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 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
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12、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
主要是考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另外还有行政能力知识。
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比较少,所以即使是事业单位招考财会岗位,主要考的还是企业会计的内容,都是些基础性的东西。会少量涉及事业会计。
面试的题目可能是公务员的面试题
这个很广泛的 有应急类 有综合分析类 有沟通协调类。
笔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经济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时政方针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占30%)和专业知识(占70%)。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1.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2.★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每日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库存现金,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1)如发现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有关单位或他人) 其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 (2)如发现现金短缺 借:其他应收款(应由责任人赔偿) 其他支出(无法查明原因) 贷:库存现金 (二)短期投资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2)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3)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国债本息 借:银行存款 其他收入(亏) 贷:短期投资 其他收入(赚)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年度终了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即反映结转下年使用的用款额度。
(1)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①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 ②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事业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发生实际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①年度终了,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②下年初恢复额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开展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等而应收取的款项。 (1)事业单位发生应收账款时 借:应收账款 贷:经营收入 应缴税费 (2)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
核销的应收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①转入待处置资产时,按照待核销的应收账款金额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应收账款 ②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③已核销应收账款在以后期间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1.★存货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开展业务活动等领用、发出存货 借: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贷:存货 (2)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存货 (3)实际捐出、调出存货时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2.★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 ★(1)盘盈的存货 借:存货 贷:其他收入 ★(2)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存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存货 ★ (3)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五)长期投资 1. ★长期投资的取得(双分录) 借:长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2.长期投资持有期间的收益 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事业单位收到利润或者利息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3. ★长期投资的处置(双分录) (1)事业单位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时 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差额) 贷:长期投资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差额) 同时,按照收回长期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事业基金 (2)事业单位转让或核销★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长期投资 实际转让或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应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用双分录的形式。 1.★固定资产的取得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事业支出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按月计提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3.★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事业单位的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1.应缴税费 事业单位的应缴税费是指事业单位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2.应缴国库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3.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
★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借: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贷:其他收入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
太多了,不过在网上都可以找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财政部令第9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第68号)、《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第287号)、《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财库[2012]1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都是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库[2001]54号)等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太多了,不过在网上都可以找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年财政部令第9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第68号)、《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第287号)、《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财库[2012]1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都是2006年财政部令第35号)、《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库[2001]54号)等等。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三种观点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目前有三种提法:一是收付实现制;二是现金流动制;三是权责发生制。
三种会计确认基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其现实意义,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收付实现制及其存在的缺陷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Cash System),是以收到或者付出现金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确认收入或费用。
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费用;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商业信用的广泛存在,一个经营主体纯粹的现金收支业务是不可能存在的。尽管收付实现制为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要素提供了确认基础,但它无法解决属于债权、债务关系中的资产、负债、利润分配等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因此,收付实现制这一确认基础不是现实的选择。
(二)现金流动制及其存在的缺陷 现金流动制(Cash Flow System)也称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Fully Modified Cash System),也是当前会计理论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现金流动制是以期末持有的净资产视为虚拟现金净流入额,期初持有的净资产视为虚拟现金流出额,然后将虚拟现金流入量和虚拟现金流出量进行比较的差额视为虚拟现金净流量,来确定当期所实现的利润额。
在现金流动制下,不仅涉及已经发生的实际现金收支,还包括可能将要发生的虚拟现金流动,利润额的确定是通过采用盘存法,将前后两期净资产的变动额(虚拟现金变动额)视为当期所实现的利润。在现金流动制下,要求全部资产和全部负债应以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实际上是财务报告的计量观和收益决定的资产/负债观。
现金流动制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它存在的条件比较严格,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事业单位的资金供应和运用受到政府干预程度较大,对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采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二是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可靠性不高。 尽管现金流动制比较理想,但缺乏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困难,正如坎宁曾经发出的“真理可能既是昂贵的,又是无用的”的感叹。
(三)权责发生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Accrual System),是以权利或责任是否发生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 在权责发生制下,以收款权利或者付款责任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本期的收入或者费用,即把属于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者已承担的费用以及属于本期的资产或负债,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以及资产或费用处理;反之亦然。
权责发生制的合理性在于:一是在会计初次确认中,权责发生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涵盖部分收付实现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收付行为也是权利或责任的发生行为,二者并不矛盾;二是在会计再次确认中,即使不是现金收付事项,只要采用一定方法进行调整也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事项,以现金流量表为例,表内“现金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通过“应计制”下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会计账簿的数据调整而来;三是会计上大量的应计、预提、递延、摊销项目正是由于有了权责发生制才得以及时、正确地估计、判断和计量,解决了各项会计要素的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四是权责发生制为收入实现原则、费用配比原则等奠定了基础。 因此,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包括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是科学合理的,同时它也是会计计量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使用者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内部财务管理重心的变化,这些内外因素对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多元化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二章“一般原则”中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这一要求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宏观的经济管理到中观的财务管理再到微观的经营管理,满足内外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协调好国家、组织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社会效益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资金运营也要跨越不同的会计期间,仅仅收付实现制是无法解决长期资金的会计核算问题的。
诸如一些事业单位在当年年末突击花钱或者隐瞒大量结余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致使大量资金白白浪费,资金核算与管理就明显违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会计目标。 (二)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随着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营深度、广度的不断加深,资金来源已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筹资渠道更加广泛。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各事业单位随着事权的逐步下放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权。因此,事业单位除了主要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资金以外,还可以从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单位取得非财政性资金,以及通过银行信贷、吸收投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3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