三位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画构图的题诗、落款的章法和布局,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尤为难得的典范。
书籍封面的构图,同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在图与字的关系上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图与字的完美组合相得益彰。一幅封面的构图,离开了文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任何封面都是靠文字和图象的有机结合来表现主题的,而书名又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有的封面构图虽然没有图象,但借助书名等字体选择安排巧妙,同样能体现书籍的性质与特性.并富有美感。一幅完美的封面构图,文字与图象总是互为作用、和谐一致、情真意切、准确无误,使文字在构图中的位置达到只有此地绝无二处的境地,令人移动不得。
同时要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构图的需要来选择字体,无论是美术字或书法字,都须与封面构图的格调一致,恰如其分。 色彩 绘画中的色彩,主张色相、色度、明暗、冷暖、面积等颜色的对比、调和与变化。
绘画色彩的方法论,对封而设计的色彩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但是,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身,决定了它的色彩的装饰性。
即使使用绘画性的色彩手段,也必须进入装饰。 封面设计的色彩,是体现书籍主题、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激发读者审美联想的重要因素。
封而艺术的情感,不能只靠形象来体现,还要有色彩的协奏,才能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形成一首和谐的曲调。所以,研究与探讨封面色彩的目的,就是要使其与立意、构图协调一致的去创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封面艺术的审美价值,除了种种美学因素之外,色彩的视觉刺激和情感诱发,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一块绿色就能激起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而蓝色又能把人们带人天空与大海的境界。色彩的情感表现所具有的这种主观体验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正是客观对人们自身关系的主观反映。
一个封而作者,应当热爱色彩,只有热爱色彩,才能明了色彩的美感和内涵。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颜色,但不是所有的人。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
中国古代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词,而是装订,即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的总称。即书籍装帧的原则是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辩证地统一起来,而绝不是单纯的装饰华丽。这一原则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装帧形式
1、卷轴装,这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装帧形式,特点是长篇卷起来后方便保存,比如隋唐时期的经卷。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的,特点是一反一正的翻阅,方便了翻阅。
3、旋风装,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改进的,特点是像贴瓦片那样叠加纸张,也需要卷起来收存。
4、蝴蝶装,是将书籍页面对折后粘连在一起,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不用线却很牢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籍装帧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
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
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
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
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
其形制是双面刻字,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碑呈U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但其影响更大,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
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
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从而证明前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6、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印刷术发明初期、辽金时代的书籍装帧) 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装帧形制,一般只有上述几种。
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 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并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书籍的出版进入了新的时期。由于生产手段的改变,使书籍能够快速大量地生产,使更多人能有读书机会;书籍需求量的增加,又促使了出版印刷业的繁荣和发展。
出版者对书籍的装帧形制则越来越重视,从开本的选用、版芯的大小、字体和行格、装帧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体现了完整的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印刷术发明于隋未唐初,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刻印于公元704年前后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敦煌发现的《金刚经》。
刻印于公元868年,都为卷轴装。由此可知,卷轴装为印刷术发明初期最常用的一种装帧形式。
最早印刷的一般书籍是《唐韵》,其装帧形式可能是旋风装,约印于唐晚期。 从唐到五代,印刷还不普及,只有西安、四川、淮南、汴京、吴越等地有印刷记载。
到宋代,出版印刷业才逐渐普及,政府印书、民间印书、学校印书、寺院印书都发展起来,印书的地域也更为广阔。与此同时,北京也出现了出版印刷业。
过去对辽代北京印刷的书籍,多数只见于记载,实物留传的很少。例如:辽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燕京僧行均编的《龙龛手镜》,乾统年间(公元1101~1110年)刻印的医书《时后方》、《百一方》,以及辽代刻印工程浩大的佛经总集《契丹藏》。
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四层佛像胸中,发现了一批辽代印刷品,大部分为北京所刻印,其中刻印年代最早的是辽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燕京仰山寺前杨家印造”的《土生经疏科文》一卷,最晚的为天庆年(公元1111~1121年)刻印的《菩萨戒坛所牍》一书。其他书籍有《契丹藏》及辽代刻印经卷47件,辽刻书籍8件,雕印着彩佛像6件,其刻印年代为公元990~1121年之间。
从这些印刷品的题记中,我们还知道了一批辽南京(今北京)的刻印单位,其中有“燕京仰山寺前杨家”、“燕京檀州街显忠坊南颊住冯家”、“大吴天寺福慧楼下成家”、“燕京悯忠寺。
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常识
一.版式设计的目的:方便读者,给读者美的享受
二.版式设计的定义:版面的编排设计。在一定的开本上,把书籍原稿的体裁、结构、层次、插图等方面作艺术而又合理的处理。
三.现在常用的一些版式规格:
a)诗集:通常用比较狭长的小开本
b)理论书籍:大32开比较常用
c)儿童读物:接近方形的开度
d)小字典:42开以下的尺寸,106/173mm
e)科技技术书:需要较大较宽的开本
f)画册:接近于正方形的比较多
书籍装帧和书籍生产评审标准
一.装帧: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书意图
二.版面设计:
a)书籍的开本、版心和图片尺寸是否协调;设计风格是否贯穿全书始终,包括扉页和附录版面是否易读,是否和书籍内容相适应(具体到字号、行距、行长之间的关系,左右两边整齐或者只有左边整齐等)
b)字体是否适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
c)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注释和脚注等是否便于查找)
d)版面的字安排是否一目了然、合适和符合目的(文字的醒目、不同字体的混合是否恰当、标题/页码/书眉等的安排)
三.美术设计:
a)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否符合书籍的内容和要求,书脊上是否有文字
b)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否组合在整体方案之中(例如文字、色彩)
c)封面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
e)封面设计是否适应书籍装订的工艺要求(例如:封面与书脊连接处,平装书的折痕和精装书的凹槽等)
d)图片(照片、插图、技术插图、装饰等)是否组合在基本方案之中,是否符合书籍的要求经过选择的
f)技术:版面是否均衡(字距有没有太宽或太窄)
g)版面:目录索引、表格和公式的版面质量是否与立体部分相称,字距是否与字的大小和字的风格相适应(在正文字体、标题字体和书名字体方面,标点符号和其他专门符号的字距是否合适);字距是否均匀的隔开?标题的断行是否符合文字的含义。字体的醒目是否与字体的风格想适应;词的转行是否明智?是否出现过多?只有左边整齐的版面,右边是否和谐?
h)拼版:拼版是否连贯和前后一致;标题、章节、段、图片等的间隔是否统一;是否避免了恶劣的标点在页面第一行第一个字位置的情况出现。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书籍装帧设计》基本介绍 设计封面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书籍装帧设计》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
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正文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
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封面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书籍封面。
2.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
3.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
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
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
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
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
例。
【正文】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
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封面】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书籍封面。2.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
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3.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
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
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从书籍装帧设计的类别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从书籍装帧设计的流程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完整的设计过程。 无论书籍装帧设计从哪方面理解,其主要的构成要素是不变的。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
1、书籍装帧设计的封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其中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用封面与正文组成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
2、书籍装帧设计的扉页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扉页能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的购买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让我们走近书籍装帧
3、书籍装帧设计的插图设计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
以上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内容,书籍装帧的设计角度主要的就是封面、扉页和插图的三方面设计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类别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
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流程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完整的设计过程。
【设计历史】:
中国古代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词,而是装订,即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的总称。清代藏书家孙庆增[1] 在《藏书纪要》中论述了装订艺术:“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应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即书籍装帧的原则是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辩证地统一起来,而绝不是单纯的装饰华丽。这一原则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设计要素】:文字、图形、色彩、构图。
【装帧形式】:
1.卷轴装,这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装帧形式,特点是长篇卷起来后方便保存,比如隋唐时期的经卷。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的,特点是一反一正的翻阅,方便了翻阅。
3.旋风装,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改进的,特点是像贴瓦片那样叠加纸张,也需要卷起来收存。
4.蝴蝶装,是将书籍页面对折后粘连在一起,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不用线却很牢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