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这题我会!我就是美术老师啊!楼上各位第一题有误——
常用的中文字体有哪几种?以及它的特点?
大家谈的都是电脑中的字体。应为: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隶书:为小篆的简便写法,笔画从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字较扁平。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书体规整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间的一种书写简洁、流畅的书体。
草书:一种笔画简省、字形连绵的书体。
具体回答如下:
1、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隶书笔画讲究“蚕头雁尾”字体扁平;楷书书体规整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书写简洁、流畅;草书笔画简省、字形连绵。
2、原色:红,蓝,黄;间色:绿,紫,橙
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4、《开国大典》
5、纯度
6、浮雕,圆雕
7、素描、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以及铅笔画、壁画、岩画、布贴画、树叶贴画、拓印画和铅笔淡彩画等.)
8、梅、兰、竹、菊
9、夸张、变形
10、北宋 张择端
一.视觉;造型;空间;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摄影
二.圆雕;浮雕;雕;刻;塑;编织
三.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油画;素描;水彩;版画
四.颜料;纸张;笔;木板;涂抹;挥洒;拓印;明暗形状;体积;质感
五.平面;立体
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设计
七.画面中相同大小的物体,近处的较大,远处的较小
八.画者眼睛的位置;与地平线成水平的一条线
眼前看得见最清楚的范围;眼睛看物体的视线与视平线所成的角度
视线高于观察物体的透视;与画面成90度角画的透视;视线低于观察物体的透视
九.平行透视: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
成角透视:物体的两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
十.纯度 明度 色相
十一.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等
十二.平面;印染;织锦;商标;书籍装帧;立体;工业造型;家具;青铜;漆器
十三.纹理;图形
十四、十五两题大家参考网上的文章吧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这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
艺术门类之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扩展资料: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
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术
本资料是美术理论考试试题集锦,涵盖中小学美术,包括教材、中外美术史、美术新课标、教材教法、艺术概论、教育法规等2000多题。类型很全,填空843题以上、判断180题以上、单选304题以上、多选88题以上、名词137题以上、简答186题以上、分析74题以上、连线20题以上、美术新课标170题以上、操作20题以上(操作无文字答案)等。均有答案,适合美术教师各类考试!!
1中国美术史分章节6月版.doc
2美术填空题843题25页.doc
3美术名词解释137题10页.doc
4美术判断题180题5页.doc
5美术单选题304题16页(09年3月纠错).doc
6美术多选题88题5页.doc
7美术分析题74题以上13页.doc
8美术简答题186题以上28页ok.doc
9美术连线题20题4页ok.doc
10美术操作题20题以上1页.doc
11美术教学案例21题7页.doc
12美术说课资料22例36页.doc
13美术新课标理论资料170题14页.doc
14艺术概论22页.doc
15教育法规143题13页.doc
16美术资料答案纠错.doc
17美术招聘理论5月新增.doc
18招考面试题目供参考.doc
19美术招考资料说明.doc
来自: 看看教师招聘网 文章地址:
[教学内容] 1.欣赏: 《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阿细跳月》 2.知识点讲授 以“月亮”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及相关音乐文化知识扩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月亮颂》单元为初三音乐课第一单元内容,这个单元所有的欣赏曲目全是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总体的要求是,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不同的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2.学生情况的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这个单元的内容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更要能够体会本单元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教师通过听、看、思考、唱、体会、活动等不同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所表达的深远的含义。 [教学内容] 1.三首以“月”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的赏析 2.不同的月亮题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内涵及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2.通过演唱、配乐朗诵、吟诗、赏月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对比欣赏《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阿细跳月》三首同为描写月亮题材的作品,感受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内涵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体会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音响、钢琴 [教学设计说明] 1.音响资料准备:自制音乐节选片断、《阿细跳月》视频 2.时间设计 (1)导入引出课题 3分钟 (2)教师语言连接 2分钟 (3)进入新课学习欣赏 30分钟 (4)听音乐猜曲名环节 3分钟 (5)课堂小结 2分钟 月之颂的课例 [教学过程]。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p#分页标题#e#【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
LZ好,关于色调呢,你可以通过构图来确定,比如 如果画面里面蓝色衬布占了超过二分之一,你就可以考虑用冷色调。
暖色调同理【当然在美院里面有可能超常规,用色调来强调个人感受,我们现在显然不需要】 关于怎么调色呢,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当然要自己去尝试,画画是手上活,尽量把颜色调到说不出名字来就好,因为生活里大多都不是纯色,所以要不断调,这样也是培养你的调色能力【我个人喜欢这样,就是在调色板上一块范围调冷色,一块范围调暖色,不乱七八糟涂调色板上,有时候笔上的颜色可能没调太准可能要稍暖一点或冷一点,就不需要把笔洗干净在调,直接却暖就在原先的那块颜色上扫上些颜色,可能有点难理解】,颜料先买文萃吧。比较便宜,适于初学者,LZ,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把基本功练扎实。
别想着突飞猛进,素描一定要把形画准,色彩一定要色彩丰富,画面里应该有你自己的感受。
你是问的什么美术理论,美术分很多种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艺术概论、三大构成、中外艺术学、大众传播等。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 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陶瓷、玻璃器皿、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ms211正确地运用透视知识,可以很好的表现空间感。 体积感 绘画术语。
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
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人眼可以识别的色彩种类是,男人130万种,女人180万种。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属性,色彩的冷暖关系。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人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同时,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