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门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21世界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NII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Intranet与Extranet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我们判断计算机是或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它能自动为用户任务调度网络资源。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是区别不在他们的物理结构,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按传输技术分为:1。广播式网络。
2。点--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 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X.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也是早期广域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信子网。 变化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 1 传输介质由原来的电缆走向光纤。
2 多个局域网之间告诉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 用户设备大大提高。
在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的光纤上,使用简单的协议,以减少网络的延迟,而必要的差错控制功能将由用户设备来完成。这就是帧中续FR,Frame Relay技术产生的背景。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局域网介质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网,它可以用来互连局域网与计算机。
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主要是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4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5 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信道。
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 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 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多对双绞线组成。
三类线,四类线,五类线。 双绞线用做远程中续线,最大距离可达15公里;用于100Mbps局域网时,与集线器最大距离为100米。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屏蔽层,绝缘层,外部保护层。 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单信道宽带:宽带同轴电缆也可以只用于一条通信信道的高速数字通信。 光纤电缆简称为光缆。
由光纤芯,光层与外部保护层组成。 在光纤发射端,主要是采用两种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与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
光纤传输分为单模和多模。区别在与光钎轴成的角度是或分单与多光线传播。
单模光纤优与多模光纤。 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1。
是在空间自由传播,既通过无线方式。 2。
在有限的空间,既有线方式传播。 移动通信:移动与固定,移动与移动物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手段: 1 无线通信系统。 2 微波通信系统。
频率在100MHz-10GHz的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它们对应的信号波长为3m-3cm。 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与码分多址接入CDMA。 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商用通信卫星一般是被发射在赤道上方35900km的同步轨道上 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数据传输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S=1/T。 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⒉(1+S/N) 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Pe=Ne/N(传错的除以总的)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为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这些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协议分为三部分:语法。
语义。时序。
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 灵活性好。 3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既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中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A )。
A.CSMA/CD B.令牌总线 C.令牌环 D.100VG-AnyLan 2、X.25网络是( A)。 A.分组交换网 B.专用线路网 C.线路交换网 D.局域网 3、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 B )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4、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 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 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 C )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5、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 C ) A.集线器 B.路由器 C.交换机 D.网关 6、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 B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7、100BASE-T4的最大网段长度是:( B ) A.25米 B. 100米 C.185米 D. 2000米 8、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 C )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9、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B.LAN C.MAN D.WAN 10、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 D )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1、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 D )。 A、43字节 B、5字节 C、48字节 D、53字节 12、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小、信号传输衰减最大、抗干扰能力最弱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C ) A.双绞线 B.光纤 C.同轴电缆 D.无线信道 13、在OSI/RM参考模型中,( A )处于模型的最底层。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4、使用载波信号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值的两种状态的数据编码方式 称为( B ) A.移幅键控法 B.移频键控法 C.移相键控法 D.幅度相位调制 15、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 B ) A.集线器 B.路由器 C.交换机 D.网关 16、数据链路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 ( C )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Linux操作系统部分符合UNIX标准,可以将Linux上完成的程序经过重新修改后移植到UNIX主机上运行。
B.Linux操作系统是免费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 C.Linux操作系统不限制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的大小 D.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用户使用主机 18、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B ) A.中继器 B.局域网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19、异步传输模式(ATM)实际上是两种交换技术的结合,这两种交换技术是 ( A ) A.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B. 分组交换与帧交换 C.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 D.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 20、IPv4地址由( C )位二进制数值组成。
A.16位 B.8位 C.32位 D.64位 21、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一般认为有三个 , 它们是 ( C ) 。 A. 传输介质、差错检测方法和网络操作系统 B. 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拓朴结构 C. 传输介质、拓扑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 数据编码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数据交换技术 22、对令牌环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它不可能产生冲突 B.令牌只沿一个方向传递 C.令牌网络中,始终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 D.轻载时不产生冲突,重载时必产生冲突来。
23、网桥是在( A )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对话层 D、物理层 24、NOVELL NETWARE 是( A )操作系统。
A、网络 B、通用 C、实时 D、分时 25、关于WWW服务,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C ) A、WWW服务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是HTTP B、WWW服务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网络多媒体信息 C、用户访问Web服务器可以使用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D、用户访问Web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服务器的URL地址 二、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答案,每空2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 环型 )、树型拓扑结构及( 网状型 )。
2、计算机网络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果从覆盖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 WAN )。 3、OSI参考模型是个开放性的模型,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分层结构,其中( 表示 )层具有的功能是规范数据表示方式和规定数据格式等。
4、路由器的功能由三种:网络连接功能、( 路由选择 )和设备管理功能。 5、千兆以太网有两种标准,他们分别是( 单模光纤 )和( UTP千兆 )。
6、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交换方式有( 直接 )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和改进直接交换方式。 7、从用户角度或者逻辑功能上可把计算机网络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8、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 资源共享 )。 三、简答题(对于下面每个题给出简要回答,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OSI参考模型各层主要功能。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2、简述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原理。 CSMA/CD 3、IP地址分成那几类?简述各分类地。
软交换技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软交换技术时代的移动核心网发展。
2003年12月,全球第一个基于软交换架构的商用3G网络阿联酋ETISALAT的UMTS网络放号运营;同月,中国香港SUNDAY也选择软交换架构来建设覆盖全港的3G网络。 2004年3月,泰国AIS2G移动软交换割接入网;4月,中国移动选择移动软交换技术建设覆盖全国的移动长途汇接网;7月,毛里求斯EMTEL采用R4软交换建设3G网络软交换不再是固定网络运营者热烈讨论的一个热点词汇,深具眼光的移动设备提供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们已将软交换系统真实地推到了用户面前,标志着移动核心网软交换时代已经来临。
那么,移动网络运营商们为什么会纷纷选择软交换架构来建设3G和2G的核心网呢?为此,首先要了解一下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将进一步阐明为什么说R4软交换技术是当前移动核心网建设的最佳选择。软交换技术发展历程软交换的概念起源于下一代网络(NGN),是NGN的核心技术。
从狭义上讲,NGN指固定网领域相对于传统PSTN而言的下一代网络。尽管软交换是目前NGN/3G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概念仍然有些似是而非。
综合业界的看法,从广义上讲,软交换概念是指上述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NGN,即下一代网络;从狭义上讲,软交换特指位于NGN控制平面的软交换设备。 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曾被称为呼叫服务器(callserver)、呼叫代理(callagent)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Control),是VoIP体系中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产物;1999年后,软交换设备这一名词为业界普遍认可,成为最后的通用概念。
顺应固定和移动融合以及整个电信网全IP化演进的趋势,3G网络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NGN的技术。2000年前后,3GPP在制订WCDMAR4阶段的规范时,首次把NGN领域提出的软交换概念引入到移动核心网领域,而且从网络结构、接口协议、业务以及业务开发等方面看,3G与NGN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在网络结构方面,NGN和3G都提出了承载和控制分离的网络结构;在接口协议方面,3G网络与NGN所采用的协议很多都是一致的,包括BICC协议、SIP/SIP-T协议、H.248/MEGAO协议、SIGTRAN协议;在业务方面,3G和NGN不仅提供的业务种类是相似的,例如话音和多媒体业务,而且在业务的实现方式上也是类似的;3G和NGN都支持开放业务接口,所以二者在业务层面上是统一的,架构上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于相似的业务,可以同时构建在NGN固定网和3G移动网络之上。
因此,从广义上讲,NGN包括了固定和无线领域,WCDMAR4和R5及后续阶段都属于NGN构架。软交换技术应用于NGN固定领域时,可以称为固定软交换;应用于广义NGN的3G领域时,可以称为移动软交换。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以来,华为公司基于对软交换技术的深刻理解,在业界首次把软交换的技术应用到对传统GSM网络的改造和升级中,而且率先在海内外获得了大规模商用。 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由于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高、容量大,对原来需要采用多个MSC进行管理的地区可以进行集中在同一个MSCServer上进行管理,显著降低维护成本(OPEX)。
软交换平台中广泛采用了分组交换和IP传输技术,可以大大节省传输资源,提高产品集成度,减少系统耗电量,从而降低投资成本(CAPEX)。 而且对于移动软交换设备,由一个MSCServer控制的多个MGW可以分布在与每个地区接入网和PSTN靠近的地方,显著节省传输,降低回程费用。
高效灵活基于TDM的传统话音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优良的语音业务,但是每个交换节点都要完成业务的交换和信令的控制,需要较长的周期提供新业务,软交换体系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承载层完全分开,与具体的承载无关,有利于以最快的方式和最有效的方式引入各类新业务,大大缩短了新业务的开发周期,利用该体系结构,用户可以非常灵活地享受所提供的业务和应用,运营商也可以更快地获得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软交换设备和MGW分离,组网可以非常灵活,例如,在话务量大的地方设置大容量的MGW,话务量稀少的地方则只设置小容量的MGW,然后连接到同一个MSCServer。
开放性由于软交换体系架构中的所有网络部件之间均采用标准协议,因此各个部件之间既能独立发展和演进,又能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 这样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市场上的优势产品,实现最佳配置。
而且软交换设备还支持通过开放的协议或API与开放业务平台进行交互,使其能够间接地利用底层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固定和移动核心网融合固定软交换与3GR4及其后的核心网结构和业务模型十分吻合,为未来网络的完全融合提供了可能。
R4软交换技术是当前移动核心网建设的最佳选择众所周知,WCDMA目前分为3GPPR99、R4、R5/R6几个阶段与版本,R99在GSM/GPRS网络的基础上,对接入网部分进行了革命性变革,由TDMA制式发展为CDMA制式。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字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物联网拉近分散的信息,统整物与物的数字信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运输和物流领域、工业制造、健康医疗领域范围、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领域、个人和社会领域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扩展资料:
事实上,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引领着新的制造业革命,各国都已在这个领域开始谋篇布局。从这次博览会的现场,也可以感受到各国的激烈竞争。
此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参加的企业规模空前,共吸引了来自中、美、英、法、德、日、意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前来参展,带来令人惊叹的前沿产品。
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预计到2021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台,其中160亿台与物联网相关。一个崭新的物联网时代正扑面而来。
在这个前沿领域,中国并未缺席,而是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以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地江苏无锡为例,无锡现在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截止到2016年底,物联网产业的产值超过2000亿,并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突破口。在这个新兴领域,中国不仅有规划、有蓝图,更有基础、有举措,一定不会与这次机遇失之交臂。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人民网-打开物联网的想象空间
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深圳市**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 1亿 ,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
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电话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
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内,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
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电话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鉴于模拟移动通信的局限性,因此尽管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还会以一定的增长率在近几年内继续发展,但是它有着下列致命的弱点: A)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2 B) 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开展。 C)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D) 安全.利用率低,易于被窃听,易做"假机"。 这些致命的弱点将妨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将逐步被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然而,在模拟系统中的组网技术仍将在数字系统中应用。 1.1.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TACS等模拟制式存在的各种缺点,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
代表产品分为两类: 1.1.2.1 TDMA系统 TDMA系列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 (1)D-AMPS是在198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完成技术标准制定工作,1993年正式投入商用。
它是在AMPS的基础商改造成的,数模兼容,基站和移动台比较复杂。 (2)日本的JDC(现已更名为PDC)技术标准在1990年制定,93年使用,只限于本国使用。
(3)欧洲邮电联合会CEPT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SMG)在88年制定了GSM第一阶段标准phase1,工作频带为900MHz左右,90年投入商用;同年,应英国要求,工作频带为1800MHz的GSM规范产生。 上述三种产品的共同点是数字化,时分多址、话音质量比第一代好,保密性好、可传送数据、能自动漫游等。
三种不同制式各有其优点,PDC系统频谱利用率很高,而D-AMPS系统容量最大,但GSM技术最成熟,而且它以OSI为基础,技术标准公开,发展规模最大。 1.1.2.2 N-CDMA系统 N-CDMA(码分多址)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
北美数字蜂窝系统的规范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1987年开始系统研究,1990年被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接受,由于北美地区已经有统一的AMPS模拟系统,该系统按双模式设计。随后频带扩展到1900MHz,即基于N-CDMA的PCS1900。
3 1.1.3 第三代――IMT-2000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和数字通信的发展,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逐渐显示出它的不足之处。首先是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其次是GSM虽然号称“全球通”,实际未能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较多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的将是一个综合现有移动电话系统功能和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所以国际电联要求在2000年实现商用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它的关键特性有: (1)包含多种系统; (2)世界范围设计的高度一致性; (3)IMT-2000内业务与固定网络的兼容; (4)高质量; (5)世界范围内使用小型便携式终端。 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主要存在两个标准: (1)以Qualcomm公司为代表提出的与IS-95系统反向兼容的宽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