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
宾语一般用在及物动词的后面,表示行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一. 名词作宾语
Show your passport, please. 请出示护照。
二. 代词作宾语
He didn't say anything. 她什么也没说。
三. 数词作宾语
How many do you want? - I want two. 你要几个?- 我要两个。
四. 名词化的形容词作宾语
They sent the injured to hospital. 他们把伤员送到医院。
五. 不定式或ing形式作宾语
The asked to see my passport. 他们要求看我的护照。
I enjoy working with you. 我和你们一道工作很愉快。
六. 从句作宾语
Did you write down what he said? 你把他的话记下了没有?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s(vt.)
其实所谓“及物”,就是后面可直接加宾语的动词,有被动形式,而不及物动词是没有被动式的,也不可直接加宾语,需加上介词。
如see 看见 (vt.) +宾语 I can see a boy.
及物动词后面可直接接宾语,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可直接接宾语,一般要加介词后再接宾语。实际上很多动词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举一个例子,就说write。如I am writing.和I am writing a letter.在前一个句子write是不及物动词,在后一个句子write是及物动词。又如,see是及物动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seeing is believing。
不及物动词:字典里词后标有vi. 的就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后不能直接跟有动作的对象(即宾语)。若要跟宾语,必须先在其后添加上某个介词,如to,of ,at后方可跟上宾语。具体每个动词后究竟加什么介词就得联系动词短语了Look carefully! (注意:carefully 是副词,不是名词,故不作宾语)
look at 看…….+宾语 Look at me carefully! (me是代词,作宾语)
(at是小范围 in是大范围)
如:
The students work very hard.学生们学习很努力。
She apologized to me again. 她再次向我道歉。
The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evening.事故是昨天晚上发生的。
人称代词的变格形式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主格: I/we you he/she/ it/they
宾格:me/us you him/her/it/them
一、让孩子在交际中感受语法 中国小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
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所生成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情境,要置语法教学于有意义的交际背景之中,并在流利的交际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法不应该在孤立的句子中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中将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从视、听、说入手,在听、说实践中使学生发现、掌握语言规律。
创造交际性语言环境,可运用幻灯、动作、实物、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手势、表情等。运用实物或其他直观教具来教语法可以帮助建立背景(包括图画、图表),例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可以通过数化抽象为具体,将语法知识点化解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语言素材进行学习。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组织真实、半真实的交际活动把语法点和交际性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践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在语言交际实践中内化语言结构,发展语言技能。英语语法并不是僵死的知识,有着自身的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
讲解语法只要抓住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去讲,就能使小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最好不要机械操练语法知识 在语法学习中,应该减少机械训练,加强语用练习。
单纯地学习语法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面对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来说,枯燥乏味的语言分析和句型操练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忌。 三、不要对小学生过分使用语法术语,也不要用抽象的术语来陈述规则 要克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法概念使用过多,强调分析,忽视语用的问题。
例如不要用“现在进行时”或“原因从句”这样的语法术语来解释语法。某些语法概念可以通过呈现语法的某些句型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举例时,要给出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的例句。例如教师说:“Please notice the ing at the end of the word”,“I'm walking”(教师做出正在走的动作),然后说:“This is the way we say it when it's happening right now.”四、尽量采用归纳法来使学生理解语法规则 归纳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
归纳法从语境、语用方面入手,不直接对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先给学生一些含有语法教学内容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材料中接触这些语法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来。
教师在大量直观、形象、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中对语法项目的关键之处略加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其特点,使语法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交际任务的实现。归纳法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比较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因为归纳法与自然习得相一致,在自然习得中,语言规则是被无意识地吸收的。
归纳法与中介语发展的概念也是协调的,在中介语发展中,学习者是通过规则习得的不同阶段来获得进步的。此外,由于语言规则是学生发现的而不是被告诉的,因此,归纳法还有助于建立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1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2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4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
语法其实挺简单。英语句子千变万化长短不一,实际上总结起来只有5种句型(哪五种自己到网上查,呵呵)。句子成分的划分跟汉语差不多,比如,主语是指动作的发起者,或状态的承担者。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如五大句型之一的主谓宾结构句子:he hit me.动作hit的发起者是he,那么主语就是he,而hit的承受者是me,那么me就是宾语。而hit是介于主语与宾语之间的动词,那么它就是谓语,详细一点就是谓语动词。其它的句型回去自己琢磨,呵呵。至于你说的为什么always前要加be系动词,其实并不是always前就一定要加be系动词,而是always经常出现在一些主系表句型中(五大句型之一哦!),所以看起来好像是always前要加be系动词。实际上,在主谓宾句型中也可以有always,但它的前面就没有be。比如:he always hit me when he meet me.我怎么老是喜欢he hit me呢,哈哈!
最后,我的建议是:1.弄清楚句子成分,如,什么是副词、形容词,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表语、补语、插入语,什么是动词不定式、动名词;2.记住五大句型;3.学会从句。另外,基础很重要.语感固然重要,但代替不了语法基础,尤其是当你考试的时候,语感靠不住.而且,语法不是一点就能点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无法一语道尽,还是要靠你自己平时多学多积累.当你入门了后,你会发现英语是一门多么美妙的语言!祝你早日成功哦!
学英语语感很重要,我本身英语还算可以吧,高考全国卷140分。
经验就是在记住(注意是记住,不是知道)语法的基础上,多看剧和电影,看英语原音带双语字幕的版本,尽量挑发音标准的作品,有意识的去看英语字幕,把英语字幕、发音和汉语意思相联系。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语感,有些题目是真的可以靠语感做的。
如果时间不够或是没有兴趣的话,就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做阅读题。我本身是在高一用一个月做完了一本两百多页的阅读题,做题的过程中就当是在拓展阅读面,做题过程中尽量去猜不认识的词的意思,不要总是翻字典做题。
另外的话,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翻字典消磨时间,不一定要刻意去记单词,就是多翻翻看看就好。
口语成绩只能靠多说,开始可以和自己说;整体成绩的话,多背词组多背单词绝对有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