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bai级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审计理论与du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高级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理论研究,财政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
内部zhi审计师在企业里的一dao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版防范各种欺诈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互联网的发展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企业的许多内部信息暴露于互联网上,给犯罪分子以可乘权之机,当然也给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内部审计师应当认清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把完善企业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尽量避免网络欺诈行为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新职责.
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中旬举行,报名时间约为4月上旬。中、初级审计资格考试科目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综合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审计理论与审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一、概论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1. 掌握总供给与总需求
2.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及其相互关系
3.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
4. 了解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二) 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收入、产业政策
(三)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货币、收入、产业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分析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 财政学的一般原理
1. 掌握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2. 熟悉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3. 熟悉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4. 了解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二) 财政收入和支出
1. 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
2. 掌握税收的分类及运用
3. 掌握债务收入的分类及运用
4. 掌握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
5. 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6. 熟悉非税收入的分类及运用
7. 了解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8. 了解影响和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9. 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如何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三) 财政政策分析
1. 掌握财政政策的类型
2. 熟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及其运作机理
3. 熟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4. 熟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三、货币政策分析
【初级资格考试要求】
(一) 货币创造
1. 掌握货币乘数的应用
2. 了解货币创造的原理
(二) 金融体系
1. 掌握金融市场的要素、类型和功能
2. 熟悉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和作用
3. 熟悉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
(三) 货币政策分析
1. 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与运用
2. 了解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3. 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4. 了解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和一般程序
一、初级审计师考试时间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时间为10月13日,希望大家认真、积极备考。详细考试安排如下:
上午: 9:00—11:30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 审计理论与实务
二、初级审计师考试科目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三、初级审计师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共30道,每道1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
2.多项选择题,共20道,每道2分,从五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3.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3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2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或多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有多项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审计师考试内容:
1、初、中级审计师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2、高级审计师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理论研究,财政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
报考程序: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批准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登录当地人事考试网,在线填写提交报考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查及网上缴费手续(具体报名安排详见当次的报考文件)。
考试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审计局是公务员,要参加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录用招考公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招考范围、招考对象和条件;
(2)录用单位、职位与计划(名额);
(3)考试录用的方法和程序;
(4)报名时间、地点及报名时应审查的证件;
(5)笔试的科目、时间和地点;
(6)面试办法;
(7)笔试、面试成绩公布办法;
(8)录用的程序和方法;
(9)其他须向考生说明的事宜。
扩展资料
笔试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
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务员考试
1、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的处理 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要求对拟函证的某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不实施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项要求是否合理,并获取审计证据予以支持。
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不合理,且被其阻挠而无法实施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并考虑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考虑: 1。管理层是否诚信; 2。
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3。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可能显示存在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有关规定。 2、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列原则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重要性概念的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倨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4、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1。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如: ①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②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③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上述第①和第②项通常被认为是变更业务的合理理由,但如果有迹象表明该变更要求与错误的、不完整的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信息有关,注册会计师不应认为该变更是合理的。 2。
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注册会计师不应同意变更业务。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而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 ①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②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3。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的要求。
在同意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前,接受委托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除考虑上述(1)中提及的事项外,还需要评估变更业务对法律责任或业务约定的影响。 4。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将审计业务变更为审阅业务或相关服务业务具有合理理由,截至变更日已执行的审计工作可能与变更后的业务相关,相应地,注册会计师需要执行的工作和出具的报告会适用于变更后的业务。 为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的误解,对相关服务业务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只存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希望能帮助大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