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书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依据现行有效规范(规程)、标准及工程技术动态,以“必需够用为度”编写,内容简明、突出实用。 全书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地基土 中应力、地基变形、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地基勘 察、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桩基础、软弱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等。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的高层建筑群
尺寸,层数超过差异10层的高和低,甚至
建筑为地下结构(如地下车库,商场,游乐场等)地面变形的
具有兴建
坡特殊要求的一个大型多层建筑复杂地质条件下(一般建筑
包括高坡)
对原项目现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基础条件 - 新的建筑群位于二楼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软土二楼区地下室上面的挖掘
工业与民用建筑
B C级的空间和地面条件,除A类,C类是七,七以下的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简洁,载荷分布均匀;二次光大厦点击看详细
中国根据第3.0.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荷载等级和上部结构的长期地面变形程度的影响,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所有建筑物必须满足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的基础
1计算; A类的
2.所有的建筑物,B类建筑应规定由地面变形;不检查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应使变形分析列于表3.0.2
3. C级设计用于变形的建筑物的范围之内;
1)小于130kPa的标准值,并在建筑群的规模地基承载力;
2)在地面上的基础,也有附近或相邻基站负载堆积很大的不同,造成了基础产生了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3)软地面太近毗邻的建筑物,你可能会倾向于;
4)相邻建筑物太近,你可能会倾向于;厚度大于或在
5)填充地面厚薄不均,当整合没有完成其自身的重量。
4.巍峨高耸的建筑物,构筑物往往受到水平荷载,并建立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山坡上,有应检查其稳定性。
5.检查挖掘应该是稳定的;
6.当埋藏浅层地下水,而浮动问题的存在建立的地下室或地下结构,应该有检查抗浮。
本书为21世纪建筑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了土质、土力学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和方法;常见的浅基础和桩基础及一般档土结构的设计与构造知识;基坑工程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计算基本内容;软弱地基及特殊土地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地基基础有关抗震要求。本书按2002年国家陆续颁布的有关规范编写,内容广泛,实用性强。适合高职高专和应用技术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施工与管理、房屋建筑工程,以及城乡建设等专业使用,同时可作为土建专业勘测、设计、施工人员学习新规范的参考书。
1、土的物理机能指标:重度、自然含水量、土粒相对密度。
2、反映土的密实水平的物理性质指标为:土的重度、孔隙比、干重度。 3、基底压力直线分布的假设合用于基底尺寸较小的基本结构计较。
4、操作角点法及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可求得地基投影规模外的附加应力。 5、挡土墙的抗滑平安系数Kh≥1。
3;抗倾覆平安系数Kq≥1。5。
6、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本是土的强度平衡理论;使地基形成持续滑动面的响应的荷载是地基的Pu。今朝为止,浅基本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较理论是按照整体剪切破损模式推导出来的。
7、无粘性土坡的不变性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有关。 8、饱和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排水前提有关。
9、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较挡土墙的土压力时,土的内摩擦角φ越大,墙背外摩擦角δ越大,自动土压力越小。 10、选悠揭捉土参数,应按近似工程的实践经验来评价其靠得住性和合用性。
11、亏弱虚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尺度值批改为设计制瘫,仅需做深度批改。 12、对土层情形、各桩的直径、入土深度和桩顶荷载都不异的摩擦桩,群桩的沉降量将比单桩大。
13、预压法合用于措置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采用十字板试验检测其抗剪强度) 14、强夯法措置地基时,夯击沉降量过大,措置法子是加填砂石。
(强夯法用来措置厚度较大的松散砂土地基较为有用和经济。) 。
土力学发展简史 18世纪中期以前﹐人类的建筑工程实践主要是根据建筑者的经验进行的。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工程建筑事业迅猛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发表了迄今仍然行之有效的﹑多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例如法国的 C.-A. de库仑发表了土压力滑动楔体理论(1773)和土的抗剪强度准则(1776)﹔法国的H.P.G.达西在研究水在砂土中渗透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线性渗透定律(1856)﹔英国的W.J.M.兰金分析半无限空间土体在自重作用下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应力条件﹐提出了另一著名的土压力理论﹐与库仑理论一起构成了古典土压力理论﹔法国的J.V.博西内斯克(1885)提出的半无限弹性体中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成为地基土体中应力分布的重要计算方法﹔德国的O.莫尔(1900)提出了至今仍广泛应用的土的强度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瑞典的A.M.阿特贝里提出了黏性土的塑性界限和按塑性指数的分类﹐至今仍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1925年奥地利的K.太沙基(又译特扎吉)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土力学》﹐是土力学作为一个完整﹑独立学科已经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此专著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压力理论。此后﹐在土的基本性质和动力特性﹑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的研究﹐流变理论的应用﹐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试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使土力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土的渗透性和渗流;研究土体的应力-应变和应力-应变-时间的本构关系﹐以及强度准则和理论﹔研究在均布荷载或偏心荷载以及在各种形式基础的作用下﹐基础与地基土体接触面上的和地基土体中的应力分布﹐地基的压缩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根据极限平衡原理用稳定性系数评价天然土坡的稳定性和进行人工土坡的设计﹔计算在自重和建筑物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体的侧向压力﹐为设计挡土结构物提供依据﹔改进和研制为进行上述研究所必需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 土体是一种地质体。
这就决定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必须采用在地质学研究基础上的实验研究和力学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由于土的性质是极其复杂的,因而理论的发展是艰难的。
关于土的理论,经过不少学者的艰辛研究和探讨,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进一步的发展还远没有结束。我认为,土力学的发展少不了三样法宝:理论、试验、计算机。
作为当今科技的驱动器,计算机是不可或缺的,发展数值分析是土力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石,数学的发展必将促进土力学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师,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其巨大的优势。
天然土是复杂的,不可能按某种配方将其制作出来,因此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试验对土力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相当重要的,经不起实验检验的理论,即使再完美也是没有任何实际工程意义的。只有合理利用这三样法宝,土力学才能走得更远。
高大建筑物﹑核电站以及近海石油探采平台等世界性地兴建﹐不断对土力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裂隙对土体力学性能的控制性﹑非线性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以及新的测试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将会有新的进展。
编辑本段土力学.图书基本信息 书 名: 土力学 ) 作 者:钱德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112109180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为了适应新世纪土木工程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本教材在书写时力求语言精炼、重视学科基础理论以及强调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和渗流、土体中应力的计算、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参数确定、土压力与挡土墙、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性分析,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土木和水利工程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前言 土力学名人录 第1章 绪论 1.1 土及土力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2 土力学的历史沿革 1.3 与土力学相关的工程事故 1.4 本课程的特点 1.5 学习内容、方法和学习要求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2.2 土的生成 2.2.1 土的搬运和沉积 2.2.2 风化作用和土的主要特征 2.3 土的组成和土的结构与构造 2.3.1 土中固体颗粒 2.3.2 土中水 2.3.3 土中气体 2.3.4 土的结构与构造 2.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4.1 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图 2.4.2 指标的定义 2.4.3 指标的换算 2.5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5.1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2 黏性土的稠度 2.5.3 黏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 2.6 土的压实性 2.6.1 击实试验及土的压实特性 2.6.2 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 2.6.3 击实特性在现场填土中的应用 2.7 土的工程分类 2.7.1 土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7.2 建筑地基土的分类 2.7.3 公路路基土的分类 思考题 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3.1 概述 3.2 土的渗透性 3.2.1 渗流模型 3.2.2 饱和渗流的基本定理一达西(H.Darcy)定律 3.2.3 渗透系数确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2。.。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土的形成
第二节 土的组成
第三节 土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第五节 土的物理性质
第六节 地某土(岩)的分类
第二章 土的力学性质
第一节 土中应力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第四节 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第五节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协力
第三章 地基勘察与测试
第一节 工程地质概述
第二节 地基勘察的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地基勘察与测试方法
第四节 地基勘察报告书
第四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第三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第四节 地基变形及稳定性验算
第五节 浅基础设计
第五章 桩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桩的类型
第三节 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
第四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第五节 群桩竖向承载力
第六节 桩的水平承载力
第七节 桩基础设计
第入节 其他深基础简介
第六章 土压力与边坡稳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第三节 挡土墙的设计
第四节 边坡稳定分析
第七章 基坑工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设计计算
第三节 地下连续墙
第八章 软弱地基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种地基处理方法
第九章 特殊土及山区地基
第一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
第三节 岩溶和土洞
第十章 地基基础的抗震
第一节 建筑场地的类别与震害
第二节 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
第三节 工程抗震的新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本书是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4章,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地基中的应力、变形及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第二部分是工程应用,即第5~9章,包括土坡稳定、挡土墙、天然地基上浅基础、桩基础、软弱地基的设计和计算; 第三部分,即第10、11章,是工程实训及应对求职面试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素质的要求。
本书内容简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成人教育学校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可供土建类专业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