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2.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A.阳中求阴B.热者寒之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 4.“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6.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下寒上热证D.真寒假热证 7.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已所胜B.侮所不胜C.侮而乘之D.轻而侮之 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A.心包B.胆C.三焦D.膀胱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厥阴经 1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脾经B.肾经C.肝经D.胆经 11.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起最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心气的充沛C.心神的安宁D.脉道的通畅 12.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 A.行血气B.藏精气C.传化物D.主生殖 13.“孤腑”是指() A.胆B.三焦C.膀胱D.胃 1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肝B.肾与肝C.肝与肺D.肾与脾 1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16.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 A.水能涵木B.津血同源C.精血互化D.同居下焦 1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 A.肾B.肺C.肝D.脾 18.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9.血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防御作用B.湿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20.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 22.首次将病因分成阴阳两大类的是() A.汉。张仲景B.宋。
陈无择C.《内经》D.晋。陶弘景 23.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 24.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 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25.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 A.恐B.惊C.悲D.喜 26.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 27.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A.心B.脾C.肾D.肝 28.形成实证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B.邪盛正未衰C.邪胜正负D.邪去正衰 29.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脱C.气陷D.气闭 30.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偏盛偏衰 2.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 A.滋水涵木B.泻肝补脾C.培土生金D.补肺滋肾E.泻南补北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 A.脏与腑是个整体B.五脏与形体诸窍是个整体C.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 D.五脏之间是个整体E.五脏与自然界相应 4.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有() A.任脉B.肾经C.胃经D.脾经E.膀胱经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肾经 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 A.十二皮部B.十五别络C.十二经别D.浮络E.孙络 7.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 A.主司津液的生成B.主司津液的气化C.主司津液的输布 D.主司尿液的生成E.主司尿液的排泄 8.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气B.血C.津D.液E.精 9.胃失和降可出现() A.口臭B.腹胀C.便秘D.腹泻E.呃逆 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 A.温煦B.防御C.固摄D.推动E.气化 11.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温煦机体B.营养脏腑C.化生元气D.滋润机体E.化生神志 12.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 A.脏腑B.肌肉C.骨节D.脑髓E.孔窍 13.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燥邪 1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 15.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肝B.脾C.肺D.肾E.三焦 16.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 A.肺B.心C.肝D.胃E.肾 17.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 A.心B.肺C.脾D.肝E.肾 18.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 A.发育迟缓B.智力低下C.过早衰老 D.骨脆易折E.发脱齿摇 19.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A.胃失和降B.脾失健动C.胆汁排泄不利 D.肺失津肃E.肾不纳气 20.下列治法属于“因时制宜”的有() A.寒因寒用B.用凉远凉C.热因热用 D.用温远温E.寒者热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提出“_______________,百病由生”的论点,后世根据其治疗特点,称他为_______________派。
2.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_______。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