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哪些内容?
根据往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教材及大纲情况可知,《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木、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消费者行为分析。
3.生产和成本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0.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部分 财政
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12.财政支出。
13.财政收入。
14.税收制度。
15.政府预算。
16.财政管理体制。
17.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2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22.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 统计
23. 统计与统计数据。
24.描述统计。
25.抽样调查。
26.回归分析。
27.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 会计
28.会计概论。
29.会计循环。
30.会计报表。
31.会计报表分析。
3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
33.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34.物权法律制度。
35.合同法律制度。
36.公司法律制度。
37.其他法律制度。
特别推荐:2019年经济师全科零基础通关课程,零基础入门必修 考点覆盖率90%,:备考阶段:考题预测班+内部精华资料+1v1直播答疑+高频真题及考点总结资料+仅限全科含题库(手机及电脑版)
咨询详情立即报名
2019年经济师考试怎么报名?最新资讯信息欢迎加入:QQ群号:652856903 ,也可手机QQ扫码快速加群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动分析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部分 财政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二十一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二十三章 时间序列
第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六章 会计概论
第二十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八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二十九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一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2、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4、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5、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7、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8、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上层建筑”相对。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构成经济基础,如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只能说是生产关系而不能说是经济基础。
所谓经济基础,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就是指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有两层意思: 首先,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应于生产力来说,它是生产关系;而对应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它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社会生活中比生产关系更深的一个层次,它决定生产关系即决定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由于生产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故此,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着的。
其次,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混合,而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的总和。 所有这些方面就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只有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看成是经济基础,才能确定该社会的性质,也才能把一个社会形态与另一个社会形态区别开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能加以区分,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每种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不相同的。
在哲学中,还必须清楚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反映社会结构的两个相对应的基本范畴。把社会区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我们认识社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标准。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性质,首先要考察建立在一定生产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同时还必须认识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
供你参考。相互交流。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试内容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友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考试内容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的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是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是否掌握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国民收。
1、经济学基本理论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3、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
扩展资料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
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中国经济学家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不断完善。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经济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