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记载的疾病名称 就有上万种,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
比如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就是1981年发现后补进去的。简单来说,疾病分为两大种类:一是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各种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二是非感染性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物理和化学损伤、免疫原性疾病、代谢和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心因 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
一般根据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和主要病变部位, 把疾病分成若干类组并加以编列。《国际疾病分类》(ICD )是世界卫生组织 每10年修订一次的疾病分类办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则修订了全国 统一的《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
为了对比世界各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分析死因的差别而对各种疾病作出的国际通用的统一分类。这项统一分类目录由来已久,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经四次修订,到1893年始产生只包括死因的国际疾病与死因分类,同时规定每隔十年修订一次。1948年第六次修订才编成名符其实的国际疾病与死因分类表,1975年第九次修订的分类表日臻完善,于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并规定从1979年1月起使用10年。
第九次修订的分类共分十七大类和两个补充分类:(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肿瘤,(3)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性疾病,(4)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5)精神病,(6)神经系与感觉器官疾病,(7)循环系疾病,(8)呼吸系疾病,(9)消化系疾病,(10)泌尿生殖系疾病,(11)妊娠、分娩及产后合并症,(12)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13)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14)先天异常,(15)围产期特有的病态,(16)症状、体征与诊断不明确的状态,(17)损伤与中毒。两个补充分类是损伤与中毒原因的补充分类和影响健康因素和联系保健机构的补充分类。
在大类和补充分类下面还按病因、解剖部位等分为若干小类,小类下面再分为三位数字的基本项目,组成三位数字基本分类表。在三位数字分类下面还有四位数字的详细分类和对各种分类所包括内容的详细说明,很多小分类还有五位数字分类,这个详细分类表称“四位数字分类和统计项目内容表”。
新生的宝宝可爱却娇嫩,容易发生不适,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从而在宝宝患病时从容应付。
生理性黄疸
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黄了,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就是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靠妈妈供给营养,他生长发育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也由妈妈的脏器帮助排泄出来,胎儿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寿终正寝”后,产生的胆红素就是这样由妈妈的肝脏帮助转化排泄的。所以宝宝出生时并没有黄疸。婴儿出生后,与母亲脱离了联系,他的一切新陈代谢产物也就由自己来处理了。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要经过肝脏转化一下,才能从体内排泄出去。而这时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的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经过肝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现出黄疸。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新生儿黄疸会逐渐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黄疸就会退尽。
便秘
新生儿每天应该有四至五次大便,但新生儿如吃母乳或特别配制的奶粉,可能次数会略少,要注意大便的形状,正常大便应是软性的。便秘是指没有大便,或次数忽然减少很多。同时,大便变得很硬,排便时困难,以致婴儿哭啼。这时不妨先给些果汁或者把奶调得稀些,如果便秘情况不改,应该带婴儿去看医生。灌肠次数太多是危险的,会让婴儿养成依赖性,非要灌肠才排便,所以这方面还是听医生的指示去做较安全。
吐奶(吞风造成的吐奶)
新生儿吃完奶后,常常会吐出一些奶,他并不是生病,只是在吸奶时连带吸入了空气,在吃完奶后把空气吐出来,使得奶也跟着吐出。预防方法是,不要让宝宝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后中途让宝宝有机会排出胃内的空气。当他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将他放回小床,而应该抱起他,让他把头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会儿,轻轻由下向上抚扫他的背部,使空气排出。(应可听到明显的打嗝声)。如果发现大量呕吐,下次到诊所时应请教医生。
呕吐
当婴儿吃得过量,可能将部份或全部的奶都吐出来,这是无碍的。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应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给他喂几次少量的温开水。若呕吐不止,就该去看医生。注意,生病的婴儿必须在安静的房间休息,同时给以充分的饮料,因为婴儿对缺乏水分特别敏感。
腹泻
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气炎热,或受其它疾病影响时,都会腹泻。如果发现婴儿腹泻及发热,应立即去看医生,不可拖延。腹泻很容易辨认,大便次数忽然增多,而且稀焖和有臭味。在看医生之前,应让婴儿多喝流质(不是食物),如温开水或粥水,让婴儿多饮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婴儿已失去大量水分,这种情形很危险。应注意保持婴儿的清洁卫生,也要在替婴儿处理完粪便后洗净双手,以防病菌传染。
脐炎
脐炎是新生儿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宝宝出生之后,脐带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医生将脐带结扎后,5-7天后脐带残端干枯脱落,脱落后的部位即为肚脐。问题就发生在脐带还没脱落的这段时间内。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护理不当,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炎,这就是脐炎。预防脐炎的发生,方法很简单: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时,给宝宝洗澡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洗,不要让脐带及包扎脐带的敷料沾上水。如果脐带上的敷料湿了,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现宝宝的脐部有渗出液,一定要找医生看。爸爸妈妈要按无菌操作的程序给宝宝清洗脐带。必要时还要给宝宝用些抗菌素。
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患湿疹的就比母乳喂养儿多。常见的湿疹是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主要分布在面部、额部眉毛、耳廓周围,面颊部也有。严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肤皱折处多,如肘窝、腋下等处。初起时为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最后可结痂、脱屑。反反复复,长期不愈。孩子会感到搔痒难受。
一般不严重的湿疹,可不作特别的治疗,只是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只用清水洗就行了。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代之以饭食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全身治疗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维生素C。同时吃一些钙剂,较重的湿疹,可用硼酸水湿敷。患湿疹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鱼、虾等。
疾病分组情况 这款产品将重疾部分分为了五组,高发且病情严重的6种(表中已红字标出)基本上均匀分配到了其中的四组内,且癌症也单独分为了一组,这一点很有利于被保人。
癌症/恶性肿瘤、心脏相关、神经系统相关、重要器官相关和其他,组内均为该分类下的病种,联系相对紧密。 比如,在重要器官的第四组中,加入了“多个肢体缺失”和“双目失明”,这两项也的确是某些器官衰竭的并发症。
再比如说大都会都会健康这款产品的疾病分组: 疾病分组情况 这款产品将重疾分为了三组,而高危的6种疾病(表中已红字标出)却集分布在了两组。 第二组是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第三组是恶性肿瘤+重要器官相关疾病,比较清晰。
但是第一组看起来是心脏相关疾病,却加入了“脑中风后遗症”这个高危重疾。 有了对比也就不难看出,疾病&疾病分组对于实际理赔的重要性了。
对此可以总结为两点: 1、观察分组是否合理 重疾分组是否合理,是“多重赔付”是否实用的一个关键指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那些接受了诸如肾脏、肝脏、心脏或肺等实体器官移植的病人,其总体的罹患癌症风险是一般人的若干倍。
因此如果把“重大器官移植”和“癌症”,放在了同一组内,就要注意了。 一般来说,最高发的六种重大疾病,分组足够均匀合理,也就够了。
2、分组不是越多一定越好 分组越多,看似能够获得赔付的概率就越高,真的是这样吗?分组再多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本质,那就是疾病的高发程度和关联度,就像上述举例的两款产品。 如果发生疾病概率很低的疾病分在了各个组,关联性大的疾病都分在一个分组,实际上赔付的比率也并不会高。
3、责任赔付顺序 此外,还有一些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条款中会这样约定:“在赔付首次重疾保险金以后,轻症疾病责任、死亡责任、全残和终末期疾病责任都会无效,保单现金价值归零”。 这个约定怎么理解呢?事实上,重疾险除了重疾责任外,还可以包含死亡、全残、疾病终末期、轻疾这四种责任。
按照赔付比例、赔付顺序等考虑因素进行划分,大致会有这样一个排列: 重疾 = 死亡 = 全残 = 疾病终末期 > 轻症疾病这四种责任 有且仅赔付一次,一旦赔付任何一种,很遗憾,轻疾的责任都将无效,因此需要特别留意一下。 4、间隔期越短越好 多次赔付的重疾产品,全都会有一个间隔期。
也就是说,哪怕得的重疾是不同组的,但是必须距离上一次重疾确诊赔付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再次赔付。 关于这一点,目前大部分多重赔付的保险公司都是设置了365天的间隔期,部分公司是180天间隔期。
比如某款多次赔付重疾险的具体条款: 多次赔付具体条款 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是不同组别两次重疾要发生在180天内,概率微乎其微,对于同一组别倒是有可能。 等待期的加入,体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思路,避免一下子赔付率过高。
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说,等待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保障的实用性。 。
1.《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第10版(ICD一10)中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有冲动型和边缘型两个亚型。
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情感不稳定。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此类,也有上述特点,除此之外,病人自己的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或扭曲的。
他们通常有持续的空虚感。病人由于易于卷入强烈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也可能会激励避免被人遗弃,并可能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这些情况也可能在没有任何明显促发因素的情况下发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