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深度的情感表达方式,懂音乐也是较为深奥技能;这其中想掌握音乐的节奏没有直接的硬办法,只有多听、多练,学习必要的乐理知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乐感,乐感会使你对此更投入,对于旋律、节奏更敏感,使你可以更完美的表达或者聆听。
节奏是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音乐节奏是泛指一切有关音乐时值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括拍子(音乐时值单位),节拍(也称小节)、速度、重音、动力等。
节奏一词,意思是匀整地进行。在节奏进行过程中不仅感到时间是匀整的向前流动,并且节奏还有推动力,有弹性、重音、惯性等特性。演奏者要分析研究节奏的运动规律及其特性,这对于演奏好一首乐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以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成,离开了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节奏是构成整个作品中某一乐节或片段、乐音的各种时值的对比关系与交替更迭。在区分拍子与节奏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它们通常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拍子与节奏是不可分割的,就是把拍子定为节奏的尺度,即节奏的基本单位。节奏象人的脉博跳动一样重要。在演奏一切乐句时节奏必须准确,这对不同的时代,不同派别的音乐,不同国家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共同的。在吹奏一首乐曲时,各段、各个乐章虽然有不同的节奏要求,但是每段都有其自己统一的节奏和速度。乐曲的处理千万不要机械化而要音乐化,但并不是不遵守拍子,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如同没有生命一样。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初学者在没有掌握好各种基本功的情况下,演奏时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才能在表现音乐上熟练地、自如地掌握好恰当的节奏和演奏速度,把乐曲表现的更加动人,如果演奏速度控制不好,就会颠倒作品的性质,即便在小的细节上,节奏和速度的不统一就会使人感到演奏不严谨,甚至有损于音乐的完整性。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浪漫派的作品,可以在保持原乐曲骨架的原则下,节奏吹的自由些,但一定要用的恰当,不宜过多,美妙的音乐句法,象人们的语言一样,心情激动时语气加快,平静时语气缓慢,渐慢与渐快如用得恰当,会使音乐更富于表情化,用的不准确,就象说话不流畅一样,表达受到了影响。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在乐队中,演奏者要注意节奏感的主动性和附合性。独奏或伴奏,指挥与演奏员之间,各声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不能各行其是。优秀的演奏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和判断力,根据乐队及乐曲的需要,既能主动地把握节奏带动其它声部的演奏,又能配合主要声部进行附合的演奏,使各声部融合为一体。所以,只有认识节奏运动的规律,正确掌握打拍子这种理解节奏的手段,才能把音乐组织好,并圆满地表现完美的音乐形象。
前人称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灵魂。
节奏分为速度、拍子、节奏型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现代乐理又添加了“节拍”这一新鲜内涵。
节奏掌握不好一般出自以下问题:
1.没有节奏参照物的练习,如没与其他人合奏或伴奏带合奏,没有用节拍器严格练习。萨克斯本身是独奏乐器,忽略了基本节奏的练习习惯会使自己感到一枝独秀,实际一合乐便成了“害群之马”,不快则慢,更别说处理感情了。
2.视唱节奏敷衍了事,没有踏踏实实的练唱基本节奏型组合,到复杂节奏时就不能一目了然的提前准备,形成练习时你敷衍它【节奏】,实用时它敷衍你,恶性循环。
3.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为了抒情而在演奏时忘却了节奏的存在。和第一条是一种原因,属于闭门造车型。
4.心理素质上欠缺锻炼,平时练得很好,舞台上不知所措。
解决方法:加强合奏参照练习,自身的节奏视唱要花些苦功反复巩固,多找上舞台和各种场合的演奏来磨练自己的舞台经验,消除怯场的心理因素。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一)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
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 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
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要一下子掌握这许多东西是不可能的。至于把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保持平衡.使它们内外统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节奏才能将所有这些东西组织和统一起来。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二)
要获得良好而巩固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可靠的方法,一个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义的方法——在开始用乐器练习以前,先作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 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和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以后用乐器练习时,也可运用上述方法计时,通过这种方法而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演奏的各种各样的零星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们不应强迫学生学习不必要的繁杂的技巧。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悉心研究节奏的特性,因为只有在掌握了节奏以后,才有可能扩展他以后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这一辅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影 响之下加以采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借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乐曲,学习新的技巧、或练习一首已 经基本上熟悉的乐曲(即通过视唱而对乐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时值已有明确 的概念)时,才能偶然借助于这种方法。
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 的。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儿童对于内在节奏的活的感觉。这种内在节奏和节拍所打出来的节奏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出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出的音响, 也不符合他在乐器上奏出这段音乐时的身体动作。
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配合和平衡时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
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扩展资料:
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 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
拍子: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 称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时值来表示的,一拍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拍子的时值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比如当乐曲的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60 拍时,每拍占用的时间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 秒;当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120 拍时,每拍的时间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 秒,依此类推。
拍子的基本时值确定之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联系在一起。例如,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一个全音符相当于四拍,一个二分音符相当于两拍, 八分音符相当于半拍,十六分音符相当于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为 一拍,则全音符相当于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两拍,十六分音 符是半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节拍.
去找一些歌听吧~类似一些欧洲的民谣,吉它伴奏的那种,听它的伴奏
或者摇滚,试着感受它的节奏。这个复杂一点。
还有就是那些中国的老歌,通常是严格按照节奏发音的,这一点比英文的好。这个要听它的每个字的节拍了,很慢的,比较容易(比如难忘今宵之类的)~~
还有就是学会用手比划节拍,一拍一上一下,这样就很容易把简单的拍子分出来,然后再慢慢来试着听高的
或者能够买一本专门的教材,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叫你的朋友按照上面的谱打节奏,你来听写;书店有很多这方面的书
建议做以下练习:
1)、单手握小棍状(也可用手指作敲击状),轻敲桌面,分别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练习,打出非常均匀、准确、无轻重音的点子。
2)、同样的方法,加上轻重音,即2/4的强、弱,3/4的强、弱、弱,4/4的强、弱、次强、弱,以及其他种节拍强弱关系。
3)、双手握棍,一只手一拍打一下,另一只手同时每拍均匀打两下,再练习每拍均匀打四下,均匀再打三下。开始不管节拍,只求均匀,然后再加上节拍。
4)、两手交换。
5)、速度也可适当改变,但每拍四下的速度不宜太快。这些练习并不复杂,但如能熟练掌握,将能有效地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拍感和节奏感基础。
6)、学生能力强的,还可进一步练习2对3的拍子,即: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两下,另一只手同时打出平均的三下,再两只手交换。这个练习,只有每拍的头一个点子是打在一起的,后面双手的点都不对齐,即不打在点子上。如果这“关”能过,就不会再感到拍子上的困难了。
7)、以上所有只打点字不用钢琴的节奏练习,均可借助拍节机的协助。
这些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准确感觉“拍点”的能力。更为重要的,学生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领会、理解乐曲节奏方面的表情的、表现的、风格的等等审美含义,才能将节奏感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例如,某种节奏可能联系着某种情绪状态;某种节奏型常常是表现某种形象的;某种节奏又是代表一种音乐风格的典型特征的等等。
扩展资料
音乐中的节奏感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
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
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
参考资料节奏感搜狗百科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
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
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
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一、看图识节奏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
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
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
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二、象声词模仿节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
如:2/4 *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
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
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⑴ * * | * *|| 读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⑹ *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
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二、儿歌法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
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音乐 妈妈 真粗 心,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请你 一定 记清 楚,四分 音符 唱一 拍,别看 八比 四要 大,八分 音符 唱半 拍。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四分 音符 加圆 点,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
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
例如:⑴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⑵ *·*│*·*│** **│* 0‖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五、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
音乐是人类深度的情感表达方式,懂音乐也是较为深奥技能;这其中想掌握音乐的节奏没有直接的硬办法,只有多听、多练,学习必要的乐理知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乐感,乐感会使你对此更投入,对于旋律、节奏更敏感,使你可以更完美的表达或者聆听。
节奏是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音乐节奏是泛指一切有关音乐时值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括拍子(音乐时值单位),节拍(也称小节)、速度、重音、动力等。
节奏一词,意思是匀整地进行。在节奏进行过程中不仅感到时间是匀整的向前流动,并且节奏还有推动力,有弹性、重音、惯性等特性。
演奏者要分析研究节奏的运动规律及其特性,这对于演奏好一首乐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以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
节奏是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而成,离开了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节奏是构成整个作品中某一乐节或片段、乐音的各种时值的对比关系与交替更迭。
在区分拍子与节奏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它们通常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拍子与节奏是不可分割的,就是把拍子定为节奏的尺度,即节奏的基本单位。
节奏象人的脉博跳动一样重要。在演奏一切乐句时节奏必须准确,这对不同的时代,不同派别的音乐,不同国家的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是共同的。
在吹奏一首乐曲时,各段、各个乐章虽然有不同的节奏要求,但是每段都有其自己统一的节奏和速度。乐曲的处理千万不要机械化而要音乐化,但并不是不遵守拍子,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如同没有生命一样。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初学者在没有掌握好各种基本功的情况下,演奏时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节奏和速度,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音乐。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才能在表现音乐上熟练地、自如地掌握好恰当的节奏和演奏速度,把乐曲表现的更加动人,如果演奏速度控制不好,就会颠倒作品的性质,即便在小的细节上,节奏和速度的不统一就会使人感到演奏不严谨,甚至有损于音乐的完整性。
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
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
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浪漫派的作品,可以在保持原乐曲骨架的原则下,节奏吹的自由些,但一定要用的恰当,不宜过多,美妙的音乐句法,象人们的语言一样,心情激动时语气加快,平静时语气缓慢,渐慢与渐快如用得恰当,会使音乐更富于表情化,用的不准确,就象说话不流畅一样,表达受到了影响。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
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在乐队中,演奏者要注意节奏感的主动性和附合性。
独奏或伴奏,指挥与演奏员之间,各声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不能各行其是。优秀的演奏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和判断力,根据乐队及乐曲的需要,既能主动地把握节奏带动其它声部的演奏,又能配合主要声部进行附合的演奏,使各声部融合为一体。
所以,只有认识节奏运动的规律,正确掌握打拍子这种理解节奏的手段,才能把音乐组织好,并圆满地表现完美的音乐形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