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besthcb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一.绪论
1.负反馈:反馈信息使净输入信号减弱。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3.内环境稳态:指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
5.体液调节:体内某些cell分泌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组织cell,通过作用于相应受体对机体活动
调节。
6.神经分泌:神经cell合成的激素或因子从神经末梢释放人血,并作用于靶cell的分泌方式。
7.兴奋性:指可兴奋cell接受刺激发生动作电位的能力。8.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作用广泛而持久;自身调节:比较局限,不灵敏,但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作用。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在静息的情况下cell膜内测的电位较外侧为负。cell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动作电位:神经或肌肉兴奋时发生的可传播的电变化。3.阈电位:当刺激达到阈值时,说明cell膜电位去极化已达到一个临界的值,这个电位称为阈电位。4.阈刺激:以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为阈刺激。5.绝对不应期:当兴奋发生时及兴奋后很短时间内,兴奋部
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不论刺激多强,都不发生
兴奋。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6.兴奋-收缩藕联:从肌肉受刺激引起兴奋的膜电变化到肌肉收缩的肌纤维内部收缩蛋白变化的过程。
7.钠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besthcb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绪论1.负反馈:反馈信息使净输入信号减弱。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3.内环境稳态:指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活动参与调节机体许多生理功能。5.体液调节:体内某些cell分泌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组织cell,通过作用于相应受体对机体活动调节。
6.神经分泌:神经cell合成的激素或因子从神经末梢释放人血,并作用于靶cell的分泌方式。7.兴奋性:指可兴奋cell接受刺激发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8.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作用广泛而持久;自身调节:比较局限,不灵敏,但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作用。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在静息的情况下cell膜内测的电位较外侧为负。
cell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动作电位:神经或肌肉兴奋时发生的可传播的电变化。
3.阈电位:当刺激达到阈值时,说明cell膜电位去极化已达到一个临界的值,这个电位称为阈电位。4.阈刺激:以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为阈刺激。
5.绝对不应期:当兴奋发生时及兴奋后很短时间内,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不论刺激多强,都不发生兴奋。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6.兴奋-收缩藕联:从肌肉受刺激引起兴奋的膜电变化到肌肉收缩的肌纤维内部收缩蛋白变化的过程。7.钠。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掌握内容: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熟悉内容:熟悉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局部体液因素),自身调节。 了解内容: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掌握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 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变化的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 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特征。
(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内容: 1、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
2、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等长收缩、等张收缩;V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 3、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
了解内容: 1、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 2、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第三章 血液 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及有形成分的功能,白细胞生理;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
掌握内容: 1、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 3、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反应、止血栓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输血的生物学意义。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
熟悉内容: 1、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功能及其正常值。 2、纤维蛋白溶解;现代凝血概念及Rh血型 了解内容: 1、白细胞的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破环,生成与调节。
2、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与功能,寿命与破环,生成及调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血管生理(动、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掌握内容: 1. 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备、搏功与分功)。
泵功能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2. 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4. 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5.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舒张因子。
熟悉内容: 1、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 2、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3、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血量的调节(神经和体液因素,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反应)。
4、组织液(生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5、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血流量的调节)。
6、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功能、调控及与临床的关系。 了解内容: 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脉搏(波形及意义)。
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微循环(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
生理学课程重点
第一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体征;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内环境和稳态、反馈的概念;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特点。
第二章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骨骼肌的收缩原理;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原理
第三章
血液的组成、正常值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渗透脆性概念、正常值及意义;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及影响因素;输血原则
第四章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与评价;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压力感受器反射及其意义
第五章
呼吸概念、基本环节和生理意义;血氧饱和度、肺通气概念、动力;呼吸运动概念和类型;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及其原理;通气/血流比值概念;O2和CO2的主要运输方式。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概念及其意义;化学感受器反射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吸收的概念;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原理与形式。胃肠道激素的名称、种类与作用。
第八章
排泄的概念;尿生成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率过滤率、球管平衡的概念;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方式以及主要物质的重吸收的特点与原理。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与机制;渗透性利尿功能、原理与应用。
第九章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概念、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以及特征;反射中枢的概念;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调节作用;
第十一章
激素、应激反应的概念;腺垂体的生理作用;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些主要激素的主要作用
医学生理学之复习考点一 核心提示: 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
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3。
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2。
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 3。 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做人道理的感悟2。
面对困惑的选择3。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
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1。
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1。
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
医疗伤害的种类①技术性伤害:②行为性伤害: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
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
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
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权利的基本内容:1、病人的医疗权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6、病人的医疗监督权 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
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
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义务是权利的前提;②医生权利与病人权利的关系:医生权利服从病人医疗权;③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的关系: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是统一体。
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 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①义务性:②意向性:③自愿性:④形式多样性: 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①的揭示:②的理解:③自愿的同意:④同意的能力: 知情同意的意义:①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 ②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
③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
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的疾病有关的“信托行为” 保密的意义:①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 ②是医—患关系维护的重要保证。
人体实验的原则:1。知情同意原则2。
有利无伤原则3。为医学目的原则4。
实验对照原则 高医学技术的价值:①科学价值:②社会价值:③道德价值: 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1)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2)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 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①积极获取最佳疗效②确保诊疗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
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征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
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 ①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牺牲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②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③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 ④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大脑不再有。
从百度文库里下的,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我学完生理学很久了,已经忘了,不好意思了~1、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5、单纯扩散——机体内有很多一部分小分子物质既可溶于水又可溶解于脂质,这些物质便可以由膜的高浓度一侧直接通过脂类细胞膜进入低浓度一侧,称为单纯扩散。
6、易化扩散——机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必须在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帮助下才能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7、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化形式。
8、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就是静息膜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时受到刺激,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10、兴奋——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时发生的反应。11、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的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13、阈电位——将能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14、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15、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产生张力。 16、等张收缩——即收缩时先产生一定的张力以克服阻力,当产生的张力足以克服阻力时,肌肉开始缩短,而张力不再增加。
17、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18、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开始后所承受的阻力称为后负荷。
19、兴奋-收缩耦联——指把肌纤维动作电位与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20、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
2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2、血清——血液凝固后1h~2h,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2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24、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5、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约70ml。
2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2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8、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29、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30、消化——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31、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的过程。
32、胃排空——是指胃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3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34、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5、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
36、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37、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能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38、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反映肺通气的实际效能。 39、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萎缩所进行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
40、能量代谢——在机体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代谢过程中总是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这就是能量代谢。41、体温——是指机体体核温度,即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42、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43、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4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6、牵涉痛——由内脏疾病引起特定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47、脊休克——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能力暂时丧失进入无。
心脏生理 在循环系统中,心脏起着泵血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的这种功能是由于心肌进行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及瓣膜的活动而实现的。心肌的收缩活动又决定心肌具有兴奋性,传导性等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兴奋性和传导性等生理特性的基础。故本节先讨论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进而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讨论心脏的生理功能。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神经组织一样,心肌细胞在静息和活动时也伴有生物电(又称跨膜电位)变化。
研究和了解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对进一步理解心肌生理特性具有重大意义。从组织学,电生理特点和功能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普通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它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活动,但它具有兴奋性和传导兴奋的能力。
它们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已无收缩功能。
它们除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又称自律细胞。它们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它们与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缩功能又无自律性,只保留很低的传导性的细胞组成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中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组织,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
朋友,怎样学好生理学,我的体会:
举个例子说吧:生理第一章绪论里讲兴奋性,首先要明白产生兴奋的机理,再者就是怎样会产生兴奋,最后需要弄清楚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其实生理学就是这样,一是产生机理,二是怎样产生,三就是产生的过程及作用!
我已经毕业几年了,给你几个复习题供你参考吧!(影像专业的生理课程与护理的可能是一样的吧,我学的是临床的第四版)
1.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2.CO2,O2对呼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尿生成的过程;
4.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的变化;
5.胰岛素的生理过程;
6.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征;
7.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8.胃酸的生理作用;
9.盐酸的生理作用;
10.心肌兴奋时,其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再就是名词解释,比如:自身调节,易化扩散,牵张反射,睡眠时相,稳态,呼吸商……之类。
翻翻以前的笔记,看看老师课堂上重点讲的内容。考试前老师应该有集中辅导,辅导时讲到的内容会比较重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9秒