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笔记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
初 二 物 理 基 础 知 识 点l 声现象1.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5. 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至少要离高墙17m (S=V*t/2=340m/sX0.1s 2=17m)6.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两下响声。
在是因为声音沿铁管传播速度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敲铁管传来的声音分别在铁管和空气这两种物质中传播,先后传到甲同学的耳朵处,所以听到两声响声。7.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传入耳内。
人可以听到立体声是由于双耳效应。8.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9. 物理学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频率就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10.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1. 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2. 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3.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4.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刚能听到的声音;30 dB-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15.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l 光现象16、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8、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小;光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X108m/s19、色光的三原色是:红光、绿光、蓝光。这三种颜色混合后变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色、黄色、蓝色。
这三种颜色混合后变成黑色。透明物体通过与它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与它不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它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与它不同颜色的光。
20、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能从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漫反射;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2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左右相反。
2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3、记以下五种镜的特点:①平面镜:可以成像(如家里的穿衣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投影仪),成正立等大虚像,②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正立的缩小的虚像,用它作观后镜,使视野更大③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倒立的像,常用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远视眼镜、老花眼镜⑤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近视眼镜24、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使用的都是凸透镜;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佩带凹透镜纠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佩带凸透镜纠正。
物 距 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u>2f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倒立实像 缩小 f<v<2f 照相机u=2f 物距等于两倍焦距 倒立实像 等大 V=2f 测凸透镜的焦距f<u2f 投影仪u=f 物距等于焦距 发光体放在焦点上,经过凸透镜可得到平行光uf 的都是实像,像和物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在 F点以内即u2f的是缩小实像,如照相机,在 2F点以内, F 点以外,即 2f>u.>f 是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 (3)凡是实像一定是倒立,反之,倒立必为实像,它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光屏上有像凡是虚像一定是正立,反之,正立必为虚像,它不是由光线形成的,所以光屏上接收不到。l 热现象2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6、温度计由于用途不同,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的大小)不同,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大致温度,再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否则一旦超出温度过高会胀破,温度过低测不出温度值27、母C或℃表示它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特别说明冰水混合在一起,不管它们的比例多少,所处外界环境如何,只要冰没有全部熔化成水或水没有全部凝固成冰,它们的温度就一定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读“摄氏度”时三字永不分开否则错)28。
第六章 欧姆定律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4.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6.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 全章内容概述. 1.电压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测量. 2.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电阻 电阻的概念,单位,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4.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短路的危害.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欧姆定理和安全用电 .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章首图:章首图是雷电现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可提问:生活中的电和雷电有关系吗?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一节 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 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
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图6.1—1是实验室模拟的雷电现象,即起电机的高压放电现象。
与章首图相对比,可让学生思考自然现象与科学实验也有联系。教师可想办法模拟实验,演示放电现象。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
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
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
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
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
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
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
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2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
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
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
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
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
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三节 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
留给邮箱 如果要图的话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 李树林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是。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拓展: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重点定义: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拓展: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重点定义: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
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
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 米m(主单位)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 量程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分度线 零刻度线 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秒s(主单位)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 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 测量工具:钟表 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 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 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 传播: 固体 条件:介质 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340m/s 接受:人耳结构 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 3.无介质 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2.2~2.3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 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 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 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物理学:无规律振动 2.4乐音 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 物理学:有规律振动 噪音 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 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 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消声 方法 吸声 隔声减少噪声 在声源处 途径 在传播过程中 在人耳处 第三章 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 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 球面镜 凹面镜:发散光。
在你能认真学习的前提下,请往下看:
想当初,我电学也搞不大懂,电路那一章节,由于你是初二的,初二电学非常关键。从课本上来看,你应当先要对电路符号了然于心(注意十字交叉式的,当中有点和无实心点),然后自己对照家里某个电路部分画画。接下去就是串并混联问题。
串联:你看“串”字,就像是两个电灯泡在一根线上
并联:“并字”,两个人肩并肩,谓之曰并联
混联:除以上两种的联接方式
这种记忆比记枯燥乏味的概念好多了
我那时用的是上海教材,可能与你们不一样,一并将初三的讲给你听:
初三电路主要就是故障分析,一般有两种:
短路:并联电路一般无短路,串联电路有这时就将你假设的短路用电器“绞死”(即用一根导线代替)。此时电流表示数往往变大,电压表若在好的用电器两端,则变大为电源电压,若在坏的用电器两端,则为零,这你一画电路就出来了
断路:并串皆可有之。无论发生在哪里,先“砍掉”(即当作导线断了,区别“绞死”);在串联电路中一断全断,并联电路中一断就是一断,和别人老死不相往来
关于等变亮变暗:用P=UI来看,题中常常会有U,I中一个为不变量,或为零。这就很好判断了。电流表若在好的用电器一路,则变大,若在坏的用电器一路,则为零,电压表示数总是电源电压。
这里我也没什么好方法,就是多练。你现在时间那么紧迫,关键要照大纲上说得去练习,不要钻偏题难题。有的题想五分钟出不来,先过,回来再听老师讲评。物理这门学科,需要你去悟出来,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于做题与分析。做题是不要先急着下手,而要定性分析一下,再定量解析。定性分析的过程也是一种悟的过程。做题时,每个过程都要打通,不能怎么怎么稀里糊涂就过去了,这是很忌讳的。抄则是更不可取的。可能你物理方面的兴趣还没激发出来,这是要你自己去激发的,不学是不可能的。
[关于例题]
其实你手边随便拿一道你抄别人的题(这种题多着呢,那些其实是非常典型的题),用上述方法试之,便能成功了。一成功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再做,会发现自己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慢慢来了;即使不会,那就好好体验老师和我所说的,总能行。
祝你成功!!!
初二物理主要研究声,光,电,要求掌握声光电的性质,概念以及意义。
00声:概念,计算题,还有掌握声的特性。00光:是难点。
要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色散,重难点是光路图。00电:一定要掌握好,这是初二最重要的部分。
00重点是:1电路的串并联的判断,特点。002电流表的使用。
003了解短路断路及通路。00还有详细点的:声现象00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00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003.声音的三大特性:00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00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00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00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00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00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00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00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00(2)物态变化00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00三读:00○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00○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00○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00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00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00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00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00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00○1沸腾:00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00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00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00○2蒸发:00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00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00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00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00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
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00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00(3)光现象00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00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00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00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002.光源:00○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00○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00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00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005.光的反射定律:00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00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00③反射角i=入射角r00光的折射规律:00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00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平面镜成像特点:00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00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00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00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00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00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00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00① 红外线摇控00①杀菌作用00②红外线夜视仪00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00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00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00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00(4)透镜及其应用00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00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00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00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