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
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他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是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原因: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住较大的损失。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他的安全性。
③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痛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应用出去,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
三者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从盈利性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资金用于资金用与盈利资产的比重较高,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高,盈利规模也越大。
从流动性角度看,非盈利资产如现金资产可以随时用于应付存款的体现需要,具有十足的流动性,因而现金资产的库存额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体现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从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其风险总是较大的。
为了降低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不得不把资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实际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银行考试金融专业知识题:
/link?url=_gXlQshbiB9a_
银行考试简介: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简称CCBP(Certification of China Banking
Professional)。它是由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实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该考试认证制度,由四个基本的环节组成,即
资格标准、考试制度、资格审核和继续教育。 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和公司信贷,其中公共基础为基础科目,其余为专业科目。考生可自行选择任意科目报考。按照《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证书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公共基础”考试并获得证书是获取专业证书的必要前提。
一应定要学好英语,高等数学。而且在大学期间尽量取得一部分学习和工作方面的荣誉。取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要求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金融基础知识
1 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2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生产关系。
货币功能:价值尺度 流通功能 贮存功能 支付功能。
3 信用: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信贷行为。
4 利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对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5 利率:计算使用借贷资金报酬的依据。
6 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可以买卖,载明了相关主体的财产权利关系的信用工具。包括股票、票据、债券、眼衍生金融工具等。
7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入股凭证的一种有价证券。
8 票据: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是发票人依据票据法发行,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
9 债券:债务人向债券人借款,并承诺在将来预定时间向债券人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券债务凭证。
10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远期利率协议。
11 期货:双方约定在将来有效时间内,以商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物的资产。
12 期权: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期权费后,卖方赋予买方将来某日前的任何时间,按约定的价格或约定协议买入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
13 远期利率协议:买卖双方以和约的形式,在将来特定的时间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标的资产。
14 金融市场:进行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或领域,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期权与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
15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建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6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7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的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8 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人民银行模拟试题:网页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经济金融类笔试备考指导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人员录用招考招聘是分专业招聘,主要包括:经济金融、会计、法律、计算机、统计、管理和英语这七个类别的专业。部分分支机构还少量招录理工科应届毕业生以及安全保卫、中文、小语种、考古专业人员。值得关注的是,从2018年起考试的方式有所改变,虽然依旧按之前的专业招聘,但笔试改革为分两类考试的方式。一类为经济金融专业职位的人员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经济金融专业知识考试,另一类报考除经济金融外其他专业职位的人员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申论考试。考试时长为上午9:30-12:00,其中,第一单元9:30-10:30(60分钟)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二单元10:30-12:00(90分钟)为经济金融专业知识(或申论)考试。
虽然形式上有所改革,但对于报考经济金融专业职位的人员来说,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题量方面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都沿袭了之前的考试传统。
首先,在内容方面,经济金融专业知识考试涉及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学科,从考察比例上而言,比例基本上对半分,且历年来都相对比较稳定。其中,经济学主要是考察西方经济学,也会考察到发展经济学中的相关发展模型;金融学主要是考察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考察内容是很全面,因此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也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
在经济学的复习上,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复习包括均衡价格理论、市场行为主体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和经济模型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运行涉及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现象、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内容,考察难度相对低。经济模型包括封闭经济模型、开放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这三类模型,这部分考察难度相对较高,还会结合发展经济学进行考察,大家在这部分的复习上需要多花时间,注重掌握知识点的深度,真正弄明白这些模型的来龙去脉。
在金融学的复习上,同样也是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金融基础货币、信用与利率,各种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体系及其业务,货币调控理论与货币政策,银行管理,国际金融等。
其次,在题型题量方面: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和论述题五种题型。具体分布如下表:
最后,难度上而言,相对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企业金融类岗位的招聘笔试,人行考查难度较大,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对于经济学的难度是要大于金融学的,尤其是在经济学模型的考察上,一般会考察到计算题。因此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
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金融的特征: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