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1.心理学概论包括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2.学习心理包括学习概论、学习动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内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成分、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五方面内容。
4.教学心理包括课堂教学概述、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
5.差异心理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
教育法规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导语】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将于4月26号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
现在是参加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考生冲刺的阶段,组重要的是基础知识要点的梳理一个模考冲刺。为了帮助大家准备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漳州中公教育为大家分享“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希望大家做完练习之后能有所收获!【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要点一】一、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齐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1868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 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末) 布鲁纳 罗杰斯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以后) 布鲁纳二、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并运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并促进教学。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①、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
②、华生 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③、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正强化;负强化把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2、认知派学习理论⑴、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黑猩猩实验⑵、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观、教学观、发现学习。
将知识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环节。⑷、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的分类:①、按学生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②、按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⑸、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⑴、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
⑵、学生中心的教学观。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⑴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⑵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⑶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5、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⑴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
⑵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
⑶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三、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学习动机的含义: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2、学习动机的分类:⑴、按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⑵、按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⑶。
教师招考的题型:
题型1:主观题+客观题,全国80%以上地区都是这种题型。包含填空、单选、多选(或者不
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含案例分析)这几种题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组合。这种考试题型造成两个难点: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
知识太多;2、主客观易混淆,耗费精力大。
题型2:全部客观题,10%左右的地方考试采取这种命题方式。一般包含单选、多选(或者不定项选择)、判断这三种题型。这种题型复习难度相对较小。
题型3:只有面试题,一般只针对特招教师,不是主流。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导语】2015年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将于4月26号进行。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
现在是参加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考生冲刺的阶段,组重要的是基础知识要点的梳理一个模考冲刺。为了帮助大家准备福建漳州教师招聘考试,漳州中公教育为大家分享“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希望大家做完练习之后能有所收获!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六、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的类型 ⑴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⑸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4、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5、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⑴改革课程功能,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⑵改革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⑶改革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⑷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建构的学习。⑸改变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⑹改革课程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七、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⑴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⑵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文法。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⑷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⑸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⑴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⑵课程性质和特点;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⑷学生年龄特征;⑸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⑹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八、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道乐顿制,特朗普制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九、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知行统一原则;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