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对职业的认识, 职员和团体的认识,职场的激烈竞争,迫切要求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意识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而员工的职业化训练,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员工简单的将当前职业看成谋生手段,大大降低了工作责任心与归属感,影响到团队整体合力的发挥。
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1. 对事业目标的看法
2. 如何设定事业目标
3. 让目标产生绩效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
1. 几种不同的态度
2. 工作态度对事业的影响
3. 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
4. 成熟度测试
有责任的工作
1. 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
2. 岗位责任
3. 全局责任
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1. 组织结构
2. 在结构不同层面的定位
3. 每位员工都可能导致企业的成败
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知失调论认知不和谐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认知失调论。
它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态度和认知研究范畴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不和谐(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来的。
他以认知元素为基本单位(认知元素指有关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的任何认识、意见及信念),将两个单位的关系区分为协调(和谐)、不协调(不和谐)和不相关三种。简言之,认知不和调(不协调)就是指两种认识上的不一致而导致出 紧张心理状态,产生动机冲突。
这种不和谐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1)认知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2)与某一不平衡的特殊问题有关的认知与总认知所占的比例。
费斯廷格假定,当认知间的不和谐程度增加时,个人所感受到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心理压力也就愈来愈大。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必然导致人格失常与离轨行为。
导致认知不和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认知体系的成分,即客观存在与主体认识是否相一致成分。(2)改变不和谐成分使之相互之间不再出现矛盾,或是减少这种不和谐成分的重要作用。
(3)纠正两个对立认知的不协调的逻辑判断。以扎琼斯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一理论又做出了新的贡献。
认知不和谐理论,受到心理界的欢迎,并激励着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认知一致论对于态度的形成,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提出守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1)学习论,认为态度和其他习惯一样是通过后来学习而获取的(2)诱因论,认为一个人采取的态度受他对收益多少的考虑决定。
(3)认知一致论,这是影响较大的一种理论。认知一致论强调人在认识总是寻求一种平衡的、一致的、协调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有几种信念或观点彼此不协调,他将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引起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以便恢复认知结构的学派的知觉完形观和勒温的场论,它试图说明态度的不同成分之间有趋向一致的压力。认知一致论的变式认知一致论有三种变式。
第一种变式是平衡论,它是由海德在198、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海德提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欲使这一系统达到平衡的形式在于改变现存的认识之一,或添加一种新的认识,以校正不平衡。
所谓平衡的系统是指,你和你所喜欢的人意见一致,或和你不喜欢的人的意见不一致。不平衡的系统则指,你和你喜欢的人的意见不一致,或和你不喜欢的人的意见一致;换言之,只有在这个系统的三项评估中,有一项或三项评估为正时,系统才能达到平衡。
不平衡结构趋向平衡结构改变,改变的方式有很多,平衡理论用"最少劳力原则"来预测改变的方向,即在最终平衡的目的下,人们以改变最少知觉关系的方式来达到平衡。平衡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以较为简单的概念说明了认知一致论的基本想法。
认知一致论的第二种解释是认知--感情的一致论。这一说法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信念或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我们的感情偏爱所决定的。
罗森伯格曾进行一项实验,证明了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中,感情的改变能引起随后的态度改变。认知一致论的第三种变式是认知失调论它的基本涵义是:态度如果与外现行为不一致时,将会为保持与行为的一致而趋向改变,失调论是由费斯廷格于1951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最初提出时主要集中在信念与行为不一致的起因研究,强调不一致者将引起认知的失调,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减轻失调,最重要的一种是改变态度以达到态度和行为的一致。
一、设计的理论基础 对职业教育来说,课程实施环境的开发是一个重要课题。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什么样的职教课程观就有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和技术路径。
1、职教课程理论与校内实训基地设计 1.1突出实践是职教课程理论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是“学科系统化”的,在经历了“职业分析导向”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后,目前正向“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发展[1]。对我国职业教育较为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主要有: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群集课程模式、工作本位学习,从这几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发展趋势来看,强调的都是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来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即强调突出实践教学,而教学的实施依赖于实施教学的条件的创造。
突出实践教学的开展,则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1.2职教课程方案是实训基地设计的基本依据 不同的课程理论,会产生不同的课程方案;不同的课程方案需要不同的课程实施条件。
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强调实训条件的创造。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充分建立在对相关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理解的基础上,要依据特定的课程方案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
同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通常还会用到许多相应课程的开发方法。如本文所建构的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方法,就借鉴了能力本位课程开发中的工作任务分析法。
2、学习理论与校内实训基地设计 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是反应的获得和强化”[2]。它的突出贡献在于它强调“做中学”,这与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实践环节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相一致的。
但在“练习”、“训练”思想的指导下,各校的实践场所也就只限于提供简单的、机械的、缺乏真实情境的“操作练习室”而已。其结果常是学生只能重现简单的操作,而不能与临床情境相结合。
如护理技术中最基本的病人的床铺准备,如果你明确指出让学生铺一个“备用床”或“暂空床”,学生基本能正确完成,但如果提出“现在门诊来了一位尿失禁的病人,请你为他准备一张床铺”,这时学生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原因是他不能结合实际需要,不能确定应为该病人准备哪种床铺。
而我们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面对不同的病人及病人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等都能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所以按传统的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的模拟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2.2信息加工理论 在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下,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亚当斯和施密特分别提出了“闭环理论”和“图式理论”[3]。
这两种动作学习的理论依靠的是储存中的规则和信息,集中于有意识的推理和思维,却忽视了态度与情感,忽视了文化的和物理的情境脉络。显然它很难解决“以人为中心”的护理专业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
因为人不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自然人,而且还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社会人,人的健康问题还随着各种具体的情境不断地变化着。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其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
而工作能力的获取绝不是传统的只在教室情境中,由教师在黑板上的填鸭式的传授知识,就能获取的。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构建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说,尤其是护理职业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如果直接把学生置身于其中,一则是从伦理学的角度,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不适合的;再有从学生角度来说,势必造成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极不符合学习的心理基础。所以基于以上观点,最佳思路是在校内以真实工作情境为环境设计的基础,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分析为实训内容来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
换句话说,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要达成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得“做中学”,而做则必须提供做的条件和做的项目内容。这个条件就是前面所说的工作情境,内容则是我们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但由于护理职业环境的特殊性,在校内实训基地建构完全真实的工作情境是有困难的,因为最大障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物而是人,在校内实训基地中真实的病房物质环境及一定的病区护理文化环境比较容易实现,但很难构成真实的护患人际关系,因而在建设思路上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电子或网络技术将真实情境的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来;再者就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构成适合护理职业教育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4情境学习理论 研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以行动为目的的知识必须提供以下学习机会,这种。
你是问的什么美术理论,美术分很多种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艺术概论、三大构成、中外艺术学、大众传播等。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 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陶瓷、玻璃器皿、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ms211正确地运用透视知识,可以很好的表现空间感。 体积感 绘画术语。
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
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人眼可以识别的色彩种类是,男人130万种,女人180万种。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属性,色彩的冷暖关系。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人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同时,色。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
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
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
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ID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S→R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在坚持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格式塔、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学派。
其中,产生于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联结-认知主义学派,由于兼取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二者之长,得到更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成为70~9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学派。其主要观点有: 1、学习是改变行为。
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这就为ID2中通过练习、提问、观察、测验等形式来检查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学习目标的描述提供了方法。
2、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
因此,学习既要重视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机制的中介作用。学习公式不是S→R而是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状态)。
这一观点为ID2所坚持的“通过科学安排教学的外部条件来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发生”的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
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
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
我就是准备08跨专业考心理学的,现在在学医你09年考,要跨专业考,现在准备根本不早了,抓紧时间赶快把所有心理教材都看一遍,通常看第一遍是最耗时间的,何况你一点基础都没有。
心理学有要考的科有英语,政资和心理综合,其中心理综合其实是六门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指定教材是固定的几本:普通心理学---彭髯玲版!北师大出版普通心理学----北大版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教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心理教育与测量---戴海琦!实验心理学---北大版,朱滢!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实验心理学---郭秀艳发展心理学---人教版,林崇德!儿童心理学---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更详细的信息你按照书名自己查查吧。可以看到,有些科有好几本教材,我表了叹号的就是用处最大的,其他的选择性的买几本就行。
没基础的话赶快准备吧,尤其是试验心理学,学时够你受的,越早接触越好。心理学最好的3所学校:北师大,北大,华东师范北师大应用最强,华东师范基础心理较好。
北大老师好像理论水平也比较高。建议你考北师大。
专业当然还要细分,这些你自己慢慢体会,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学什么。再给你个论坛考验加油站 我通常在这里了解心理考验的东西他的心理板块在这 这上面信息挺多的,都是考研的朋友一起在交流,模拟试题下载也很好。
心理学07年开始改为全国统考,出了考研大纲。08年大纲还没出呢,我都不知今年会不会同去年比有很大变化。
就把07年的给你看看吧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 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构成1、神经元2、突触3、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脑的结构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3、大脑两半球的单测化优势(三)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编码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二)视觉1、视觉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三)听觉1、听觉刺激2、听觉的生理机制3、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皮肤感觉2、嗅觉和味觉3、动觉4、平衡觉5、内脏感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和距离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五、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无意识现象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情景和语义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五)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结构4、概念的形成(三)推理1、三段论推理2、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和想象1、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2、想象:想象的含义,想象的种类八、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概述1、语言与言语的概述及其特征2、语言的结构3、言语的种类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二)语言加。
我就是准备08跨专业考心理学的,现在在学医你09年考,要跨专业考,现在准备根本不早了,抓紧时间赶快把所有心理教材都看一遍,通常看第一遍是最耗时间的,何况你一点基础都没有。
心理学有要考的科有英语,政资和心理综合,其中心理综合其实是六门课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指定教材是固定的几本:普通心理学---彭髯玲版!北师大出版普通心理学----北大版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教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心理教育与测量---戴海琦!实验心理学---北大版,朱滢!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实验心理学---郭秀艳发展心理学---人教版,林崇德!儿童心理学---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更详细的信息你按照书名自己查查吧。可以看到,有些科有好几本教材,我表了叹号的就是用处最大的,其他的选择性的买几本就行。
没基础的话赶快准备吧,尤其是试验心理学,学时够你受的,越早接触越好。心理学最好的3所学校:北师大,北大,华东师范北师大应用最强,华东师范基础心理较好。
北大老师好像理论水平也比较高。建议你考北师大。
专业当然还要细分,这些你自己慢慢体会,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学什么。再给你个论坛考验加油站 我通常在这里了解心理考验的东西他的心理板块在这 这上面信息挺多的,都是考研的朋友一起在交流,模拟试题下载也很好。
心理学07年开始改为全国统考,出了考研大纲。08年大纲还没出呢,我都不知今年会不会同去年比有很大变化。
就把07年的给你看看吧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和意志3、能力与人格(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 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构成1、神经元2、突触3、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脑的结构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3、大脑两半球的单测化优势(三)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编码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二)视觉1、视觉刺激2、视觉的生理机制3、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三)听觉1、听觉刺激2、听觉的生理机制3、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皮肤感觉2、嗅觉和味觉3、动觉4、平衡觉5、内脏感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和距离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五、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功能3、无意识现象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情景和语义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五)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含义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结构4、概念的形成(三)推理1、三段论推理2、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和想象1、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2、想象:想象的含义,想象的种类八、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概述1、语言与言语的概述及其特征2、语言的结构3、言语的种类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二)语言加工的生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