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熟悉国家体育卫生的工作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
2、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中外运动康复与健康方面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备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实际能力。
进行运动康复疗法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如下几点: (1)对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治疗,采用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措施。
(2)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原理和神经发育规律,改变异常的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促进正确的肌肉、关节自主活动。 (3)按照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即自上而下、由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逐项训练,但可灵活运用,穿插进行,不必过于强求一项活动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另一项训练。
(4)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病残程度和范围制定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和修改计划。 要有总目标和分目标,可将训练项目分成数个阶段进行。
(5)宜将运动康复的训练项目贯穿在游戏和娱乐中进行。避免训练项目枯燥乏味。
当患儿对训练发生厌倦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切勿采取强迫手段,防止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恐惧和抗拒。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和创伤。
(6)发展患儿的实用性功能,运动康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 (7)重视家庭康复,动员和督促脑瘫患儿的家庭成员与治疗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康复训练。
(8)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切勿中断。 每天训练项目可分成多次进行。
(1) 正确的诊断。
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全面的诊断基础上,错误或不完整的诊断会延迟、阻碍损伤的康复进程。如运动员腰椎被骨折(峡不连)常常合并专间盘突出,手法推拿时就不易强力侧搬。
如果同时合并有滑椎时,背肌力量练习时,要不宜过伸。 (2)个别对待。
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机能状态选择运动手段、预备姿势及运动量以发展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及关节活动度。 (3)伤后的康复训练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的愈合为前提。
应尽量不停止全身的和局部的活动。而且,伤部肌肉的锻炼开始得愈早愈好。
(4)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
否则,会加重损伤或影响损伤的愈合,甚至会使损伤久治不愈而成陈旧性损伤。康复训练应注意局部专门练习与全面身体活动相结合。
在损伤初期,由于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这时以全面身体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逐渐好转或趋向愈合,局部活动的量和时间可逐渐增加。
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课程4、物理治疗学:
主要是应用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水、蜡等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练方法,制订运动处方或运动疗法方案,按照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治疗和训练。运动疗法是现代综合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课程5、作业疗法:
主要是为了复原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疗法。
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课程6、言语疗法:
主要介绍医生与病人的谈话技巧,逻辑性、艺术性,精其语言,让病人感到你对他的病重视,对口吃、失语、发音不清、发音困难、聋哑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的一种康复方法。尽可能恢复其说、听和语言交际能力。
心肌病的运动康复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是个体化原则,不同年龄、性别及兴趣的患者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其次是循序渐进原则,运动锻炼第一步是恢复患者发病前的原有功能,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第二步才是在此基础上恢复运动及工作能力,切忌盲目求快,发生意外;第三在运动训练中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如果中断运动,原有训练效应可以在数周内完全消失;第四是要注意全面性原则,不能只注重某一肢体的活动,那样易产生单个肢体的疲劳,不同肢体分别运动则不易产生疲劳,并且多样化的全面运动还可以起到协调的促进效果。
心功能IV级的患者可由治疗师在床上为其做被动的肩、肘、膝关节的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并指导其如何在床边小坐,下床吃饭洗脸,听收音机;心功能II〜III级的患者可在治疗师监护下进行踏车训练等。
在发生了肌肉酸痛之后,我们可以采取做伸展运动、涂抹药膏、冰敷、温水浴及桑拿浴等方法减轻疼痛。
不过,以上方法都只能提供短暂的解脱,在运动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不要一味逞强;2.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3.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对即将练习的局部肌肉动得更充分;4.运动后要注意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重视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
肌肉酸痛多是由于肌肉损伤所引致,正如其它运动创伤一样,必须让受损的肌肉得到足够的时间康复。如果真的无可避免,在构成肌肉酸痛的训练课后,就只好多给予一、两天的时间休息了。
另外,不要一锻炼完就冲向浴室洗澡,这很容易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是蒸气浴和桑拿浴,如果训练后立刻使用很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甚至心率衰竭。所以运动后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和伸拉练习,一定要等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下5-10分钟、身体“冷却”之后再去洗澡。
恢复性原则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则,它是指在长期的 运动训练过程中,只有当运动员得到适宜的恢复,才能保证获得理 想的训练效果。
在运动结束后,人体的各器官功能活动已处于一 个很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状 态,这一阶段的变化过程称作恢复过程。 人体的各器官功能并非 是在运动结束后才开始恢复的,而是在机体运动过程中,随着能量 物质分解后的再合成就开始了^复。
人体的消耗和恢复过程分为 三个过程:①运动时的消耗阶段:这一阶段恢复过程也在进行,但 消耗过程占优势,使能量物质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②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明显 占优势,此时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逐渐恢复到原来 水平。
③超量恢复阶段:在恢复到原来水平的基础上,在一段时 间内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情况,此时参加运动比赛或训练考核效 果最好。 总的说来,在一定范围内训练负荷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 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但若训练负荷过大、训练后连续恢复不足,会使恢复过程延长,造成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严重者会导致各种 运动性伤病。
部队官兵在体能训练中运用恢复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 恢复时间的安排安排恢复时间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特 征、疲劳程度和所涉及的人体功能系统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到以下 因素:一是简单运动与复杂运动相比,前者的恢复速度较快;二是 训练程度越高,训练中发生疲劳则越晚;三是运动越复杂,完成动 作时协同肌群就越多,疲劳出现较晚。
因此,在训练课中可安排多 项内容进行循环练习,推迟疲劳的发生,因为不同练习时参与的肌 肉群不同,未参与的肌肉群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使受训者在训练 课中的运动能力保持更长时间。(2) 训练课后的恢复每节训练课都会产生疲劳及代谢产物 的积累,训练课后的恢复至少牵涉到三方面的任务,补充训练课 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清除积累的代谢产物、修复训练课中损伤的 组织。
因此,可在每个小周期最后一次训练课中降低负荷,以便消 除前面训练课尚未完全消除的疲劳,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中、小负荷的训练课相交替,既能保证训练又能促进恢复;二是在 训练课后安排一些促进恢复的活动(整理活动),以加速疲劳的消 除速率;三是注意训练课后的营养补充以及不同功能的恢复速率, 如力量训练及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后,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四是 采取各种手段加速恢复,如课中、课后的心理放松,物理按摩、热水 浴等。 (3) 过度训练的消除过度训练是由于长期的疲劳堆积而得 不到清除所致,其根源在于训练中忽略了训练与恢复的比率,受训 者尚未从前面训练中得到充足恢复便继续进行大负荷训练,引起 疲劳程度越来越深,形成过度疲劳。
在周期性训练安排上,应在小 周期、中周期、大周期中安排“减负荷期”,以消除前面训练可能形 成的疲劳堆积。
常用的训练技术:1。
关节活动技术(1)主动运动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
(2)主动助力运动在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这种运动常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常用悬吊练习、滑轮练习和器械练习。
(3)被动运动患者自身或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关节运动,以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2。
软组织牵伸技术牵伸是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目的是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牵伸方式和持续时间,可以把牵伸分为手法牵伸、器械牵伸和自我牵伸。临床上主要用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等。
3。肌力训练技术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由治疗师施加阻力或患者利用自身重力提供阻力的动态或静态主动抗阻训练。
根据肌肉的收缩方式和抗阻形式可以分为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临床上主要用于肌力较弱(4级或更低)患者的训练。
4。步行训练技术包括步行前训练和步行训练两种。
前者是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后者是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行能力的练习。
5。神经发育疗法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
该技术均以神经系统作为重点的治疗对象,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6。运动再学习疗法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
它以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强调患者主观参与,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7。
有氧训练有氧训练是以增加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训练。也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健身方法。
此种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运动方式对技巧的要求不高,易于推行,其运动方式有步行、健身操、游泳、自行车、原地跑、登楼梯、跳绳等。人体生理负荷量是由锻炼的强度、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等决定的,而人体可以自监自控训练,因而安全有效。
一般采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训练,对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可提高负荷量,增加携氧能力,并且对改善机体有氧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进程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