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1)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方式转变 A原始工具:刀耕火种,石、木、骨器B 文明时代: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C春秋战国:铁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唐朝: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E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等(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春秋时期: (1)井田制崩溃: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2)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3)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战国以后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形式: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1)途径:土地兼并 (2)历程:北魏----实行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利益。
宋朝――不抑兼并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普遍 (3)、影响: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提高,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3)作用:积极――在没有灾苛政干扰下,农民可勉强自足;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消极――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3、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与特征(1)发展表现 A冶金:青铜: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为青铜时代冶铁:春秋时期开始炼钢:春秋时有块炼钢,南北朝有更先进的灌钢法 (铁器和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上,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北宋用煤冶铁非常普遍,我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B纺织: 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唐代:缂丝技术 宋元:棉花迅速传播,黄道婆改进技术 明代:松江成为棉织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C陶瓷: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是最重要的成果,有彩陶、黑陶、白陶等.东汉:有成熟的青瓷.南北朝:制瓷从南方扩大到北方,制出白瓷隋唐:白瓷进入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青花瓷和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闻名中外的粉彩、珐琅彩传播:从唐代起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2)特征:水平长期领先,官私手工业消长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②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 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④ 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⑤ 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私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4、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与特征(1)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出现以物以物,产生原始商业。商朝:职业商人,最早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将商人集中,设官统一管理,提供衣食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出现商业都会。
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为大都会;各国商人往来频繁;陆、海丝绸之路繁荣。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起。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新高峰。
明清:商业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古代商业发展特征: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③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④ 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⑤明清时期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⑥商人群体活跃。
⑦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⑧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2)城市的发展A自周秦迄唐代:县治以上城市,官设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市长,市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
B唐代:整齐划一坊市制C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郭乡村允许置市,不再规定统一时间,商业不受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D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尤盛5、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A原因:商人流动性大,。
亲,我是岳麓版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古代手工业
分类 特点 地位 成就
官营手工业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 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 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 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 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 发展状况 表现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 发展艰难 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 商业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
两宋 空前繁荣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 商业繁荣 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
历史学科内容庞杂、头绪繁多,令许多学生深感头痛和无奈也学得辛苦,收获甚微。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历史呢? 一、抓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客观历史事实的抽象概括,它反映历史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特点。
如果说学习历史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弄清历史概念是最具体的基础工程。但许多学生对待历史概念存在严重的不良倾向:只把历史概念当作教材中的名词术语而简单地了解,不去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诚然,有些历史概念是显性的,但我们也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我们必须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内容、经过以及本质、结果和影响诸方面认知理解;而又有许多历史概念是隐性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分析、归纳、类比和推理才能逐步地深入掌握,如“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一历史概念,就贯穿于整个近代前期的历史长河中,由“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斗争——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对这一连串历史事件的学习,因果迁移、综合归纳才能使我们全面而完整地理解和认知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进程。
二、抓时空观念。学习历史,头脑中要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搞清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何地,就如同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找到了坐标。
坐标—旦明确,思路便清晰了,同时用联系的观点去考虑历史中的年代、地点,中外结合,纵横比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因此必将造成对海外的殖民掠夺,就使我们联想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同时又记起了1841年英军在香港岛登陆,从而开始香港百余年沧桑、屈辱的历史。
三、抓历史规律。历史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本身又像飞转的车轮一样不停地高速旋转,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总方向与规律。
比如,在分析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要紧紧地抓住几点:革命的起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又由于在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革命;于是历史的进步力量与落后势力间,便有了一次又一次战争。把握住大体的规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就不难理解了。
四、抓内在联系。历史犹如一条泱泱大河,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川流不息,奔腾不止。
既然如此,就必有其内在联系。有时这事件的结果,恰是另一事件的起因,历史就是在因果的反复循环之中发展、前进。
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懂得历史,而连贯则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联系。例如,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勃勃野心企图把历史引向倒流,其结果却成了孙中山“二次革命”的起因。
袁世凯皇帝梦的破灭,又一次证实了辛亥革命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若能达到这样融会贯通地掌握历史连贯分析法,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学习历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充分地投入与积极地思考,使自己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之中,牢抓关键环节和因素,以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就能受到豁然开朗,明智善理的效果。
如果是岳麓版可以参考以下总结中国: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建国以来的经济世界: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调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全球化中国古代农耕经济:1。
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的发展,特点,税质的变化,水利工程,耕作方式的变化,耕作工具的变化2。商业的发展(各朝的特点)3。
手工业:纺织业,冶炼金属,陶瓷,发展过程,分类4。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国力,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及萌芽分布的地域和领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
近代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入2。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抗战前发展—抗战时—解放战争—建国初期3。
近代风俗变化建国以来的经济:一~建国初期1949-1952:恢复与发展二~一五计划:一化三改(改造与发展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1。成功的探索:八大,‘调整,巩固,提高’2。
失败的探索:八届二中全会,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五~改革开放新时期1。改革:农村,城市2。
开放:深珠汕厦+海南——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省会城市——上海浦东——世贸3。城市化和人民生活变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
一条线索: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自有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体系:殖民体系,政治体系,世界市场3。
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4。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发展顺序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调整:1。
1929~1933经济大危机2。罗斯福新政3。
三大支柱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恢复——黄金时期——滞涨——缓慢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薪经济政策3。
斯大林体制4。三次改革;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全球化1。
欧盟,东盟,世贸,亚太经合,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2。条件,过程,影响,问题3。
冷战时期自己总结的,很辛苦,拜托选我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