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重要,但是具体来说,哪些点重要呢? 今天我就试图总结一下,也欢迎大家补充。
信息的表示和处理计算机如何表示整数: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尤其是如何用补码表示负数,数字的取值范围。 计算机如何表示浮点数,为什么小数的二进制表示法只能近似表示十进制小数。
数值的转换、移位 这几点非常重要,因为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有数据类型,而最基本数据类型必然包括整数和浮点数。 搞不清这些表示和运算,在编程中就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从汇编层面理解程序的执行顺序、分支、循环、函数调用、数组、结构体等在汇编层面是怎么实现的,寄存器和内存是怎么使用的。 理解了这些其实也就理解了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这是计算机学科一个基础性的东西。
知道程序在底层是怎么运转的, 对于学习各种虚拟机有很大的帮助,比如JVM,它要解析执行的是字节码,字节码本质上要表达的就是这些东西,只不过有所扩展。 理解了栈帧,就能理解函数调用的本质,递归,以及尾递归的实现。
还有安全相关的概念,如缓冲区溢出这个臭名卓著的漏洞及其防范办法。 进程和线程程序员必备的知识,不了解这个,简直是无法编程。
需要掌握进程的地址空间,代码在哪里,堆在哪里,栈在哪里。 要准确理解进程和线程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进程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切换和线程切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他们是如何创建,执行,有哪些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 由此会涉及到并发和并行,线程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锁的本质(硬件层面),乐观锁,悲观锁,死锁等问题。 线程的实现方式,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对应方式。
在编程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会直接使用,如多线程编程,锁。 还有一些概念能用到很多地方,例如CAS,不仅仅是编程语言的概念,还能在更新数据库时使用。
再比如你理解了线程的实现方式,迅速就能掌握go语言中并发的手段:goroutine。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Tomcat用了多线程执行请求,Redis用了单线程来处理请求,Node.js也用了单线程来,这是为什么? 秘密都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人类制造的计算机设备之间有着巨大的速度差异: 总之,CPU超级快,内存比较快,硬盘非常慢,网络更慢, 这个速度差异是IT行业的一个核心问题,人类想了很多办法试图去弥补这个差异:多线程,缓存,异步,多路复用,硬件层面的DMA。 记着下面这张图,每当你遇到某个软件的特性的时候,想一想和它有什么关系: 数据结构和算法它的重要性我罗嗦过很多次了,不用再重复了, 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理解了B+ Tree才能理解MySQL的InnoDB的索引,理解了索引才能更好地优化查询,对吧? 计算机网络现在的程序基本上都是网络程序, 所以这也是一个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一大好处就是和工作直接相关,能直接使用,比较有动力。
HTTP协议肯定跑不掉,TCP,UDP也得会,尤其是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如何在一个不可靠的网络中进行可靠的传输, 这是无数前辈总结的经验,一定得掌握。 要理解什么是通信协议,也许某一天你自己就需要定制一个协议来传输数据。
分组交换是什么意思? 协议分层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叫无状态的协议? Socket相关的编程更是重点,尤其是涉及到服务器端高并发的时候,如何维持和处理这些海量的socket, epoll等技术就得上场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HTTPs的基本原理,也是网络安全的精华所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消息摘要,数字证书,中间人攻击。
数据库不多说,关系模型、范式、SQL、索引、事务等知识都得掌握,尤其是要了解他们的实现方式。 分布式的基础知识这些已经偏向应用层面了,但是现在很多系统都是分布式的了,分布式就变成了一种基础知识。
系统通信:RPC, 消息队列等 负载均衡的原理 CAP原理,BASE原理,幂等性,一致性模型(强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和相关协议(两阶段提交,Raft,Paxos。
) 数据分片:取模算法,一致性Hash,虚拟桶 基本的设计思想下面这几种设计思想对我影响很大,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但是掌握起来却很不容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 正交:各个概念之间可以独立变化 抽象:抛弃细节,找到本质和共性《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一书中提到:“指令集是对CPU的抽象, 文件是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抽象, 虚拟存储器是对程序存储的抽象, 进程是对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的抽象, 而虚拟机是对整个计算机(包括操作系统、处理器和程序)的抽象。 如果你对这句话透彻理解了,说明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
分层:我只想和我的邻居打交道, 如网络协议,Web应用开发。 分而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架构设计必备。
关键点来了,怎么学习呢?我原来的方式是先看书,看了很多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网络。
这种办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枯燥(嗯,那时候还没有码农翻身这样用故事讲解技术的文章)。理论多,实践少,很多知识点体会不深, 等到参与的项目多了,Coding多了,这些知识点才慢慢地鲜活起来。
一种更加有效的办法是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点出发,从这。
计算机专业
解释: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通讯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安全、应用密码学基础、信息对抗、移动计算、数论与有限域基础、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知识结构:包括社会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
1.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2)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2.信息的编码 (1)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②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可用“除二取余”法,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可用“按权展开相加”法。 ③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④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2)ASCII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3)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18030)及观察内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①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它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以拼音顺序排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以偏旁笔画顺序排列)。
②GB1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行编码。 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英文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多媒体信息的编码 ①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②图像由像素(pixel)组成,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黑白位图的图像所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每个像素只需要一个位就可以表示,因此黑白位图的图像大小计算公式为:水平像素点的个数*垂直像素点的个数/8。
以一幅800*600像素的黑白图像为例,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为:800*600(位),即800*600*1/8=60000字节。 ③彩色图像所占空间除了它的像素点的个数之外,还与它的颜色种类的多少有关,表示颜色种类越多,色彩越逼真,储存的空间越大。
3.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
(3)保护知识产权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
(4)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些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尽可能地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去传染给其他程序的,具有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爆发性。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防治从预防、检查和杀毒三方面着手。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同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6)网络道德规范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另一方面要文明上网,做到生活学习两不误。 第二节 信息的获取、加工与管理 1.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大众媒体和因特网已成为当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2.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1)网站的访问与浏览 通过网址访问相应网站来获取所需信息,通过超链接在不同页面间跳转。 (2)保存网页内容 网页中使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根据需要可保存于本地计算机中。
(3)收藏夹的使用 让浏览器记住多个网站的地址,以便下次浏览,可将网址收藏在“收藏夹”中,收藏夹中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4)网上资源检索 网上资源可以通过主题目录和使用搜索引擎等方法进行检索,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等。
(5)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理解信息的价值与时效性。 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①统计评价,从统计角度来评价网站的可信度。
②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从专家学术专著或核心期刊上罗列的一些专业学术网站的资源表,来选择或评价所需的网站,该方法参考价值较高。 ③个人推荐,凭借个人对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了解和主观认识进行的评价,该方法参考价值较低。
3.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
1、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特点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
6、计算机网络及安全基础知识
7、计算机软件知识
8、WINDOWS9X的操作及基本使用
9、收发电子邮件(OUTLOOK)的相关设置
10、构成计算机主机板的主要部件
11、ASCII码
12、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13、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量子计算机
14、二进制及十、八、十六进制数
15、二进制与十、八、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6、位、字节和字及内存容量
17、计算机语言
18、操作系统
1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0、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2、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
23、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
24、多媒体应用领域及前景
计算机基础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
硬件: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机箱电源、鼠标键盘、光驱、音响等
软件:WINDOWS系统、OFFICE等一般基本工具的应用与系统的安装。
第一步:弄明白主机和显示器的区别,别笑!!真有不知道的,我单位商务客房有的客人就只开显示器,不亮,就说电脑坏了.
第2:分清鼠标左右键.别笑,真弄清楚什么时候该左什么时候该右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我会电脑了.
第3:知道键盘上的键都叫什么?别笑?没准你就有一两个键不知道叫什么?干什么用就更不知道了,等你知道了,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第4:明白电脑上的接口能插进去的就是插对了,键鼠和音频接口除外.
第5:明白练打字的最好办法就是上网聊天.千万不要用音频聊,那一点长进没有.
第6:明白一个道理:想学好,先搞坏,长进快.
第7:明白WINDOWS的帮助(F1)是最大垃圾,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好了,你已是高手了.
第8:这绝对原创,是我一边回想我12年电脑生涯一边打出来的,版权归BAIDU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不得用于商业赢利之目的.看完后请马上忘掉,喜欢请购买正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机试,内容包括选择题、Windows基本操作题、汉字录入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owerPoint操作题以及因特网操作题。
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提纲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
一种汉字(键盘),输人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奉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同(Internet)的初步知识.
8. 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常用软件的使用、Access数据库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10章:
1.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2.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3. 字处理软件Word2000
4. 电子表格系统Excel2000
5.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0
6. 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00
7. 计算机网络基础
8. Internet基础
9. 网页制作
10. 网络信息安全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 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
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
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机。
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论文 ,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 年:Bell 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
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 年1 月:Bell 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
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 ,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 ,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 英尺长 、5 吨重 、75万个零部件。
该机使用了3304 个继电器 ,60 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 。程序存储在纸带上 ,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
Mark I 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后来命名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计算机。
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 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 年,完成于1946 年,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吨,用了18000 个电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1947 年:Bell 实验室的William B.Shockley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