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历史沿革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
二、中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恒动观念
第三节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一、医学模式的先进性
二、临床诊疗的系统性
三、护理养生的独特性
第四节中医学发展展望
一、中医学的现代化
二、中医优势的发掘
三、走向世界的中医学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中医学的生理观
第一节脏腑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中医学的病理观
第一节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
四、饮食
五、劳逸
六、继发病因
七、其他病因
第二节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第五章中医护理相关的诊法
第一节望诊
一、望神
二、望肤色
三、望形态
四、望斑疹
五、望小儿指纹
六、望舌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
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保健按摩师应遵守国家卫生,劳动,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 )。A知识 B公德 C道德 D法规2.不是保健按摩师文明服务的有( )。
A言而无信 B举止大方 C谈吐方雅 D善始善终3.常用按摩递质分为( )种剂型。A八 B六 C二 D五4.按摩递质薄荷水的作用是( )。
A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B活血化瘀,润滑作用 C清凉解表,清利头目 D使皮肤温度升高,以活血化瘀5.红花油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跌打损伤的疗效 B祛风除湿 C润滑皮肤 D提高手法的刺激强度6.桡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细小称桡骨头,下端( )。
A内侧面有向上突起茎突 B外侧面有向上突起的茎突 C外侧面有向下突起的茎突 D内侧面有向下突起的茎突7.( )构成髋骨。A髂骨、坐骨和耻骨联合 B坐骨支、坐骨结节和耻骨 C髂骨、坐骨和耻骨 D髂骨、坐骨结节和耻骨8.髋臼的位置是在髋骨的( )呈半球形的凹陷处。
A内侧面 B外侧面 C上面 D下面9. ( )是膈肌的主要生理功能。A胸腔与腹腔分界处,与呼吸无关 B封闭胸廓下口,收缩以利呼气,舒张以利吸气 C属呼吸肌,收缩以利呼气,舒张以利吸气 D属呼吸肌,收缩以利吸气,舒张以利呼气 10. ( )的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A大圆肌 B小圆肌 C喙肱肌 D肱二头肌11.大腿前群主要是( ),后群主要是股二头肌,半腱肌。A股中间肌 B股直肌 C股外侧肌 D股四头肌12. 跟腱是由腓肠肌两个头与( )合并而成。
A胫骨后肌 B比目鱼肌 C腓骨长肌 D腓骨短肌13.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及其微细的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淋巴 B血管瘤 C静脉丛 D毛细血管14. 主要形成正中神经;尺;桡神经的臂丛是由( )组成的。
A第一和第四颈神经前支及第五颈神经前支大部分 B第五和第八颈神经前支及第一胸神经前支大部分 C一、二、三、四颈神经前支及第五颈神经前支大部分 D五、六、七、八颈神经及第一胸神经前支大部分15. 手和前臂的内侧皮肤是由( )脊髓节段支配的。A颈5 B颈6~7 C颈8~胸1 D胸216. 其华在面,在体合脉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17. 开窍于口的脏是( )。A脾 B肝 C肺 D胆18.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的脏腑是( )。
A肝 B肾 C心 D胆19. 小肠生理功能是( )。A受纳食物 B腐熟食物 C气化 D受盛食物、分清泌浊20. 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
A气血、津液 B肌肉、骨骼 C组织、器官 D经络、脏腑21. 下列不属于气血之间关系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藏血 D气为血之帅22.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A联络脏与脏 B联络腑与腑 C联络脏腑肢节 D联络气血23. 阴维脉,阳维脉是( )的组成。A十二经 B十四经 C奇经 D正经24. 下列不属于经络生理功能的是( )。
A联络作用 B运行气血作用 C感应指导作用 D纳气作用25. 阴经和阳经在( )交接。A头 B胸 C腹 D四肢末端26. ( )不是任脉的基本功能。
A主胞胎 B阴脉之海 C总任一身之阴经 D总任一身之阳经27. 腧穴是人体( )输注于体表的部位。A五脏六腑 B组织器官 C脏腑经络之气血 D经络气血28. ( )是带脉的基本功能。
A维络诸阴,诸阳 B约束纵行诸脉 C调节十二经气血 D分一身左右之阴阳29.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分为( )。A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B经穴,奇穴,络穴,阿是穴等四大类 C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D经穴,络穴,阿是穴三大类30.( )是经穴的定义。
A属十四经并具有特殊疗效的腧穴 B凡属十二经上腧穴 C属十二经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D属十二经和任,督,冲,带脉上的脉穴31. 没有归属( )的腧穴,因有奇效,故称经外奇穴。A十二经 B任,督两脉 C十二经和冲脉,带脉 D十二经和任,督二脉32. 体表标志法包括( )和活动标志两种定位法。
A简易标志 B肌肉标志 C骨标志 D固定标志33. ( )穴是常用体表标志法中固定标志取穴的穴位。A曲池 B素髎 C下关 D阳溪34. 腧穴体表标志法中活动标志取穴是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陷、皱纹等为标志,标志( )影响。
A受机体 B不受机体 C受机体活动 D不受机体活动35. 简便取穴法中两耳直上连线之中点取( )穴。A神庭 B印堂 C百会 D膻中36. 手指比量法中中指同身寸是指以术者的中指屈曲时,取( )为1寸。
A末节指关节横度 B中节外侧两端横纹间 C近节内侧两端横纹间 D中节内侧两端横纹间37. 按摩手法要求( )。A持久,有力柔和,轻巧 B持久,有力,均匀,平稳 C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连贯 D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38. 推法应以( )部着力于受术部位。
A掌、肘、膝 B指、足、膝 C指、掌、肩 D指、掌、膝39. ( )不是推法的作用。A清热止痛 B消积导滞 C解痉镇痛 D消瘀散结40. 抹法包括( )。
A掌抹法、拇指抹法 B拳抹法、掌抹法 C肘抹法、掌抹法 D拳抹法、肘抹法41. 抹法具有( )作用。A清醒头目,行气散血 B开窍镇静、回阳救心 C清醒明目,祛风散寒 D行气散血,松懈粘连42. 摩法的主要作用之一为( )。
A清热止痛 B消积导滞 C TAG: 按摩师 按摩师试卷 按摩师职业资格 一、填空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9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