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
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 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
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现代小音阶"四 形式。 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 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
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 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 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
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 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 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
度数相 同 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
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 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 (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弱)等。
26: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
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 (asymmetric 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
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
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8:切分音 (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9:无调性 (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34: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 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7:节奏 (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 (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50: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53: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
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55: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57: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 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
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58:拍子(beat) 小节的单位时值。
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62: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
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 、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
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菊花建立垃圾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 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旋律是乐曲的基础,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
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
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 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轻-重-轻-重,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
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
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例如交谊舞中的快三步(相当于古典音乐中的维也纳圆舞曲)其节奏型是“蓬、拆、拆、蓬、拆、拆”,用音乐术语说是属于6/8拍子(读作八六拍在乐曲中运用某些具有明显特点的节奏型的重复,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乐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所以它在音乐表现上意义重大。
节奏还有一种功能,就是激发听众的情绪,使之不由自主地在身体动作上与音乐共鸣,现代摇滚乐(rock and roll)是一种以极其强烈和粗野的节奏为特点的音乐。它非常迎合青年人喜欢刺激的特性,因而风行全世界。
下面谈拍子问题。用来构成节拍的每一时间片断,叫做一个单位拍。
为了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弱拍。
在乐曲中,节拍的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拍子是用分数来标记的。
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拍号的读法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如3/4拍子读作四三拍。
在乐曲中,由上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叫做小节。把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叫做小节线。
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和重音的位置的不同,拍子分为几类。每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单拍子。
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如2/2、2/4、3/4、3/8等都是单拍子。
用同样的单拍子,即两拍子或三拍子,合成序列,因而不只有一个重拍的拍子,叫复拍子,在复拍子中,有几个单拍子就有几个重拍,每个单拍子的第一拍都是重拍。在复拍子中,第一个重拍叫强拍,其它重拍叫次强拍。
常用复拍子有4/4、6/8、9/8、12/8等。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
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
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
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
每天听音之前先跟着钢琴哼唱基本音阶的上下行,最好大小调各唱2—3遍,听音从最基本音级听然后逐步加入变化音,高考单音考试无非两个八度以内所以小字组的5到小字2组的5一定要听好,包括变化音,单音听稳后在从音程入手音程中就是二度到五度为难点因此这几个音程是关键,其余的由于跨度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听出音高,但高考对性质掌握的熟练度高因此先要熟悉各音程的性质,当然能听出音最好,和弦也是同理,不过在听音的时候必须要哼唱以建立音高感,哼唱对提高练耳特别有效。
至于教材万变不离其宗视唱练耳教材的编辑都是大同小异的因而不是很重要。 声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一要靠天生的嗓子和声乐的领悟能力二还要看后天的努力程度,学声乐一定要从听模仿开始而且你要搞清你的嗓子是男低、男中还是男高然后再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来听,后面这选取适当的曲子进行唱先要从小曲子开唱切记歌曲不论大小都要一首一首的唱好,在换曲子,然后在不同时期根据你的功底和进展情况逐步调换曲子在高考中老师听的不是你的曲子有好大而是听的你的嗓音条件和方法技巧,至于气息唱歌时投入感情就会有一定的气息,后面加以练习的时候就练快呼快吸及慢呼慢吸还有打嘟,气息的位子应该在肚脐处下一指左右,共鸣腔应该是头腔和整个身体,不过初学者头腔和胸腔容易找到腹腔是以后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唱歌时喉咙应该是放松状态,声音是从口腔上部发出来的,你慢慢去体会吧!加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baximeiren音乐新课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性制定的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的课程,它由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组成,主要理念如下: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不同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教学的。
音乐鉴赏是音乐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必修课, 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府的常设艺术课程,其学习内容包含器 乐、声乐、舞蹈、历史、文学等。
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重要的基 础音乐艺术教育,是创造性教育的源泉,如何上好音乐鉴赏 课,是一门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 鉴赏 曲式 一、遵循音乐教学规律 任何学生的个人发展或知识的学习,必然经历一个由简 到繁、由单一到复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音乐鉴赏课程的 教学也应遵循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在进行教学时, 应将知识内容串联,实现“线性知识结构”的建立。要遵循这 样的教学规律,需要教师首先确立一个最为适当的知识模块分 类法则。
通俗的讲,音乐鉴赏课可以按照年代、流派进行模块 分类展开教学,例如: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乐派等.可以按照乐曲体裁分类进行 教学。例如:民族管弦乐合奏、交响曲、组曲、室内乐等。
除 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法,即按照曲式结构 进行知识模块的分类。 首先,以简单的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为基础, 为学生建立曲式结构的概念;其次,进行复三部曲式、回旋曲 式、变奏曲式、民族多段体等架构的学习,展开教学;再次, 进行较高难度的大型曲式结构教学,如奏鸣曲式结构、回旋奏 鸣曲式结构;最后,通过复习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
其科学性 体现在由“最简单”到“最复杂”,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 建立和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和声、曲式分析等相关课程的学 二、教学内容的四个环节针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环 节,从第一到第四阶梯式进行。 (一)曲式结构概念。
由于整体教学知识模块按曲式结 构进行分类,因此放在教学首位,例如,单三部曲式 “A+B+A”、回旋曲式“A+B+A+C+A+�6�7�6�7”以及该曲式结构的 特征。为学生解决某一曲式类型“是什么”的问题,明确教学 目标,为整体知识结构建立基础。
(二)代表曲目的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在学习曲式结构 概念之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乐曲展开教学,讲解该曲目的作 曲及创作背景。
在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是鉴赏曲目的选择。 在曲目选择上,教师应选择能够普遍接触到的、易分析的经典 曲目。
如复三部曲式结构,可以选择:《拉德斯基进行曲》 《春节序曲》进行教学;变奏曲式结构的教学,可以选择: 《鳟鱼钢琴五重奏》《在中亚细亚草原》等曲目。除此之外, 还可适当插入一些具典型音乐形象、特征,且与课程内容主题 相近的曲目,如:《野蜂飞舞》《荒山之夜》等,用这样具有 鲜明形象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 (三)乐曲体裁。
当具体讲到某一曲式结构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不可避免的将内容延伸至乐曲体裁。通过乐曲体 裁的学习,进一步扩充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乐曲体裁包括:交响曲、进行曲、室内 乐、组曲、圆舞曲、奏鸣曲、幻想曲、民乐合奏等。如体裁室 内乐的教学,可以从室内乐的概念、起源、常见形式三个层面 进行展开。
(四)乐曲结构及内容分析。此环节为整体教学过程中 的最关键环节,学生对乐曲曲式结构的掌握、对音乐形象的理 解和音乐情感的体验,在这一环节集中进行。
如在进行“变奏 曲式结构――《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时,将 乐曲“A+A1+A2+A3+A4+A5+A6”六次变奏拆解,逐个进行分 析。其中,第一变奏A1 乐段,由钢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声部 演奏一连串的6 连音,整段音乐充满欢快、无忧的情感,描绘 了鳟鱼在河水中游动的欢快景象;第二变奏A2 乐段,中提琴演 奏主旋律,欢快音乐的背后由中提琴暗淡、忧伤的音色进行衬 托,预示接下来的故事有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
依次类推,完 成整个曲目的欣赏教学。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 音乐鉴赏课在高等教育学府通常以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种 形式出现。
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 能,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在PPT 课件、音频文件及 少量视频文件的支持下,辅以讲解就能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然而,作为一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 识、艺术素质良莠不齐,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处理就会显得被 动。
这时应调整教学策略,在课件中少放置音频,多放置视频 文件,用音乐视频为非音乐专业学生传达更多、更为直观的信 息。除聆听音乐之外,在视频中还可观察到整体乐队配置、民 族西洋乐器、乐队指挥风格等,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四 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不同的教 学群体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身体及身边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
小手是孩子们身体上最常用、最熟悉的,他们每天用手做许多事情,对自己的小手已经产生了兴趣。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让幼儿在想想、变变、玩玩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小手更加喜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小手、保护小手的意识。
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小手变、变、变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让幼儿学说短句“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是让幼儿用小手去表现各种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感知认识了“能干的小手”。 2、物质准备:磁带、录音机、背景图、颜料、盘子、湿毛巾。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小手在哪里》引起幼儿对小手的兴趣。(孩子们对这段音乐非常熟悉,通过和小手捉迷藏、玩游戏,幼儿非常开心,都十分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使他们对小手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说一说小手的本领,让幼儿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教师的引导提问下,孩子们能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出小手的许多种作用,了解并认识了自己的小手,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小手,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和小手做游戏。)
3、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小手变变变”的游戏,体验“小手变变变”的快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