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很麻烦。
给你详解。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007-01-29 19:23第一部分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 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 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 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 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 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 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 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 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 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 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 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 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 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 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 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
⒈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⒉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⒊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⒌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 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⒍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⒎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⒏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 HC1O 〉HC1O2 〉HC1O3 〉HC1O4。 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⒑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 ⒒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⒓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 ⒔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⒕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 ⒖ *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
⒗ *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 ⒘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⒙* 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 ⒚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 ⒛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
(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 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 (因SiO2 + 4HF =SiF4 +2H2O)。
22 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3 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
24 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 *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
26 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 27 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 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9 *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 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 31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 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 33 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 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 2OH-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35 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
36* 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 *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
38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 u+ 4HC1(浓)=H2 + 2H[CuC12]。
40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 (Fe+2AgC1=FeC12+2A g)。
42 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 43 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
44 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HNO3 why?) 45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 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 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 (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 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
1化学式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Ca(OH)2食盐:NaCl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软脂酸:C15H31COOH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2化学现象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3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
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及其氧化物、非金属及其氧化物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3.: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氧化还原反应 1. 氧降得还 2. 还升失氧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六、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七、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钬?2O NH3钬?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八、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九、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