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识记现代汉字字音识读字音无误差,人人都说普通话。
阅读若遇陌生字,时时动手把音查。声旁误导须谨防,细微差别仔细辨。
音随义转看语境,方言误读多纠查。题目要求审清楚,筛选排除综合法。
考点二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汉字书写规范化,笔画结构要到家。词中字音要读准,形旁作用不一般。
短语结构语法清,据意定字莫迟疑。平时考练多细心,减少书写之误差。
巧于分类勤积累,厚积薄发任我行。考点三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面语言表达清,标点功劳真不小。
句号用在一句末,逗号用在句子中。并列分句分号表,并列词语顿号明。
冒号提示与总结,提示范围到句末。疑问语气仔细辨,选择倒装句尾问。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未完。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解与突变。
文中插入注释话,句内句外要分明。引人话语引号标,末尾点号位置找。
文化书籍书名号,特点作用要记牢。(附几种重点标点用法记忆口诀)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2、冒号提示下文要用冒,总结上文要带冒,一句不能用两冒,冒号要与句号照。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顿。
4、逗号并列词语不用逗,多重复句多用逗。内容层次要分明,切忌一逗用到底。
总结语前不用逗,独立引文前要用逗。5、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考点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虚词)词语运用要过关,易混词语先分辨。
词义理解是根本,辩明用法是关键。词义范围有大小,语意程度分轻重。
强调重点看异素,适用对象各不同。语法功能看词性,搭配关系习俗成。
表达情感褒贬中,谦敬语体慎留意。考点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熟语结构约定成,意义形成有背景。
准确理解用法明,望文生义不可取。褒贬色彩要得当,谦敬错位贻笑名。
适用对象要分清,语意轻重应适度。形近成语易混淆,一字之别意不同。
详察语境细分辨,运用恰当文采生。考点六 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病句要仔细,雾里看花莫慌神。
基础语法记心中,再察病源寻类型。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不当意不明。
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荒唐理不真。辨析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
或凭语感慢审读,多年经验不可丢。或将枝干来梳理,删繁就简语法明。
或造类句作比较,伪装识破显原形。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
见到长句莫心慌,定状梳理找主干。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大多从此生。
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面与单应。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
见到介词观成分,往往因此失主语。语修逻上功夫深,确保辨析不失分。
我们在初中阶段需要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七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对偶、互文、借代、引用、反语等。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增强语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作用1、〔 比喻〕(明谕、暗喻、借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表达作者某种感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可以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语言活泼生动。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抽象事物具体化,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言过其实叫夸张,表情达意能加强,事物本质能突出,词句引起人联想,讽刺歌颂情分明,大胆合理要记清。
“夸而有节”是夸张,“涎水一尺长”,“夸而无节”成狂言,“猪背像个飞机场”。〔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结构基本应相同,词性大体必相应。
文面无多重复语,字数一般要相等。(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对称和谐,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互相补充、映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5、〔 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排比一串,语气一致,结构相近,意义相似。排比说理,条理清楚,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势强烈,无可辩驳。
排比抒情,淋漓尽致,音节铿锵,语势增强。排比叙事,层次清楚,语义畅达,深刻细致,概括全面。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突出感情,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强调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波澜变化,有时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强调……观点、情感〔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9、〔对比〕(定义):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
(突出相似点——类比; 突出不同点——对比)(作用):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
对比在写作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结合写作来理解。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
词类 意 义 举 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
(名词误用为动词。“耻辱”改为“侮辱”) 例4: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从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例7: 从20减至5:“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例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汉语虚词 副词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 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②颜色重:深红 ③久,时间长: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谋远虑 同义与反义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坚定(立场、方向、信仰)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对——错 真——假 相对:黑——白 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义、中性与贬义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 领袖——头目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 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 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
3.并列恰当。 例1: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
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
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
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
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 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
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
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 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
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
“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 “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
“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 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
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
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
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
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
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
这是我三年总结出来的,你从现在开始总结也行,把在做模拟题时候遇见的不知道的都记下就行了 我这还有我在三年中考试出现过的成语,你要的话给我邮件,我都弄成打印稿了。
liyunty@126.com 有的读音看不清的放大看。息列索落(luō)不容置喙(huì)塞(sè)责 稼(jià))穑(sè) 觊(jì)觎(yú) 江皋(gāo)) 皴(cūn)裂 掎(jǐ)角之势 犄(jī)角 风光旖(yǐ)旎(nǐ) 倒嚼(dǎo jiào) 螳臂当(dāng)车 创(chuāng)伤 予以重创(chuāng) 混(hùn)话 羁縻(mí) 家给(jǐ)人足 矿藏(cáng)丰富 钻(zuàn)床 钻(zuàn)探 着(zhuó)落 擦(cā)边球 给(gěi)以 蓓蕾(bèi lěi) 毗(pí)邻 妊娠(rèn shēn) 沙碛(qì) 悭(qiān)吝 剽(piāo)悍 不即(jí)不离标识(zhì) 登载(zǎi) 徜徉(cháng yáng) 混(hún)水摸鱼跫(qióng)音症(zhēng)结祓(fú)除缄(jiān)默咯血(kǎ xiě) 唯唯(wěi)诺诺爱憎(zēng)分明挑剔(tī) 气息惙(chuò)然时作时辍(chuò) 邂逅(xiè hòu) 缠绵悱(fěi)测蜿(wān)蜒蔓菁(mán jīng) 龋(qǔ)齿怙(hù)恶不悛(quān) 订(dìng)正桎梏(zhì gù) 麻痹(bì) 压轴(zhòu) 勾(gòu)当晕(yùn)车胴(dòng)体掮(qián)客拎(līn)起说(shuō)服叱咤(chì zhà)风云令人咋(zé)舌量(liàng)体裁衣锲(qiè)而不舍颠簸(bǒ) 作坊(zuō fang) 一绺(lǐu) 拖累(lěi) 牵累(lěi) 倥偬(kǒng zǒng) 泅(qiú)水藩(fān)篱樊(fán)篱洋芋(yù) 劈(pǐ)柴铮铮(zhēng) 涟漪(yī) 骨殖(shi) 鸣镝(dí) 打颤(zhàn)) 硕(shuò)果敝屣(xǐ) 空阒(qù) 畏葸(xǐ) 精髓(suǐ) 采撷(xié) 扑棱棱(lēng) 焙(bèi) 滹沱(hū tuó)河贫瘠(jí) 扇(shān)巴掌田塍(chéng) 沉疴(kē)固疾仓颉(jié)造字里弄(lòng) 椎(chuí)心泣血脸色刷(shuà)白正当(dàng)防卫怦(pēng)然心动如法炮(páo)制尽(jǐn)量游弋(yì) 咎(jiù)由自取复辟(bì) 辟(pì)谣日削(xiāo)月割尽(jǐn)管尽(jǐn)着尽(jǐn)早尽(jìn)力削(xūe)减果脯(fǔ) 轮船启碇(dìng) 怏怏(yàng)不乐酽(yàn) 忠悃(kǔn) 封禅(shàn) 劈(pǐ)叉舌苔(tāi) 苔(tái)藓牵强(qiǎng)附会强(qiǎng)颜欢笑徘徊(huái) 低徊(huí) 角(jué)逐闷(mēn)声闷气书声琅琅(láng) 挨(āi)着挨(ái)打骠(piào)勇疏浚(jùn) 裨(pí)将睥(pì)睨(nì) 捭(bǎi)阖沁人心脾(pí) 稗(bài)官野史啤(pí)酒俾(bǐ) 跻(jī)身侪(chái)辈寒伧(chen) 楔(xiē)子锲(qiè)而不舍提纲挈(qiè)领觐(jìn)见骒(kè)马狡黠(xiá) 攻讦(jié) 艾蒿(ài hāo) 心广体胖(pán) 熨(yù)帖妥帖(tiē) 请帖(tiě) 字帖(tiè) 佣(yōng)人佣(yòng)金荫(yīn)蔽荫(yìn)庇荫(yìn)凉一哄(hòng)而散着(zháo)急韶(sháo)光熏(xūn)陶(táo)渐(jiān)染气氛(fēn) 昵(nì)称 宁(nìng)缺毋(wú)滥 呕(ǒu)心沥血 因为(wèi)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偃(yǎn)旗息鼓 籼(xiān)米 潸(shān)然泪下 戏谑(xuè) 鱼鳔(biào) 血(书面语xuè口语xiě)简明扼(è)要 捉摸(zhuō mō) 肖(主要读xiào 只有姓氏时读xiāo) 绷(bēng)带绷(běng)脸绷(bèng)裂通缉(jī) 咸与(yù)维新克(kē)扣歃(shà)血(xuè)为盟 拮据(jū) 诡谲(jué) 犯而不校(jiào) 宽宥(yòu) 琢磨(zhuó mó):雕琢打磨琢磨(zuó mo):思考,考虑 噱(xué)头:引人发笑的言语或举动。
奚落 凑合 融会贯通 万仞之巅 削足适履 明信片 文身 流觞曲水 察言观色 和衷共济 中流砥柱蜂拥 涣然冰释 美轮美奂 出类拔萃 省吃俭用 绝伦 宣泄 民生凋敝 坐镇 独当一面 舶来品 寥若晨星 细水长流 汗流浃背 蓬荜生辉 接洽 洽谈 声势赫奕 渲染 浮想联翩 班师回朝 志大才疏 画地为牢 淋漓尽致 要言不烦 大声疾呼 迫不及待 明枪暗箭 唇枪舌剑 翻来复去 翻天覆地 功亏一篑 桥墩 圭臬(guī niè):准则,法度。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
语文学习“七步法”,觉得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这“七步法”中的七步分别是:
(1)读一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
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
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
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划一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
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
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查一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
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
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
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问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
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
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写一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
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
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练一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
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
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
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想一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
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
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
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1.字音字形辨析题○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以“义”定“形”①从形旁入手。
②从词义入成手。③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④从成语的出处入手。【答题知识】①因形近而错。
②因音同或音近而错。③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④因音近义通而错。⑤因音同音近而错。
○字音题【答题技巧】①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②善用排除法。【答题知识】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
②注意区别形近字。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
2.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①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②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③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词义,辨析用法,体悟语境3.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①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②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③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①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③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④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⑤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⑥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⑦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⑧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4.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①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②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③善用排除法。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⑴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⑵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⑶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⑸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⑹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⑺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⑻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⑼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⑽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⑾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⑿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⒀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5.语言连贯题【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②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①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②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③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6.语段压缩与扩展题○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
②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②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③原词句不能少。7.句式仿写题(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答题技巧】①注意题干要求。
②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③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④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8.句式变换题。
9.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10.语言得体①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②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③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④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11.其它实用类语用题○对联:注意既“对”(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末字仄起平落)又“联”(内容相关)。
○公益广告: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图文转换:内容上,扣住话题,通过比较,抓主干信息,去次要信息;形式上:纵横对比,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表述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文言文阅读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①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②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③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