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
2、琵琶定弦,在传统乐曲中变化较多, 四条空弦之音的音程关系并不固定。但比较常用的定弦法, 是把四条弦由缠弦至子弦固定为A、d、e、a四个音。
3、弹挑类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
4、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5、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琵琶
琵琶的弹奏指法左手指法: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
捺、带、擞: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
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如在乐曲某些地方恰当地运用了虚音与实音的有机结合,可使乐曲在音量方面增添对比。
这种虚音与实音组合进行的方法,在琵琶传统文曲中见用最多。现将有关捺、带、擞的演奏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捺 捺,又称“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关节的运动中,手指端取势将弦身击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声,捺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上行进行。
(2)带 带,又称“带起”、“带音”、“放”等。演奏带的方法:当右手弹出前一按音之后,接着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内方或向外方一拨,然后离开弦身,带起一个较弱或稍强的音来。
带与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进行。 带起的音,有散音与按音之分。
带起散音时,须将按指向左内方或外方一拨,即可带出空弦散音来。带起按音时,则须把下行进行的后一个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带的动作。
(3)擞 擞,又称“搔”、“搬”、“抓”、“粘”等。演奏擞的方法:用左手指将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发音(如用左手中指按弦时,则用无名指搔弦),这是擞按音的奏法;如擞空弦散音时,则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选择一较方便的指头去搔弦即可。
擞弦大都在同一条弦上进行。右手指法: 弹挑类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来。弹挑类: 包括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剔、抚、飞、双飞,而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
其他右手指法如夹弹、滚、分、摭、勾、抹、剔、飞等,都是由弹挑衍变而成。而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
刘熙《释名》和应劭《风俗通》中,都有“推手前曰枇(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琵琶”古作“枇杷”)的记载。a.弹: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与拇指相邻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左弹出发音。
b.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侧的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右挑进发音。弹挑类其他指法的演奏方法:c.夹弹:是用弹和挑在弦上作连续均匀而不很快的动,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四声,有的或作二声。
d.滚:演奏方法与夹弹相同。但在速度上则较夹弹快一倍,即每拍依曲调节奏的快慢,一般作八声,有的作十六声。
e.剔:是用中指甲向左将弦剔出。f.抚:是用中指肉将弦向右抚进。
g.双弹:是用食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左同时弹出。h.双挑:是用拇指甲将相邻的两条弦向右同时挑进。
i.飞:是用名指甲将弦向左飞出。j.双飞:是用食指甲弹左面的弦,拇指甲挑右面的弦,要连而不断。
轮指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轮指的演奏方法:轮类: 二胡等拉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可拉“长弓”来得到连续不断的长音。
笛子等吹奏乐器,演奏长音时,可一口气吹出连续不断的长音。琵琶等弹弦乐器演奏长音时,就须用“轮”或“滚”、“摇”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个快速单音联成了一个长音。
用长弓与一口气吹的长音,是毫无间断的长音。用轮或滚摇的长音,在长音的中间,存在无数的短促间歇。
轮指的定度:以右手指为第一、中指第二、无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个接一个依次顺向(左前方)弹出;接着大指为第五由反向挑进得五声称一轮。这种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指法称为轮指。
轮指时五个手指击弦的时间间距要均匀,声音要统一。 轮有两种奏法:一种叫“下出轮”,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弹出,然后拇指向右挑进。
由于它是先用小指开始作轮,因此叫做“下出轮”。清代浙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于相仿;缺点是音量一般较弱些。另一种叫做“上出轮”,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开始作轮的,清代直隶派多用此法。
其优点是发音量一般较强些;缺点是各指的发音量易致强弱不一。由于目前大都采用了“上出轮”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绍上出轮为主。
划、拂、扫、撇类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常用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
划、拂、扫、撇类 划、拂、扫、撇类,包括划三弦、拂三弦、滚二弦、滚三弦、滚四弦、临、挂。都是在同一时间有四个音(或三个音)一齐发音的指法。
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时,大都采用这类指法。此类的发音量较强,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现,能突出重音,强化节奏,因此,在乐曲的重音和高潮处常配用这类指法。
a.划:用右手食指甲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弹四弦如一声。b.拂:用右手拇指甲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弹四弦如一声。
c.扫: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缠弦至子弦向左急速扫出如一声。d.撇: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齐,由子弦至缠弦向右急速撇进如一声。
e.划三弦: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急速弹相邻的三条弦。f.拂三弦:用右手拇指自左向右急速挑相邻的三条弦。
g.滚二弦:用右手拇、食。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琵琶最重要的基本无非是弹跳和轮指,轮脂最重要的是一个个出来有力度而且是饱满的,所谓的饱满就是听上去假指甲声音小,音色出来美,要练好它,首先每天500个轮脂,不要求速度,要一个个踢出去,分解练习,3个月下来,你的轮脂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你可以不要先按铉,空的来,等有了基础,弹长轮的《将军令》,这样你轮脂的基本功就扎实了 假设你一周上一次课,每天能花一小时左右时间认真练习,那么三个月左右能掌握弹挑\轮指\左手音阶等基本的指法,能演奏一级乐曲和一些简单的歌曲了.刚开始学可能进度慢点,但如果基本功学得好,以后就会越来越轻松了. 提醒你一点:每次弹前首先要保持自然状态、用大关节的力弹、这样出来的音色才会圆润。
要尽量贴弦弹。注意弹挑角度。
任何指法都要注意的。一定要有耐心!!。
我觉得琵琶最初还是不要自学的好,因为基本的一些指法啊技能啊的都不会,如果没有老师指导的话是很容易弹错的,而且要是你一旦养成了那个错误的弹奏方法,要想改正过来就很困难了;其次,我认为琵琶是民族乐器里面面比较难学的了,指法多,没有曲调限制,如果这是单纯的买书或者是看教学视频的话也很难学的,而且自学刚开始难度太大,久而久之你的积极性就会消失殆尽了,到时候多浪费啊,现在的琵琶的价格也不能说是很便宜的,初学者的联系琵琶也要一千块钱左右呢。
如果你要是真的很感兴趣的话就一定要好好学,一年基本上就能达到三四级的水平了,等到你的那些基本的指法都学会了,你就可以自己去琢磨了,那大概就是六七级的水平吧。我是原来由于上学的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练琵琶上,所以学的断断续续的,现在也是一直在自己练习呢,因为不是特别的像音乐学院的专业人士,所以平常在晚会上出个小独奏也还是没有问题的。
呵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