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食道、胃、十二指肠以及肝胆系统的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较大量的出血,对任何病人都属急重症,对老年人就更加危险,防治也就更困难。因此,提醒大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达到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进行家庭急救的目的。
察便辨病老人常有一种旧观念,所谓“写字不描,拉屎不瞧”。不愿意或不关心自己大便的性状,这是一种谬误。且不说习字要从描仿开始,单说对自己排便的形色气味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非常有害的。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察看粪便颜色的变化是惟一能自己发现出血的方法。并可根据粪便颜色判断出血部位和多少,如大便呈深褐色,表明出血量不大,可查便潜血;若便呈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如果粪便呈紫红柏油状,可能出血量大而急,应速去医院就医;便带鲜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老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溃疡病为主,占40%~50%;第二位是胃癌出血,占10%以上;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占8%,胃黏膜病变占7%;急慢性胃炎占4%,其他占15%左右。
呕血黑便切忌惊慌当您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一定会很紧张,而紧张、惊慌非常有害,这只能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正确的做法是,先安静卧床,把情况告诉家人。如果家里没人,可告诉邻居,再给单位拨个电话。如果出血量大,感觉有些心慌、憋闷或头晕,应直接拨打“120”,千万不要自己慌慌张张往医院跑,那样容易出意外,更不能向家人隐瞒,自欺欺人。
警惕老人隐匿出血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上腹不适、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无症状者仅占19%;而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39.8%的人上消化道出血之前毫无感觉,没有任何先兆。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所以对老人的轻微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甚至不安烦躁等情绪改变,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注意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蛛丝马迹。
适当用些镇静药如果有安定类药可立即口服2片,这些药可立刻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带来的麻烦,有利于出血自止。
冷饮降温止血如果冰箱中有5℃左右的冷饮或冰水,可缓慢间断饮用,每次100~200毫升。如果没有冷藏饮料,可在凉开水中放几块冰或一支冰糕;实在没有,把任何冰冻食品用塑料袋装好,放入水容器内,使水降温后饮用。如以往有过出血史,家中最好常备云南白药、三七粉、白芨散等药物,出血时服用,有利止血。
不必绝对禁食不吃不喝,会使胃酸增高,而胃内的酸碱度(pH值)可直接影响血液凝固。当pH值为6.4时,血小板凝集可减少50%;若pH值降至5.4时几乎不能凝血。此时吃些苏打饼干或其他糊状食物,加些小苏打,可降低胃内酸度,对止血有利。如家中或邻居有甲氰脒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可拿来服用,有制止胃酸分泌的作用,会帮助止血。
此外,还应避免粗糙食物,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不可服稀盐酸、食醋或其他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免使溃疡加深,难以止血;更不可腹部热敷,以免胃肠充血而加重出血。往医院转送病人时,无论用急救车还是出租车,都应让病人平卧,行车宜平稳,防止颠簸,以免诱发或加重休克;不要忘记带上以往的病历和检查资料,供医生及时作出诊断,尽快得到有效治疗。
(1) 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安静,配合治疗,有利于止血,紧张、恐惧的心理能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增高,可诱发和加重出血。
(2) 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的重要环节。(3) 活动、休息指导:指导患者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
应戒烟、戒酒,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勿 自开处方。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4)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用药方法,讲解药物作用,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5)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过程及预后因引起出血的病因而异,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教会患者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 及应急措施。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
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
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医院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
2.临床观察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 ℃,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 ℃,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 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 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 观察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 h出入量。
2.4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2.5 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定皆提示再出血。
3.护理
3.1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3.2 加强基础护理 体位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
3.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
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1]。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3.4 用药指导 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如滴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腹痛、心律失常和诱发心肌梗死等[2],遵医嘱补钾、输血及其他血液制品。
3.5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插管前检查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必须经常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要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 mmHg~70 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 mmHg~45 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置管24 h后宜放出气囊气体,以免压迫过久可能导致黏膜坏死,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3]。
3.6 对症护理 发绀者应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紧张者给予安定,肝病者禁用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吗啡。
3.7 健康指导 向家属宣教一些本病的常识,使之对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取得家属配合,并协助医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帮助掌握有关病证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用处方,慎重服用某些药物。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来势凶险、变化快、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如能正确诊断,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痛、应激性溃疡等。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2.临床还可根据病史,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严密监督下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安静休息,大出血者禁食,一般则给予流质饮食。
(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①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过1000ml),临床以先补胶体液为宜。 ②中度以上出血,根据病情需要适量辅血。
(3)根据出血原因和性质选用止血 药物: ①炎症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200mg,加小壶;法奠替丁20mg,加小壶,每日2次),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加小壶,每日1—2次)。 ②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
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同时以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小壶,再以10单位加入200~500ml葡萄糖或糖盐溶液中静点,维持4—6小时,再重复,直至血止,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 ④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可以静脉注射VitK1 10mg,每日1次,连续使用3-6天;安络血10mg,肌注或经胃管注入胃腔内,每2-4小时用1次。
以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凝血酶,使成每毫升含50—500单位的溶液,口服或经胃镜局部喷洒,每次常用量2000~20000单位,严重出血者可增加用量,每1—6小时用1次。 (4)内镜下出血 ①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
②喷洒止血剂;5%—10%孟氏液50-100ml,局部喷洒,具有强烈收缩作用,能使血液凝固和血管闭塞,少数患者可出现暂短的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等副作用。 ③高频电凝止血。
④激光止血。 ⑤微波组织凝固止血。
⑥热凝止血。 (5)外科治疗:经保守治疗,活动性出血未能控制,宜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应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慢性肝病患者要了解和掌握目前自己的肝病状态,比如有无肝硬化,有无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等。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劝告与指导,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切忌侥幸心理。
2、合理休息,不可过劳。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功能缺失,已不能满足全负荷工作的需要。
因此,应注意休息,做到力所能及、劳逸结合。提倡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不适合做快跑、急走等剧烈的活动。
3、软化饮食,禁忌粗糙。进食粗糙的食物有可能划破食道或胃底曲张的静脉而引起出血。
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过饱。进食最好细嚼慢咽。
食物以稀软易消化、富含营养及少渣为宜。患者还应禁辛辣、油煎食品。
4、情绪轻松,不要紧张。科学证实,不良情绪同样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5、禁忌饮酒,合理用药。避免接触和进食对肝脏有损害的毒性物质,如酒、某些药物及化学品等。
阿司匹林应谨慎使用,以免诱发消化道黏膜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痛、应激性溃疡等。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2.临床还可根据病史,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严密监督下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安静休息,大出血者禁食,一般则给予流质饮食。
(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①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过1000ml),临床以先补胶体液为宜。 ②中度以上出血,根据病情需要适量辅血。
(3)根据出血原因和性质选用止血 药物: ①炎症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200mg,加小壶;法奠替丁20mg,加小壶,每日2次),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加小壶,每日1—2次)。 ②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
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同时以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小壶,再以10单位加入200~500ml葡萄糖或糖盐溶液中静点,维持4—6小时,再重复,直至血止,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 ④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可以静脉注射VitK1 10mg,每日1次,连续使用3-6天;安络血10mg,肌注或经胃管注入胃腔内,每2-4小时用1次。
以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凝血酶,使成每毫升含50—500单位的溶液,口服或经胃镜局部喷洒,每次常用量2000~20000单位,严重出血者可增加用量,每1—6小时用1次。 (4)内镜下出血 ①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
②喷洒止血剂;5%—10%孟氏液50-100ml,局部喷洒,具有强烈收缩作用,能使血液凝固和血管闭塞,少数患者可出现暂短的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等副作用。 ③高频电凝止血。
④激光止血。 ⑤微波组织凝固止血。
⑥热凝止血。 (5)外科治疗:经保守治疗,活动性出血未能控制,宜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